東原攷古錄/元明運河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元明運河攷
作者:蔣作錦 清朝

元明運河,人知分水口移,而不知中間運亦攺。攷元至元年間,築堽城垻,導汶入洸,築金口垻導泗沂會流,合出會源閘(即今天井閘),南北分流,是元分水口在濟寧也。又自任城開渠,經開河、袁口,西北逕安民山西南,順黃流入大清河,二十六年沙灣流絕,用壽張尹韓仲暉議,復由安民山西南開河,逕壽張城(今壽張集)東又西北逕沙灣以達張秋,因就安民山南建安山閘,壽張東建壽張閘(二閘俱於元二十六年建)。河渠志:所謂荊門南閘,南至壽張閘六十三里,壽張閘東至安山閘八里;通志:所謂運逕壽張東門外者,即元安民山舊運道也。明永樂九年,濟寧同知潘叔正,言元會通河四百五十餘里,其淤者三分之一,可浚之一通漕,尚書宋禮用白英計,就堙城堰不得不洸,築戴村垻過汶盡出南旺,由龍王廟分水,四分南接徐沛,六分北接臨清,是明分水口在南旺也。因袁口以北,元時運道已被河淤,而安民山南壽張等閘頻受河患,乃由袁口北,運道東遷,循金線嶺東,又北逕靳口、安山鎮、戴廟西,北達於張秋。自張秋南至袁口,新開運道一百二十餘里,西距元壽張舊運道三十餘里。明安山鎮閘與元安山南閘相去甚遠,州境運河全非元時舊道,總因避黃故耳。運河備覽引元時河渠志謂:安山鎮閘西八里原有一閘,不知閘在壽張故城東。讀通志者又謂:元運道由今壽張東門外,不知爲舊壽張,甚矣。攷古之難也。

本清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