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是齋百一選方/卷之十五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之十五[编辑]

第二十三门(膀胱 淋 赤白浊 小肠疝气 下疳 遗泄 阴汗 阴疮 奔豚)[编辑]

沉香丸[编辑]

治膀胱久冷滞气,兼壮元气方。

沉香 木香 舶上茴香(微炒) 乌药 菟丝子(酒浸三日,研如泥) 金铃子(每个锉为八片,逐个入去壳) 巴豆(三粒,麸炒熟,去巴豆不用,只用金铃子,各半两)桃仁(一两,银器中

上七味为细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止十五丸,空心温酒或觉小便多,或下泄为验!

十精丸[编辑]

治下部常服十精丸。

吴茱萸 茴香 台椒(三味同炒焦黄色) 破故纸(炒) 川楝子(去核炒) 陈皮 青皮苍术 大川乌(用青盐炒赤色,去皮尖) 良姜(炒)

上十味各一两,同为细末,酒糊为丸,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空心盐汤、温酒任下,妇人米醋汤下。

奔气汤[编辑]

大治气上奔,胸膈迫塞,及腹中冷湿,肠鸣 痛。褚日新传。

半夏(汤浸七遍) 吴茱萸(汤浸过) 桂心(各五两) 人参 甘草(各三两,炙)

上件为末,每服三钱,水一大盏,姜五片,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温服。

寸金丹[编辑]

治元阳虚弱,寒气攻冲,膀胱、小肠发肿作痛,或在心胁牵连小腹,连属阴间致身体,增寒撮痛不可忍。每服两丸至三丸,空心食前,温酒或盐汤吞下,并进二服。必效同。

当归(酒浸一宿) 楮实子 川楝子(炒,各一两半) 全蝎(四十个,焙) 巴豆(七个,炒熟,去皮壳)

上五味为细末,用浸当归酒打面糊和丸,如鸡头大,空心食前温酒、盐汤下。

固真丹[编辑]

治元脏久虚,及小肠肾余膀胱疝气,五般淋病,精滑精漏,小便白浊,及妇人赤漏下血崩,子宫血海虚冷等疾。高司法方同,用苍术洗去土,曝干,米泔浸,逐日换,春五日,夏三日,秋七日,冬十日,切作片子,焙干称,取一斤,分作四处。

苍术四两,用茴香一两,盐一两,同炒,令术黄为度;苍术四两,用川乌一两炮裂,去皮尖,切作片子,并川楝子一两,和皮核劈开,同炒,令术黄为度;苍术四两,用红椒一去目,并合口者,破故纸一两同炒,令术黄为度;苍术四两,用好醋好酒各半升,一处上一处同为末,用煮药酒醋打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男子温酒或盐汤下,空心食前;妇人醋汤下。此药不忌,性温无毒,小便频数为效!

三妙丹[编辑]

治脾肾。

吴茱萸一两,去枝梗,洗净,以破故纸一两慢火炒,候香熟去破故纸;草果仁一两,以舶上茴香一两炒,候香熟去茴香;葫芦巴一两,以山茱萸一两炒,候香熟去山茱萸。

上三味为细末,酒煮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六十丸,盐汤下。

秘精丸[编辑]

刘子寿家专货此药。

灵砂(水飞) 龙骨(火 飞,各一两) 缩砂仁 诃子(最小者,热灰略炮,取出捶取肉,各

上为细末,用糯米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三十丸,早晨温酒下,临卧熟水下。郑府朱保义方∶灵砂二两,阳起石一两,火 ,牡蛎雌雄各半两,火 飞,缩砂仁一两,诃子肉一两,白茯苓半两,麦门冬去心二钱半,糯米饭丸,空心温酒下十丸,临卧又以冷水下五丸。要通吃葱茶半盏,无阳起石以龙骨代之。

十补丸[编辑]

大治小肠寒疝,膀胱伏梁,奔纯, 气等疾,亦治妇人育肠气。泗州杨介吉老方。

一两,用防风一两,锉如黑豆大,盐四两,黑豆一合炒附子裂,去诸药,只用附子去皮脐。

葫芦巴 木香 巴戟(去心) 川楝子(炮,取肉) 官桂 延胡索 荜澄茄(去蒂) 舶上茴香(炒) 破故纸(炒,以

上九味各一两)

上为细末,用糯米粉酒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辰砂为衣,每服三、五十丸,空心酒下。

妇药不效,后得此方于张 ,数服去根,且去铪不用,却以此方献继先,继先亦有此疾,服之遂安。葛司理鄄尊人 金州日,同官苏主官传得此方,屡效。后失其本,每形于念,余录以归之,葛 讳立柔于丞相为从叔云。

治沙血淋[编辑]

淡竹叶 甘草 灯心 枣子 乌豆上不拘多少,以水浓煎汤,代熟水服甚妙!

设血淋[编辑]

孙盈仲传。

以酸草煎五苓散,酸草俗名醋啾啾,炉火家谓之田字草。

治血淋及五淋等疾[编辑]

韩安伯参议名元修云,渠尊人曾患此数日,痛楚不可言。因阅《千金方以米饮或麦门冬汤调下,二服遂愈,饥饱适中时服,空心亦得。乳香石乃乳香中拣出夹石者。

又方,郑媪云,屡以治人甚效。

淡竹叶 灯心 当归(去芦) 红枣 竹猥绥 麦门冬(并根苗用) 乌梅 甘草 木龙(又名

上等分或多少亦不妨,煎汤作熟水,患此疾者多渴,随意饮之。

治小便出血[编辑]

茅根煎汤饮之,多饮顿服为上。

又方,李提点宗原方。

上用多年煮酒包瓶头箬叶,惟福建过夏酒有之,三、五年至十年者尤佳,每七个作一服,烧三服而愈。

治小便白浊[编辑]

葛丞相传。

吴茱萸不以多少,拣净。

上以大萝卜切下盖子,剜作罐子,以茱萸填满,用水线扎定,饭甑上蒸,以萝卜烂熟为度,取出将茱萸焙干为细末,却以烂萝卜和丸,如梧桐子大,空心盐汤、米饮任下三、五十丸。

治疝气肿硬方[编辑]

徐都丞叔至传,云是钱参政方。

防风(去芦) 牡丹皮(去心)

上等分为细末,食前酒服方寸匕,日三,见《千金》 病门,亦见《圣惠方》治 卵偏坠,又一方加黄柏,桂心,

上二味等分,治气上下肿胀。

治小肠气[编辑]

蔡邦度传。

香附子(擦去毛)

上为细末,浓煎海藻,酒或汤调下。若以海藻为细末,以热酒同调尤妙,甚者灌之。

治疝气,小肠偏坠等疾[编辑]

已验神效。

先服五苓散,用酒半盏,灯心、枣煎下青木香丸二十丸;次服煨姜、盐煎五积散;候平复再服沉香荜澄茄散。太学朱端尝病疝气,亲服神效,后传之数人,无不验者,四药皆太医局方。

三茱丸[编辑]

治小肠气,外肾肿疼。唐仲举苦肾痈,服此药得效,病自泄气中出。

山茱萸 吴茱萸 石茱萸(各二两) 黑牵牛(炒熟,一两) 川楝子(一两,用斑蝥十四个,去翅嘴,同炒赤色,去斑蝥) 破故纸(一两七钱,炒香熟) 青皮 青盐 茴香(各三两,微炒)

上为细末,醋煮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先吃炒桃仁十五个,以温酒或盐

夺命散[编辑]

治小肠气夺命散,前峡州教授王执中既效方。

玄胡索不以多少,盐炒过,干蜡半之,二味为细末,每服半钱或一钱,温酒调下,此疾凡

一捻金散[编辑]

治奔豚,小肠诸气,痛不可忍。赵彭老知军方,詹武子传。

玄胡索 川楝子(炒) 舶上茴香(炒) 全蝎(炒,各一两) 附子(半两,去皮脐,生用)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痛作时用热酒调下,甚者不过再服,神效!

治阴肾肿大[编辑]

凌医云胡伟节传,曾以治人有效!

荆芥穗不以多少,新瓦上炒干,为细末,每服二钱,热酒调下即散。

治疝气偏坠等疾灸法[编辑]

郑亨老亲曾得效。

以净草一条,第及麦秆尤妙,度患人口两角为一则折断,如此三则折成三角,如△字样,以患,即两穴皆灸,艾炷如麦粒大,灸十四壮或二十一壮即安也。

治寒湿气[编辑]

小腹疼,外肾偏大肿痛。军头司何押番传与陈端,遇发时只一两服立定。何云等服此药,故无下部之疾。

茴香 柿楂子(《本草》名糖球子,唯滁州者入药)

上二味等分,为细末,每服一钱或二钱,盐酒调,空心热服。

淋药方[编辑]

蛇床子 川椒 木通 石茱萸 本 陈橘皮(各一两)

上为粗末,每用连根葱白七枚,水三碗,药两匙,煎五、七沸,先嘘,候通手淋洗。

治小肠气[编辑]

郑判院擢方。

用曾经 金银坩埚子捶碎,碾了,研,令极细,每服二钱,热酒调下。

又方,至危殆者,灌下药即愈。知省甘太尉云,禁中方神效,赵抚干传。

海水团用炭火烧存性灰,热酒调。如无,乌贼肠亦可。

郭察院名德麟传与葛丞相云,十余年前尝苦疝气,灸之而愈,其法于左右足第二指下中节横纹半月间不可多步履,仍不妨自服它药。渠灸后至今不发。葛甥子纲尝根据此灸之,亦验!

七疝汤[编辑]

治男子七种疝气攻疰,小肠急痛,牵搐不可忍。

川乌头(一个,重三钱者,炮,去皮尖) 干全蝎(十四个,去毒炒) 盐(三钱,炒)

上件 咀,水一碗,煎至七分盏,去滓,放温,只作一服,空心食前。

夺命丹[编辑]

治远年日近小肠疝气偏坠搐疼,脐下撮痛,以致闷乱,及外肾肿硬,日渐滋长,阴痒抓成疮,悉治之。

吴茱萸(一斤,去枝梗,四两酒浸,四两醋浸,四两汤浸,四两童子小便浸,各一宿,同焙干) 泽泻(二两,去灰土)

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食前,盐汤或酒下,神妙不可具述。冯仲柔云,顷年某仓使家传,因令局中合卖。绍熙壬子冬,余亲曾得效,时苦奔豚,寒盐水浸,泽泻用四两,切作粗片,酒浸一宿。

三茱丸[编辑]

下五方,汉阳洪签判名价传,复州史君亲服得效。山茱萸 石茱萸(炒) 吴茱萸(炒)

金铃子(去核炒) 青皮(去白炒) 舶上茴香(炒) 马蔺花 小儿胎发(烧存性)

上各一两,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用盐酒下。

木香散[编辑]

木香 青皮(去白) 玄胡索 土茴香(炒) 马扑几(新瓦

上焙干)

上等分,为细末,每服抄二钱,空心温酒调服。忌滞气食物,如豆腐、鸡鸭子、湿面、菜等。病愈任意食无害。

又方,桃仁三十粒,炒,细嚼,热酒吞下茴香丸,食前。

又方,肥皂子独肾者(四十九个)

上烧过存性,为细末,再研如粉,用陈米饭烂研如膏子,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茴香煎汤下。六兄方。治疝气,细末热酒调下。

又方,茱萸(拣四两) 桃仁(一百二十粒)

上二味同炒香熟,去茱萸不用,只将桃仁去皮尖,葱白十寸细锉,砂盆内烂研,银铫内炒香熟,用酒二盏浸,作一服热吃,有汗便解。

治下疳疮洗药[编辑]

甘草(三十文) 荆芥(十文) 淡竹叶(一握) 灯心(五文) 麦门冬草(一握)

小(一把

上同锉为粗散,汤洗之。

又方敷药。

麝香(三十文,研) 白芨(半个) 坯子胭脂(十文) 软石膏(五文,猛火 过) 黄柏(五文,炙,醋淬七遍) 木鳖子(二个,去皮,杖子札之,炙,醋淬七遍)

上为细末,如烂甚者,入炒黄丹三斡耳子。

又方,竹蛀屑(少许) 金花胭脂(四个) 海螵蛸(一个) 麝香(三十文) 石膏(五文,猛火

上为细末敷之。

又方,玄胡索(五文) 轻粉(五文) 石膏(五文,同前法) 枇杷叶(四个,净洗,去毛) 活

上为末敷之。

治肿不下[编辑]

冬青叶 小 甘草

上等分,煎汤,以五升瓶盛汤,浸三、两时必下。

治烂甚出脓不净者[编辑]

以活地龙二十条,净洗了,用瓶子盛之,以重纸裹,开一窍,夜间入患脓尽,明日敷药,如觉痒不妨,不可令患人知。

治尿不出方[编辑]

用白盐,以湿纸裹,烧成白花,吹入立效!

治血出不止[编辑]

以熟艾裹之,然后再以绢裹,立定。以上八方,绍兴一小人王小八者,以卖糕为业,不知何处得此方,治人甚验,所得颇浓,遂弃业行医,因赂其妻兄郑二而得之。

治下疳[编辑]

季毅传。

五倍子 甘草 滑石(各一钱) 虢丹(一字)

上为细末,先以甘草汤或浆水洗之,敷药。

治结成肿实未溃[编辑]

小便不通者。

葱不拘多少,碎切,入麻油内煎令黑色,去葱不用,只收油,趁微热,通手逐旋涂上,自消。

神仙固真丹[编辑]

葛丞相云,上元县尉刘处浓服之奇效,专治遗泄不禁之疾。辛亥年以传留丞禹余粮 石中黄 赤石脂 紫石英 石燕子(五件各一两,炭火 通红,以米醋三升,淬尽为度) 龙骨(瓦上火 ) 牡蛎(盐泥固济,火 令白,各一两)

上同为末,以白茯苓四两,人参二两,青盐一两,为末,入无灰酒约度多少,打糊拌和众药为丸,以朱砂为衣,如鸡头大,每服二丸至三丸,酒或盐汤下,食前空心、临卧服。

治遗泄,平江谭医云,寻常只治心肾,未有安者,以《素问》、仲景考之,当治脾,此药屡效。

浓朴(去皮取肉,略使姜汁制,为细末,二两) 羊胫(炭火 过,通红取出,窨杀,别研如粉,一两)

上二味,白水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丸至三百丸,米汤下。

治阴汗神妙[编辑]

密陀僧(好者,研令极细如蚪粉扑使)

治阴囊上生湿疮[编辑]

黄水流注,有妨行步,倪尉传。

白矾不以多少,碾为细末,入冷水内,洗疮即愈!

又方,五倍子 黄柏 滑石 轻粉

上四味等分,为细末,贴之,数次即愈!

治阴疮痒痛[编辑]

出黄水,久不瘥者。

腊茶 五倍子(等分) 腻粉(少许)

上同为细末,先以浆水葱椒汤洗之,频敷。

又方,铜钱(一百文) 乌梅(七个) 盐(七钱匕)

上水一碗半,煎至一碗,热洗。二方相须用之,无不即效。

治阴疮[编辑]

坯子胭脂 真绿豆粉

上同研匀,敷之。

治奔豚气[编辑]

褚日新传,谢景愚家方。

诃黎勒 槟榔(鸡心者,各五个)

上各将两个半炮过带性,余两个半只生用,并切作 咀,分四服,用水二大盏,入新紫苏三十叶,若陈者添十叶,煎至八发,通口遇发时半饥半饱服,急时不拘时。

茴香金铃丸[编辑]

治奔豚气,马梦山府判方。

金铃子(每个锉作四片,用僵蚕半两去丝嘴同炒,令香熟,去僵蚕不用) 茴香(微炒)

马蔺花 吴茱萸(汤洗七次,炒令香熟) 石茱萸(酒浸,炒令香熟) 山茱萸 青皮 陈皮(以上

上件为细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温酒、盐汤食前服。

治奔豚气[编辑]

叶道人二方。

木馒头(干者,四两,细锉,先以皮入铫子炒,次下子,并炒黄色) 茴香(二两,炒)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空心酒调下。

治奔豚气[编辑]

以酒醋各三分盏,煎吴茱萸十余粒,候三、两沸,用调平胃散三钱,空心服。此药亲曾服,果有功效,但不能去根。

养气汤[编辑]

散寒气,亦治奔豚。

茴香(炒) 丁香(各半两) 良姜(三两,麻油炒) 甘草(三钱,炙) 白豆蔻仁(四钱)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入盐少许,沸汤调下,食前服。

去铃丸[编辑]

一名资政丸,王吉老传。

杜茴香一斤,以老生姜二斤,取自然汁浸茴香一夜,约姜汁尽入茴香内,以好青盐二两同炒赤,取出,焙燥,碾罗为末,无灰酒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食前服三十丸或五有效。寻常治疝气药,多是疏导,久而未有不为害者,此药用姜汁专一发散,而无疏导之害,此

三增茴香丸[编辑]

治肾与膀胱俱虚,为邪气搏结,遂成寒疝,伏留不散,脐腹撮痛,阴核偏大,重坠滋长,有妨行步,瘙痒不止,时行黄水,浸成疮疡,或长性肉,累治不痊,结,阴阳不通,外肾肿胀,冷硬如石,渐渐丑大,皆由顿服热药内攻,或因兜取此药温导阳气,渐退寒邪,补虚消疝,暖过三料,必有神功。唐仲举传第一料∶茴香(舶上者用海盐半两,同炒焦黄,和盐称) 川楝子(炮,去核) 沙参(洗锉 木香洗,各一两)

上为细末,以水煮米粉,稠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温酒或盐汤下,空心食前,日进三服。小病此一料可安,才尽便可服第二料。

第二料加下项药∶荜茇(一两) 槟榔(半两)

上入前件药,共六味,重五两半,细末,根据前法糊丸、汤使、丸数服之,若病大未愈,便服第三料。

第三料又加下项药∶白茯苓(四两,紧小实者,去黑皮) 黑附子(半两,炮,去皮脐秤,或加作一两)

上通前件药,共八味,重十两,并根据前法糊丸、汤使、丸数服之,加至三十丸,新久大病,不过此三料可愈。小肠气发频及三十年者,寒疝渐至栲栳大者,皆可消散,神效。

透经散[编辑]

治下部诸疾,夏宫医二方。

川楝子(二两,锉,炒,入巴豆二十粒、吴茱萸一两,同炒焦赤色,去巴豆茱萸) 茴香(微炒) 沉香 胡椒全蝎(微炒,各半两) 缩砂(二两,连皮炒燥,去皮用)木香(一两,不见火) 玄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前酒调服。

消坚丸[编辑]

牡丹皮 桂心(各二两) 川乌(炮,去皮尖) 桃仁(各一两,麸炒黄,去皮尖,别研)

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下。

川楝子丸[编辑]

凡一切下部之疾,悉皆治之,肿痛缩小虽多年,服此永去根本。

川楝子(一斤净肉,四两用麸一合、斑蝥四十九个同炒,麸黄色为度,去麸、斑蝥不用;四两同炒,麸黄色为度,去麸、巴戟不用;四两用盐一两、茴香一两同炒,黄色为度,去盐、茴香不用) 木香 破故纸(炒香为度,各一两)

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盐汤下,甚者日进三、两服,空心食前服。

金锁丹[编辑]

治小便白浊金锁丹,华宫使方 续添真山茱萸(红肥者,不以多少)

上以大萝卜切下青蒂,剜作瓮儿,以茱萸实盛,却用蒂盖竹丁札定,于饭内蒸,萝卜软烂为度,取出不用萝卜,以茱萸晒干,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粒,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