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軒集/卷十一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十 敬軒集
卷十一
作者:李旲
1836年
卷十二

敦諭[编辑]

諭右議政沈象奎三首○丁亥[编辑]

俄者史官付答之後。意謂卿諒悉余意。卽爲還第。又見附奏。不覺失圖。見今代聽未久。廟務多滯。此豈輔相一時暫曠之日乎。卿之情事。前答已宣。更無可難安之端。卿其念國勢之至艱。諒余心之至切。卽爲安心還第。

卿是軆國之大臣也。大朝之委任何如。朝野之期仰何如。而因一㙜臣之妄斥。作此出城之擧。大非爲國之意。又非自重之道。卽爲還第。使我國事賴安。

迺者送史官。兼又別諭。意謂卿休休之量。體國之誠。應不介懷。幡然還第。今又自城闉而轉向郊外。非但茫然失圖。其將誰與爲治。卿若念及於此。何可棄我若是凂凂。望須隨史官入來。以副余如渴之望。

諭領議政南公轍[编辑]

國之置相。何時不重大。而顧今時尤爲重且大焉。盖民生有倒懸之急。綱紀有解紐之歎。內外之財糓。蕩竭無餘。藩邑之弊瘼。到底成痼。言路如人之血脉而壅閉已久。人才需國之根本而銓選不公。人心未固。騷訛易動。貪虐大行。侈麗日熾。無事不病。指不勝數。苟能爲相之地。循公忘私。盡誠盡職。一念不懈於民國。威望憚壓於一世。則移風變俗。轉危回安。豈不在於反掌間乎。端揆新被刊削。廟堂多日空虗。大朝之特授卿元輔者。聖心深有所在。輿情又此允叶。王國有賴安之喜。朝野切拭目之望。而且况余小子以冲年否德。當此代聽之初。學識未通經史。知慮不周事物。日夕兢惕。若履薄氷。何幸如卿宿德。首居鼎席。敎導必以正。協贊必有方。自有重卜之命。余果喜而不寐。望卿卽起視事。以副區區之望。

諭左議政李相璜二首[编辑]

自卿之職在賓客。余之托心者。已爲十數年久矣。今日之重膺三事。卽出於大朝特簡。而輿望非徒允叶。余心實甚喜幸。卿之老成宿望。何難百僚之蕫率。端凝雅重。咸稱淸朝之賢輔。民國之事。卿必作爲己任。輔導之責。卿又無間領相。人心之陷溺。世道之訛誤。民生之不保朝夕。財穀之日就罄竭。卿須一念慥慥。有若救焚而拯溺。使我國勢民命。奠之於泰盤之安。則余之所托心於卿者。豈不有副於今日耶。况余否德。猥膺代聽。治理之所恃者。在於輔相。典學之所恃者。又在於師傅。望卿卽日簉朝。盡心輔余。

今見畿伯狀達。始知卿還第。國事賴將爲安。余心賴以有恃。苦企之餘。喜當如何。且首揆當於不日簉朝。卿亦卽起視務。毋負余如渴之望。

諭右議政李存秀三首[编辑]

卜相今爲五日。上自朝廷。下至閭巷。皆曰國之相得矣。余於此益知其輿望所屬。非卿莫可。卿於先朝。知遇已深。曁我大朝。委任且重。外內之職。茂績已著。而威望足以鎭頹俗。誠忠足以贊王室。余之所期望於卿者。豈不重且大歟。卿益勉承弼之道。以副枚卜之重。

卿已陳書承答矣。何不體大朝委寄之重。念小子企待之切。卽起簉朝。以國事爲己任乎。卿之德望。朝野仰之若山斗。卿之謨猷。內外已著其茂績。則綱紀之解弛。其將賴卿而復振。民命之倒懸。庶可賴卿而獲安。以至人心也世道也。莫非賴之於卿者。望卿毋復固辭。卽日出膺。以濟時艱。

日昨書答之後。意謂卿卽起簉朝。及見附奏。誠不覺愕然失圖。卿若不起。則其於國事何。其於民命何。緣余誠禮淺薄。不能使卿卽日出膺。只自愧甚。然而禮雖簡而意則切。望卿隨承宣入來。以副此如渴之思。

諭左議政李相璜戊子[编辑]

卿若一番出城。則余當一番郊迎。卿若十番出城。則余亦十番郊迎。余心已定。卿豈不諒。中間棲屑。已多日矣。卿其還第。調將數日後登對。以爲面叙可也。

諭領議政南公轍,左議政李相璜。[编辑]

大臣患節。雖未知何如。賓對不行。已過幾朔。且今三南告灾。憂虞溢目。此豈上下伈泄之時乎。且以領左相體國恤民之誠。似不待余言之畢而犂然動心。卽爲簉朝。分遣史官。宣傳余此意。

諭左議政李存秀己丑[编辑]

卿之解相居閑。已經歲矣。當初余之許卿免副。意有在焉。而今者大朝之重卜於卿者。實出輿論。國事萬幸。卿試思之。目今民國之憂。容有其極。紀綱日漸解弛。民生日益倒懸。朝象有渙散之慮。財穀有匱竭之歎。危徵敗兆。指不勝屈。一髮一毛。莫不受病。此皆緣余否德。終不能治得其方。以至於莫可收拾。若非如卿之爲國誠心。孰可以轉危回安。撑傾支圮乎。望卿念國勢之岌嶪。體聖意之委畀。卽起簉朝。以副余如渴之望。

諭左議政李相璜[编辑]

以卿原隰勞苦。心切奉念。今幸萬安渡江。非久還朝。余方側席以待。而此際重卜之命。出於輿情之不可遏矣。置相之重且大。何時不然。而目今鼎席俱空。人心有靡係之嘆。廟務積滯。庶事無管攝之人。國事罔涯。寢食靡甘。此時此任。捨如卿宿德元老。而將於何擧而聽之乎。况又北關民命。方在溝壑。移粟之擧。賙賑之策。只待廟堂之措處而已。則此豈一時蹔緩。一毫泛看者耶。望卿式遄其返。以副此日夕如渴之思。

諭贊善宋稚圭[编辑]

屢次傳宣余意。而卿何一向固辭。優老禮待。卽出崇儒重道。亦越我家法。卿何不諒乎。卿其安心領受事。遣史官往諭于宋贊善。

諭右議政鄭晩錫[编辑]

國之置相。何時不重。而况目今國事日就孔艱。民勢日益困瘁。財穀俱竭。紀綱掃地。無事不病。無處非憂。若非副手之工支廈之材。則實無以濟其危而扶其顚矣。惟卿已自先朝曁于當宁。歷試內外。輿望甚重。救嶠南己巳之荒而民生奠安。當關西壬申之變而一路賴活。民之所仰望。國之所依恃。不啻若山斗股肱。望卿克念王室之多艱。仰體聖簡之特畀。卽起膺命。弘濟時憂。

諭右議政鄭晩錫二首○庚寅[编辑]

卿之拜相。今已經歲矣。余之渴望。日甚一日。以卿體國之誠。何至今邈然乎。顧今廊廟之上。左揆獨賢。且當新正。亦多有應行之民國事。則何必備三書之例。而始爲出肅。望卿卽起膺命。弘濟時艱。

日前附奏之後。又爲三日之久。而尙今無意出膺者。雖緣余誠禮之有所未盡。以卿平日體國之心。亦豈不有欠耶。歲新而尙未行應行之事。卽惟待卿簉朝而已。則民國之事。豈可遲緩乎。如渴之思。日甚一日。望卿卽日出膺。以幸國事。

諭左議政李相璜二首[编辑]

史官之去。意謂卿卽當還第。而又爲如是者。豈不萬萬過中乎。昨答中別無難安於卿者。卿以爲何語之難安於卿心。而作此過中之擧耶。卽爲還第。以安余心事。遣史官傳諭。仍傳命召。

今見回奏。卿之所以難安者。卽律例之句。而此余偶然率作之言。雖或有過。卿何至此。亦何不早言。而使余有欠於禮待之道乎。昨答中所有云字下九字。當還收矣。卿其安心還第。以安余心事。遣史官傳諭。仍傳命召。

[编辑]

春坊陳勉聯書批丁亥[编辑]

覽書具悉。余以否德。承此萬萬非常之命。逃遁不得。辭不獲免。又當此日。纔經朝參。心恒兢業。恐或怠逸。際見聯名之書。所辭切實懇惻。可不銘心服膺。爾等益勉輔導之責。

右議政沈象奎陳勉箚批[编辑]

覽箚具悉卿懇。顧以不才。承此付托之重。黽勉奉承。戒懼愈切。而朝於筵席。聞諸大臣陳勉之言。今又見卿箚。忠愛之誠懇懇。小子豈敢不銘心佩服以答䂓勉之盛意哉。卿其一心輔余。共濟國事。

代聽後時原任大臣陳勉筵奏批[编辑]

予以否德。承此代理之命。辭遜不得。黽勉從承。而諸大臣忠愛之言。若是懇懇。敢不銘佩。

贊善吳煕常辭職書批[编辑]

覽書具悉爾懇。顧以匪才。承此付托之重。夙夜戰兢。小心翼翼。而小子之凉德薄學。何以堪此至大之任。古人有言聞正言行正道。左右皆正人者。余平日所慕也。顧今日初政之時。誠淺於徵辟。未見林下之正士。心實赧然。而邇來見大朝答爾之䟽。仰列聖崇儒之謨。憧憧一念。尤勤於緇衣。爾其諒小子非餙之誠意。幡然簉朝。以輔匪躳。

備邊司江原監司洪敬謨加分狀達禀處達批[编辑]

加分雖非美事。經法詳定添補。已成年例。今不得不依施。而道臣與守宰。憑此而安知無加濫之弊。以貽民生切骨之瘼。自廟堂措辭嚴飭。俾有民不受病之幸可也。此後如又有他道加分之狀。依此關飭。無至一毫濫雜也。

持平韓植林請溟川祠賜額。仍陳北關科弊還弊書批。[编辑]

覽書具悉。賜額有禁。面試非倉卒可行事也。至於還穀事。何道不然。而深北之最尤痼弊。卽余所深憂者。自廟堂行會本道道臣。使之另加釐革事分付。爾書中有妄發。遠人不必深責。施以罷職之典。

大司憲李勉昇陳時弊書批[编辑]

覽書具悉。諸條所陳。何莫非目下急務。適中時弊。而侈風之日盛。賂遺之大行。尤是萬萬痛歎。莫可攸爲。卿以都憲之任。先此有言。深用感歎。陳勉之戒。亦當體念。卿其勿辭行公。

持平金逸淵請韓植林屛裔書批[编辑]

覽書具悉。辛壬義理。余豈不知。泰億之罪。亦豈不知。然此人之書。已知故作。則罪固當律。無知妄作。何足深責乎。罷職是亦不輕之典。前批豈不云乎。勿煩。爾其勿辭察職。

掌令柳榮五請李羲甲竄配。韓植林拿問書批。[编辑]

覽書具悉。徐萬修事。極爲痛惋。已下廷尉。姑爲嚴囚。以待按覈之來。以爲處分。而西伯事。余亦豈無商量之意乎。爾言太過矣。勿煩。韓植林事。已諭於兩㙜臣書批。勿煩。爾其勿辭。救護母病。

右議政沈象奎金吾胥命達批[编辑]

候班承批。便卽登途。卿之此擧。實是意外。且㙜章之答。寥寥之說。非專爲此日也。實爲後慮而言。卿何不深思。如是過當乎。卽爲安心還第事。史官往諭于右議政。仍傳命召。大臣還第後復令。

大司諫任存常請黜右議政沈象奎書批[编辑]

覽書具悉。右相卽我先朝寵遇之閣臣。又是今日委任之大官。何可以第宅之事。若是論斥。而且况代聽之初。作此不美之風色乎。萬萬驚歎。萬萬駭然。以言獲罪。雖非美事。爾則姑先施以譴罷之典。

左參贊趙貞喆請韓植林鞫問書批[编辑]

覽書具悉。辛壬義理。卽撑天亘地之義理。而噫彼植林。有若嘗試而壞亂者。極甚痛惡。故已有處分。而遐鄕無識之類。何可深究。卿以卿家之人。有此痛陳。極爲嘉尙。今日朝廷。以此義理。相與講明。深所望也。

右議政沈象奎附奏批三首[编辑]

卿之去國。今纔二日。廟堂空虛。國事罔涯。卿之凂凂。有若不諒此事者然。此莫非余誠禮淺薄之致。自顧慚愧。寧欲無言。卿試思之。自古大官之橫罹人言者何限。而輒皆奉身引退。不念盡瘁。則天下寧有是理哉。且况代聽未久。獨相决去。以余否德。其將誰依而誰恃乎。望卿勿以私義而掩公。卽日還朝。盡心輔余。

余之望卿還朝。日深日加。再諭三諭。尙不知止者。果出於必致乃已。而卿則棄我凂凂。終不回心。雖緣誠有未孚禮有未盡。豈意卿若是固執。不念國事乎。余不多誥。望卿卽速入來。以副余心事。爾其更爲宣諭。與之偕還。

每有一番別諭。輒上一幅衷懇。余心則切於勉出。卿言則急於引退。上下相持。大損事面。如從卿懇。適中彼心。卿須諒之。余豈爲此。更勿過引。卽起簉朝事。爾其更爲宣諭。

政院請持平睦台錫處分達批[编辑]

睦台錫之書。何爲而發也。春秋之義。炳若日星。爲我東臣子者。凡屬皇明三皇帝事實。不敢爲不敬之語。則今此引喩。萬萬驚心。萬萬憤惋。其他句語之挾雜。有不暇道。持平睦台錫爲先施以屛裔之典。

玉堂請睦台錫拿鞫聯箚批[编辑]

覽箚具悉。惟我皇朝。乃父母之上國。而思陵之殉社。千古炳然也。自我列聖朝感再造之恩而興風泉之思。至于今君臣上下於乎不忘之義。而噫彼台錫。亦東土含生之倫。而抑何心肚。肆然說道。筆之章奏。誣逼莫嚴乎。今日朝廷。若有一分義理。豈有如許變恠之事乎。誠甚驚痛。屛裔罪人睦台錫加施島配之典。

大護軍金基厚因徐有圭擊錚原情陳辨書批[编辑]

覽書具悉。徐萬修之以重犯罪囚。縱子鳴錚。已是罔赦。而又况以不敢道不忍聞之說。肆然誣人。至及於卿言之痛心。然此是留中之書。卿不必煩陳。而余已洞悉其搆捏㐫悖之狀。更勿發於口而登諸章奏可也。

平安監司金逌根辭職書批[编辑]

覽書具悉。卿之於余。義雖君臣。情則至親。卿之願忠之心。必倍於恒人。當此西關民生困瘁之日。以卿委任。意有在焉。卿其往欽哉。以釋余西顧之憂。

領議政南公轍附奏批二首[编辑]

昨日宣諭。罄悉衷情。以卿忠愛。意謂卽起。今見附奏。若是凂凂。非徒失望。實不知何以爲計。國勢之岌嶪。非卿誰恃。民命之遑急。非卿誰任。余之所期望於卿者果何如。而卿則不思所以濟艱憂佩安危之道。國事之罔涯。容有極哉。重卜異於新拜。筋力猶幸康旺。且今廟務多滯。一日爲悶。望卿勿復固辭。卽日簉朝。以副余小子側席如渴之思。

纔有日昨之答。意謂卿卽日幡然。非但出膺尙遲。巽辭一直凂凂。何不念上下相持。有損事面。一番陳書。已悉卿之可言。則更何必至於再乎。卿先出肅然後。左揆又當簉朝。卿其隨正卿入來。余方側席以待。

左議政李相璜附奏批[编辑]

纔宣別諭。望卿簉朝。不意史官虛還。辭巽甚固。以卿忠愛。何不體大朝特簡之聖意。余小子如渴之企望乎。廟堂之多日空虗。已極可悶。而國勢民命之到底艱憂。又莫如今日。則此時拜相。何可爲備例辭巽乎。憂時之念。體國之誠。固不當如是凂凂。且况重叨三事。逈異新卜。又何必張皇陳章。卿其卽日還第。仍卽出膺。以副余望。弘濟時艱。

領議政南公轍辭職書批二首[编辑]

覽書具悉卿懇。余已再宣敦諭。卿則一直固辭。雖緣誠禮之未盡。益切企望之如渴。今見來章。不覺失圖。至於情勢二字。尤非可言。上下之情志。若相有孚。則今何可凂凂如是乎。國勢之奠安。民命之賴活。專係於卿之去就。余豈不日夕苦待。不遑寢食乎。以老成國耳公耳之心。念小子必致乃已之意。勿復巽辭。卽日出肅。則國事豈不萬幸。民事豈不萬幸。輔相異於庶僚。禮遇又極自別。肩輿簉朝。庶可彌綸機務。卧閤論道。何難燮理陰陽。余不多誥。望卿卽爲出膺。弘濟時艱。

覽書具悉卿懇。卿無不可出之端矣。出則有體國之喜。余有必欲致之心矣。致則爲進賢之幸。卿若固執而不出。余又曲循而勉從。則此豈爲今日之美事。後之議之者。亦當曰何如耶。如欲日日宣諭。促卿簉朝。則殆近督迫。有乖禮待。故寥寥無一言者。今爲三日矣。卿書又至。巽辭愈切。國事之罔涯。余心之缺望。實不知何以爲計。望卿亟回初心。卽日出膺。以副余渴悶之思。

左議政李相璜辭職書批二首[编辑]

覽書具悉卿懇。卿之封章。余日企待。及其見之。非徒無幡然之意。聽我若是漠漠。視我若是凂凂。以卿體國之誠。今何如此。自不覺茫然失圖。惟將積余之誠禮。以俟卿心之回悟而已。而廟務之委廢。事面之有損。亦豈不萬萬憂悶哉。望卿勿復固辭。卽膺特簡之命。

覽書具悉卿懇。卿之還第有日。日企簉朝。巽牘又至。不意老成有此凂凂。領閣今已出膺。又行賓對。國事誠萬幸。望卿卽日出肅。共濟時艱。

吏曹金浦郡守朴肯源改差達批[编辑]

當初擬望。雖憑講冊而誤擬。其後爲日已久。則年限之已過。豈不的知。而當此民農方殷之時。憧憧一念。專在於曠官。銓曹亦必惕念於此。而不卽草記。延拖至今。遅待該倅之上來。自列之後。始爲登聞。使之許久曠官者。萬萬未安。當該長銓施以譴罷之典。

平安監司金逌根陳情乞遞書批[编辑]

覽書具悉。今見來章。萬萬驚慘。不覺心寒。人之㐫悍獰毒。胡至此極。世變層出。直欲無言。卿之情理。雖曰切悲。身佩密符之閫外重藩。豈可因一強盜之變而遽然遞改乎。然而旣不能將往老親。則許久離違。决非至情之所可堪。且令強其難強。一向相持。則亦非禮使之道。所請依施。至於㐫漢。從當依律處斷矣。

平安監司徐能輔辭職書批[编辑]

覽書具悉。當此關西一路。民事孔艱。卿曾行按廉。深知其弊。而且居留漢南。不負宿望。故以卿委寄。卿其勿辭往欽哉。對揚余意。

輔德金鏴陳情乞暇書批[编辑]

覽書具悉。爾之情理。非不憐悶。而服制由限。自有定例。朝家法典。豈可許格外之暇乎。情雖無竆。禮有常典。固不可以情而踰禮。且供職之中。亦豈無伸情之道。所請不從。卽爲入來察職。

吏曹判書金敎根辭職書批[编辑]

覽書具悉。大朝之特除。聖意有存。余心之期望。亦自不淺。近來紛競成風。世道日下。居銓之臣。若能一心對揚。一心恢公。則豈可無變俗移風之幸乎。卿其體特除之聖意。念期望之余心。無或有誤焉。

工曹判書柳相祚辭職書批[编辑]

覽書具悉。嶺南一路。是我邦鄒魯之鄕。儒賢輩出。絃誦猶淸。而卿以卿家之人。素有習尙淳俗者。而乃我大朝特擢。聖意有存也。故仰聖意之如是。昨令出肅矣。卿何辭之乎。卿其勿辭行公。

兵曹判書金逌根陳情辭職書批四首[编辑]

覽書具悉。卿之情理。何忍更提。向來㙜臣處分。此非爲卿一家一己之事而下此處分也。乖亂朝廷之習。暗地嘗試之計。豈不防微而杜漸乎。卿之以此爲難進者。誠非所望於卿者。且本兵何等重任。而多日曠務。是豈國體乎。毋復苦辭。卽日上來行公。

覽書具悉。余爲卿洞言之。余之所依賴於卿家者。奚但外家而已哉。卿家之於王國。勳勞之大。誠忠之切。其果何如。而一介趙璟鎭。暗懷不良之心。外施嘗試之計。驟看而論之。處分雖似過中。徐察而言之。島棘猶屬輕寬。且此非渠所可自辦。慫惥指使。明若觀火。則未及査得。先爲解放。豈不爲羣不逞之適中所願乎。未得根窩之前。璟鎭雖老死海中。不可使生出島棘。余意已决矣。以卿家謙謹之規。以此爲萬萬難安者。不害爲美事。而在朝家防微杜漸之道。豈可不嚴懲而痛斥乎。且卿若還朝供職如前。宵小之窺覘。永無影形。則曲從卿言。以安卿心。余無所惜。而今何可議到於宥還乎。自卿之來住近郊。思戀之情。一倍難抑。卿亦豈無是心耶。人情克伸則天理無悖。卿其毋復固執。卽速入來。以慰許久相阻之情也。余言至此。卿亦豈不犂然。

覽書具悉。余之不見卿。已爲幾許日月。卿又棲屑鄕廬。尙未還朝。此時戀想。已不自勝。而且於日昨失面。豈可成說乎。余懷如此。惟我坤聖友于之情。尤當如何。卿之曠候。亦已久矣。此豈天理人情之所可忍耶。今不復以處義督迫於卿。卿若念余之苦心。體坤聖之至情。則不待兩言。可以卽日出膺。望卿毋復如前固執。卽爲入來。聽余面諭。

覽書具悉。卿之所執愈往愈固。所懇愈往愈切。謹約之規。高潔之操。誠有卓乎難及處。若以官職一向敦迫。非但有傷事面。大非禮使之道。所帶兵判之任。特爲許遞。卿試思之。曠候兩殿。凡幾月日。夜瞻北斗。朝望觚稜。戀結之忱。其當如何。旣無官職之有妨。進身則有時承候。以伸忱誠者。豈非天理人情之所當然者乎。遆解職任。以開進身。卽余禮使之意。入以承候。俾伸情禮。卽卿當行之道。上下相須。各得其宜。此豈非聖世美事乎。卿須卽日入來相面。以慰許久戀想之情。至於趙璟鎭事。卿何更言以傷事面乎。余心已定。不欲提起。

上護軍李羲甲因人言自引書批[编辑]

覽書具悉。向來人言。尙何言哉。彼之無良。於卿何有。且旣處分之下。邪正已分。則以卿老成。豈可復提。况今産室設廳。只隔二日。卿其卽爲入來察任。

知事金逌根陳情書批[编辑]

覽書具悉。自古人臣之遭人言者。何嘗以言者獲罪。爲自靖之擧耶。卿乃以親敎爲言。余亦承聖旨而勉出卿矣。卿其思之。此豈許久相持之事乎。今以處義。並與承候而不爲。其在分義情理。俱爲不當。卿若不入來。趙璟鎭雖廢死島棘。萬萬無處分之理。且以卿之去就。低昂刑政。則在卿心尤豈可安乎。卿其卽日入來承候。

右議政李存秀拜相辭職書批三首[编辑]

覽書具悉卿懇。余之期望於卿者。豈徒然哉。俗尙澆漓。紀綱解弛。如無宿德老成。坐鎭廊廟。彌綸世道。則難望國事之日就奠安。卿其卽起簉朝。與領左相同心協贊。共濟時艱。是余日夕憧憧。卿其諒之。

覽書具悉卿懇。卿之拜相。已過旬朔。書凡再上矣。以卿體國之誠。何如是遅遅。國勢之艱憂。方欲賴卿而奠安。民命之倒懸。亦將賴卿而解急。卿豈可徒事備例。不思所以卽日出膺乎。余之所望於卿者。若是之重且大矣。望卿以平日國耳公耳之心。念目下不可不出之義。隨史官卽爲入來。以副余如渴之思。

覽書具悉卿懇。余之望卿。愈往愈切。卿之辭職。愈往愈甚。老成如卿。德望如卿。何爲乎凂凂如此。國事之艱憂。民生之困悴。卿豈忍視之恝然。不思所以奠安拯濟乎。三章之古例已備。一日之不膺可悶。而余之結契知心。已在於卿之爲賓客時。則卿之知余心者。亦已多年矣。上下相孚之道。貴在知心。望卿無復固辭。卽日幡然。以副輿情。以幸國事。

都承旨洪起爕自引書批[编辑]

覽書具悉。到防計仕。雖無關於等第。自古有例。同封於上前開坼之中。則與褒貶一也。承宣終始以申本爲宜者。未免臨時遁辭。且論箕伯。他道方伯無是例。而獨於箕伯申本者。亦不可無罪。故俄有下令矣。此事豈如是相持之事耶。已有可據之方。一出令甲。則在下道理。固當承順。而徹夜煩禀。故爲困余者。是何故耶。卿不必加罪。勿辭更勿煩瀆。

司諫洪永觀請李肇源鞫覈書批[编辑]

覽書具悉。今此陳書。出於懲討乎。出於挾雜乎。只請究覈則容或爲說。而乃以無忌憚難明之斷案等句語。歸人於惡逆之科。人心之不良。胡至此極。且此重臣之處地位望固何如。而豈可若是論斷乎。如爾喜事之徒。不可以㙜臣而勿論。今姑施以刊削之典。

副修撰姜泰重陳勉書批[编辑]

覽書具悉。自余代聽之後。今爲幾許月。寂然無一人之言余過失。今爾乃爲此忠愛之言。在余可謂藥石。可不存心而存戒。爾其勿辭。隨事盡言。

大護軍趙貞喆請李肇源處分書批[编辑]

覽書具悉。出位之言。可見老臣忠憤。且事實之如此。余果不知。今見卿章。不覺萬萬驚心。

領府事韓用龜請李肇源嚴覈箚批[编辑]

覽書具悉卿懇。今見卿箚。益知其所不知矣。余亦豈不萬萬驚懔。而鞫覈事重。從當深量處之矣。

領府事韓用龜,判府事金思穆,領議政南公轍,判府事林漢浩,左議政李相璜請李肇源,金基叙嚴處聯箚批。[编辑]

覽箚具悉卿等之懇。卿等之言。非不知出於明辨忠逆打破窩窟。而余之日昨處分。果有所深量者。且情節根因。自有脉絡。則今不待鞫覈而知。至於金基厚。非但被人慫惥。無足深責。且况其家之人。余豈忍容易加罪乎。卿等追念昔日而勿煩。

大司諫姜泰重辭職書批[编辑]

覽書具悉。自爾進言。意謂爾進言無隱。平心說去矣。今見忌諱危機等句語。固不當如是爲言於淸平朝廷也。末段事當有處分。勿煩。

左議政李相璜乞免書批六首[编辑]

覽書具悉卿懇。以卿老成。何爲此擧。卿試思之。此豈可去時而忍爲求退乎。艱虞溢目。民生困苦。眇余否德。猥膺代聽。兢惕憂懼。茫無頭緖。而所以依賴者。惟余三相在耳。望卿輔導我敎廸我。無有過失。國事賴安。則余實多感。卿亦豈不與榮乎。亟斷來章。盡心視務。

覽書具悉卿懇。數日之間。連上辭免之章。國事之所以依賴者卿等。而先自卿等而必欲引退。余將何所恃而爲治乎。自見卿等之書。余心頓覺不樂。大官去就。何等重大。而旣無難強之疾恙。又無必去之情勢。而除拜未多朔。輒皆辭免。則豈不國體反輕。蒼生失望乎。望卿勿復固辭。以幸國事。以安余心。

覽書具悉卿懇。卿之二次辭章。一番尋單。俱非所望於平日者。旣無可去之端而如是求退。此皆余自反處。未知卿有進言而余或不從耶。卿有所諫而余或拒之耶。以卿國耳公耳之心。何爲此必不成之事乎。卿雖一日十書。余無聽許之理。亟斷來章。卽起視事。

覽書具悉卿懇。卿之辭章。又何爲而至哉。此皆余之誠禮未盡。不能感回卿心之致。余實多愧。更何言哉。然而國事則漠無涯畔。民生則去益困瘁。廊廟籌謨。雖使日夕勤孜。猶難解其急而安其業。况卿等擧皆求退。不念民國之重。眇余不德。其將孰恃而孰依乎。卿須體余之至意。更無辭巽。以幸國事。以安余心。

覽書具悉卿懇。余之待卿。卿之望余果何如。而余則必欲使卿不去。卿則必欲捨余長往。使卿不去。卽出於公也。捨余長往。其可曰公乎。相孚之意。盡瘁之道。固不當若是。且况國事民命。專係輔相。則此豈余捨卿之時乎。余言止此。卿其諒之。毋復固辭。卽起視事。

覽書具悉卿懇。余亦辭竭爲答矣。余之前後所答。果皆出於衷曲。而卿則聽之凂凂。又復如此。是豈所望於卿者耶。若曰旣始辭章而有難中止云爾。則此實非誠心向國之道。又若曰患節難强。有難視事云爾。則一時愆度。庶可不日平復。而卿之一直求退。都緣余不能盡禮待之致。念之及此。不覺愧悚。惟卿更加三思。毋使余失望焉。

領議政南公轍乞免書批二首[编辑]

覽書具悉卿懇。卿是余之師傅也。國之元老也。重入中書。古多已例。暮年筋力。尙幸康旺。則卿之乞解。此豈體國之誠。輔余之心耶。顧今民生世道。俱有收拾不得之歎。則捨我元輔。其將與誰爲理乎。卿若聽余凂凂。實非所望於平日者。卿其諒之。卿其諒之。左揆則昨呈辭本。領相則今又乞免。此何朝象。余實慚愧。果不知其何以爲計。望卿無或更辭。以重國事。

覽書具悉卿懇。卿之前後所懇。余之前後所答。殆若有不相孚焉者。是豈相望於平日者乎。余爲卿一陳之。卿以重入爲必辭之端。而自古重入者何限。而未嘗以此爲固辭。則何獨在卿而爲必去之義。又以患節爲必辭之端。則輔相非筋力奔走之任。一朔之內。二三簉朝。果非難强。雖或卧閤論道。亦無不可。豈足爲固辭不止。必去乃已耶。目今國事多艱。民命倒懸。余所依賴仰恃。專在於卿等老成。而卿等擧欲引退。此皆余自反處。可勝悶歎。卿是自余始學。一任輔導敎廸矣。今何忍捨余長往。不念終始乎。向筵所答。出自衷情。而因卿難安。雖卽還收。余意則果如是。卿其體余苦心。勿復固辭。盡意國事。則亦豈無成就晩節之時乎。余言不再。卿其諒之。

正言李寅弼論姜泰重書批[编辑]

覽書具悉。姜泰重余亦疑有挾雜。而不可以疑似罪人。况前已褒賞。後又罪之。豈不近於顚倒手法乎。若有分明執跡之端。則豈無可罪之日乎。爾其勿辭察職。

成均館居齋儒生捲堂達批[编辑]

太學卽首善之地。諸生乃學聖之徒。不意動於悖說。至有此無前駭擧也。諸生皆是赴擧之生。兼多見屈之人。不顧遠嫌之意。作此乖當之事乎。主試者雖或如諸生之言。而爛漫行私。爲士子之道。惟當內懷憂歎而已。何可至於捲堂而推上朝廷乎。萬萬非士子之道。萬萬非盛世之事。非不欲卽下嚴處。以靖世道。以正士趍。而姑觀下回。先爲開諭。卿其一一曉諭。使之勸入。而若或更事煩瀆。豈可一向掩護。不思所以懲創乎。卿其知悉擧行。余言不再。

戶曹參判李愚在辭職書批[编辑]

覽書具悉。卿之自引。終涉過當。往役異於官職。則出疆只隔。又此陳章。今年則其將因卿而無副价乎。不念前答之意。爲此必辭之計者。寧有如許道理。卿其卽爲出肅。

成均館居齋儒生捲堂達批[编辑]

義理之漸晦。隄防之漸壞。余所平日之兢懼。而今番注望。雖曰微細事。亦不可仍置漸長。故已有日前處分矣。儒生等則旣處首善之地。一番仰徹所懷足矣。何可至於捲堂乎。卽爲勸入。讀習我經傳。講明我義理可也。

領議政南公轍請亟從三司之請筵奏批[编辑]

㙜諫之不誠。遆罷相續之不可。余非不知。而未必求對爲懲討。傳達不爲懲討矣。每有傳達之令。而不爲傳達。必爲求對。不誠莫甚矣。雖一年伏閤。余欲不從則不從矣。雖傳達。余欲從之則從之矣。

備邊司江原監司鄭元容狀請回達批[编辑]

關東蔘弊之爲民切骨之瘼。果極矜憐。列聖朝蠲減之德。固當繼述。代聽之初。軫恤之政。亦何所惜。而但御藥所需之余敢輕先省減者。事體道理。俱極未安。置之。至於詳定不足之害。終必歸於百姓。則如干蔘價錢漁塩藿之屬。何足靳許乎。此則依狀請許施。以紓一半分民力。其餘諸條。並依回達施行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