圃巖集/卷十五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十四 圃巖集
卷十五
作者:尹鳳朝
1767年
卷十六

雜著[编辑]

學易淺見[编辑]

余於易。少未及用工。晩而在朔纍。始讀本義。在瀛島。又看啓蒙圖說。略似有省悟。而疑難者猶半之。遂疏其說凡若干條。皆因古人所成圖。而非敢有刱說矣。嘗見張旅軒易學圖說。其立圖不一。雖似精細。而亦不免有煩賾者。使人眩瞀。豈非圖與說有不能盡意。而其理潔淨。不可容一物故歟。今余所論說。固因先儒所成者。而其間詮解。猥多荒蕪。甚有愧於潔淨之理。此不過投在巾箱。以備自覽。故文字言辭。亦不暇精擇。後有知余意者。則或不至爲深罪歟。某年月日。圃巖居士書。

先天變後天圖[编辑]

先後天之義。發之邵子。而朱子載於啓蒙矣。胡雙湖董盤磵就其卦畫。論變易之象。又頗詳盡。參以兩說作圖如此。此如說卦傳一索再索之說。只論其象而已。非眞有卦畫之變易者也。二說在周易圖說。故不復詳載。而圖以先天在內後天在外者。內體外用。由體達用之象。盖先天體也。後天用也。先天則一陰一陽。互相交易。以生五行之本故曰體也。後天則五行旣生之後。又各相生。順布四方。以成四序。故曰用也。先天乾兌本當一九老陽之數。坤艮本當四六老陰之數。離震本當二八少陰之數。巽坎本當三七少陽之數。此橫圖之序。而陰陽界分之原初也。陰對陽畫。陽對陰畫。儘有交易互變之義。故及其交變也。乾兌交坤艮而一與四相交換。則四九爲老陽。一六爲老陰。巽坎交離震而二與三相交換。則二七爲少陽。三八爲少陰。此則河圖行合洛書並列之數。朱子所謂陰陽老少。互藏其宅。而邵子所謂乾坤交而爲泰。坎離交而爲旣濟者也。一六旣相合。則一生水而六成之。二七旣相合。則二生火而七成之。三八旣相合。則三生木而八成之。四九旣相合。則四生金而九成之。在中之五與十。又自相合而成土。土爲持載四氣之本。故先天則不以土分屬八卦。而居中象太極。以爲其本也。陰陽之相交易。而五行之所由生者。其理如是。此先天八卦。所以主陰陽之交易而立其體矣。陽主動而數極則變。故九數進於極而後必變。陰主順而不得自專。故二四雖生數而亦隨陽而變。是以四九之處於南者。與二七之處於西者。通變互換。而二七居南。四九居西矣。且先天之生五行。造化之意。必欲生而克。克而又生。以爲後天之八用。生而不克。則無從而裁制。故其所以二七西而四九南者。爲洛書右轉之位。以寓相克之義。克而不生。則有時而間斷。故又必以二方之數相易。二七南而四九西者。爲河圖左旋之位。以示相生之竗。洛書對待。又是相生。河圖對待。又是相克。可見相克寓於相生。相生寓於相克者也。二方之數。旣相換易之後。於是乎水在北火在南。木在東金在西。五行之數。悉協於所處之位。而造化體用之全。始克大備。此非先天終而後天始之際乎。乾坤者陰陽之體。坎離者陰陽之用。先天必爲主乾坤生五行而其體旣立。後天又當主坎離布五行而其用可施。是以先天變而爲後天。則正南之乾交坤後。自坤退一位艮方。正北之坤交乾後。自乾升一位巽方。而離自正東進。主南方乾位。坎自正西進。主北方坤位。乾坤退處不用之方者。卽藏其體之象。而坎離之代乾坤者。正所以施其用也。坎離旣代乾坤。則震以乾之長子。襲離位於東方。兌以坤之終女。襲坎位於西方。陽主始生。故長子必居東者。資乎始之義也。陰主收成。故終女必居西者。代有終之義也。朱子曰。陽進陰退。故長子東而三女西。亦此意也。

坤旣處於巽位。故巽往襲東南兌位。繼震之後。卽長女代母。與代父之長子。繼主長養者也。乾旣處於艮位。故艮往襲東北震位。卽終男居四方之終。主四時之季。終萬物始萬物者也。若就其象而觀之。乾坤以中爻相易而成坎離。坎離以初上爻相易而成震兌。艮巽以震兌之反對。各代其位。乾坤則以陰陽之純。變巽艮二爻。各從其位而成列者。卽如上圖之所列矣。於是乎離按正南二七而爲陰陽二火。坎按正北一六而爲陰陽二水。震按正東。當三數而爲陽木。巽按東南。當八數而爲陰木。兌按正西。當四數而爲陰金。乾按西北。當九數而爲陽金。坤則當中央十數。按西南而爲陰土。艮則當中央五數。按東北而爲陽土。先天只主陰陽老少循環交易之本。氣方生而未成。故雖以五十當土數。以備五行。而却居中不用。至後天而五行已成。始播於四時。故乃以坤艮當五十之數。分寄木火金水之間。以之相生而各主四方。以成四序。先天之生五行。卽氣之行于天者也。後天之播五行。卽質之具于地者也。氣者變換不窮。故先天八卦。亦變遷而無定位。質者一定不易。故後天八卦。亘古今而無易。邵子所謂應天之時。應地之方者。而玉齋所謂天時之不竆。地方而有常者也。此其所謂先天體而後天用者歟。然而後天用事之後。八卦之分主五行。置在四方者。其位雖不易。而至於二十四節氣運行之序。則却又從先天卦位之次。以冬至子之半。天心無改移者見之。可知矣。是則後天又是定體。而先天却爲流行之用。臨川吳氏論五行之主氣客氣者。卽此意也。主氣者。五行之分主四時者。卽後天八卦之位也。客氣者。五行之流行於節氣者。卽先天八卦之位也。是以先天雖爲體。後天雖爲用。而其表裡經緯。互爲體用主客。正如河洛錯綜之竗。今或謂後天用事則先天廢而不用者。是不知易道。雖變換不一。而要之有相須而無相廢者也。

先後天固主乾坤坎離。而其所重則先天寔在乾。後天却在震者。玉齋所謂尊陽之義然矣。且以震者動也。後天則主乎動用故也。其象之必取木者。卦畫之生出。自下而上。卽木之自根而幹。自幹而枝者也。其數之必當三者。陽一陰二。便成三數。故邵子以三爲易之眞數。小成之爻爲三者。乃此意。而兩其三。又成重卦之六爻。八爲三之成數。故卦止於八。而八其八。又成一部六十四卦。後天之首乎震以次乎巽。而震與巽。必當三八木數者。其理明矣。胡雙湖言三八之木數備。而六十四卦大成。二七火四九金一六水。皆在包羅中矣。此春所以貫四時。仁所以包四端。元所以統四德。胡說止此。宜其有邵子至哉之贊也。雖以先天言之。所重雖在乾。而其動用處。則又必自震始。坤復之間。始起冬至者是也。然則先後天。雖各有其義。而後天亦何嘗背先天而自立乎。用必因乎體。成必資於生者。其義尤章章矣。

八卦圖[编辑]

啓蒙。朱子曰。河圖之虛五與十者。太極也。奇數二十。偶數二十者。兩儀也。以一二三四。爲六七八九者。四象也。析四方之合。以爲乾坤離坎。補四隅之空。以爲兌震巽艮者。八卦也。

析四方之合者。卽下文朱子所謂析六七八九之合。玉齋所謂析二七之合等說之本。而爲兩圖所由起也。

朱子曰。以四象觀之。太陽之位居一而數則九。乾得其數而爲九。兌得其位而爲一。少陰之位居二而數則八。離得其數而爲八。震得其位而爲二。少陽之位居三而數則七。坎得其數而爲七。巽得其位而爲三。太陰之位居四而數則六。坤得其數而爲六。艮得其位而爲四。今析六七八九之合。爲乾坤坎離而在四正之位。依一二三四之次。爲震兌艮巽而補四隅之空。已上朱子說。朱子此說。見周易圖說附註。而胡玉齋八卦圖。與此不同。今依朱子說。別爲一圖如此。

玉齋於此圖下附橫圖。以乾兌當四九太陽。巽坎當二七少陽。坤艮當一六太陰。離震當三八少陰。而此圖則以乾兌當二七。巽坎當四九。其言曰。以卦配數。離震艮坤同而同者。謂與橫圖不異。乾兌巽坎則異者。陰主靜而守其常。陽主動而通其變故也。盖謂乾兌巽坎皆陽。故可以通變而互換也。

玉齋胡氏曰。伏羲則河圖。以作易也。析二七之合。則七居南爲乾。而二補東南隅之空以爲兌。析三八之合。則八居東爲離。而三補東北隅之空以爲震。析四九之合。則九居西爲坎。而四補西南隅之空以爲巽。析一六之合。則六居北爲坤。而一補西北隅之空以爲艮。此則之。以成八卦者也。此玉齋著圖之源委。圖及說。詳于啓蒙。

上兩圖。一用朱子說。一用玉齋說。而玉齋此圖。依河圖一六二七三八四九之位。分定八卦。誠有意見。但與上項朱子之分八卦。有不同。且朱子此說。不載啓蒙附註中。亦未知其故也。豈以朱子說。則以一九二八三七四六分排八卦。有不合於河圖中一六二七三八四九之位故歟。盖河圖之數。不但爲八卦之位置。亦以見五行之生成。一六四九二七三八。卽二老二少之互藏其宅者也。此所以一陰一陽。錯互同處。以示生成之竗耳。若論陰陽老少本來位數。則誠如朱子說。雖以河圖言之。一在六內而實連四外之九。四在九內而實連一外之六。二在七內而實連三外之八。三在八內而實連二外之七。此亦莫非河圖之位置也。朱子亦豈不知則生成相合之竗。以之畫卦。有合河圖之位數。而今必以一九當太陽。二八當少陰。三七當少陽。四六當老陰。因定八卦之列者。盖欲依陰陽老少本位本數。以立其體。使之燦然有別焉耳。此盖橫圖之體也。橫圖者。實儀象卦畫生出之次。而爲易之首。今以橫圖觀之。自兩儀而爲四象。則太陽自居一而含九。少陰自居二而含八。少陽自居三而含七。太陰自居四而含六。天地之間。數不過十。旣擧一二三四。則九八七六自在相含中。有不容安排移易。盖一陰一陽始生之初。其位數本如是矣。其曰一六二七三八四九云者。是則位數旣形之後。陰陽相交。陽藏陰陰藏陽。而以之一生一成。故一反居四位。四反居一位。二與三亦反易其位而倒置之矣。卦畫旣原於橫圖。則一太陽二少陰三少陽四太陰。其位序之論。亦何廢也。今以朱子說作圖。則陰陽老少。各專一邊。各占位數。而同處其方。對待井井。且四正四維之自相對立者。又可見老交老少交少之象。朱子嘗以後天之長少相交。爲非其偶。此義亦不可不明矣。况六者一之得於五者。九者四之得於五者。七者二之得於五者。八者三之得於五者。卽理之自然也。太陰旣有其六。則一自包於其中。太陽旣有其九。則四自包於其中。七之包二。八之包三。亦皆如是。其生成相合之妙雖不言。而卽此亦有可見者矣。未知庖羲畫卦時。果從何義。而朱子此說。實從陰陽之定體。是所謂原本之論也。其說雖不載於啓蒙。而其義有不可泯滅者。故今特著之。且以文義究之。上段所謂析四方之合者。實爲兩說之所由起也。朱子之釋其意則曰。析六七八九之合。爲乾坤坎離。玉齋之釋其意則曰。析二七之合。析三八之合云云。朱子之意盖以爲河圖之象。一陰一陽雖相合。而今若分陰陽而畫卦。則相合者皆相分而各處。陰自陰而陽自陽也。如曰一六四九二七三八之相合者。皆當相析。而一三自從九七而爲陽。二四自從八六而爲陰云爾。玉齋之意則以爲一六二七三八四九旣相合。而今乃析之爲二。一主正方。一補間位。如乾當七則兌爲二。坤當六則艮爲一者是也。盖欲析其同處者。使之比肩而列居焉耳。然比肩者雖曰各處。而亦有相配之意。是則其所謂析其合者。實無相析之義。而恐非朱子立言之意也。讀者不可不明辨詳覈。使朱子之旨別白於世也。雖然。河圖數偶故其數究於十。象圓故其行合皆奇。朱子之說。卽所以主其偶數之體。一九爲十。而二八亦爲十。三七四六亦皆爲十。是皆偶數也。玉齋之圖。亦所以發其行合之奇者也。一六爲七。二七爲九。三八爲十一。四九爲十三。是皆奇數也。偶爲體而奇爲用。此二說。乃互相發明爾。然必體立而後用有以行。愚故曰朱子此說。原本之論也。

愚嘗因圖說及啓蒙。見朱子說與玉齋圖不同。敢依朱子之意作圖。又付鄙說以發明之。及見退溪先生啓蒙傳疑。退溪已有此說。而又立圖之詳矣。竊自幸淺說有不悖於先正者。而於退溪圖。尙不免有可疑者。故仍付退溪圖與說於此下。又從鄙見。略爲質難。非敢欲求異於先賢。只備日後之裁擇。覽者宜恕之。

退溪以橫圖明朱子說[编辑]

退溪曰。圖說析合補空章註。朱子曰。以四象觀之云云。至補四隅之空也。朱子說見上故不復著。今按已下卽退溪說。得數者其序由左而右。得位者其序由右而左。今析以下。卽圓圖之運也。旣曰依一二三四之次。而二震先於一兌者。得已生之卦故也。

◘愚於上條。以橫圖之序。明朱子此說者。盖以橫圖。卽伏羲畫卦之本。朱子之言。實原於此故也。今退溪亦首先以橫圖。明朱子之意。可謂深得立卦之義。而尤有所發明於啓蒙者矣。

退溪兩說異同之辨[编辑]

朱子說

太陽乾得九。兌得一。

今按

九自西爲南方乾卦。一自北補東南隅。爲兌卦。

胡氏說

七爲乾。二爲兌。主少陽數。通變爲老陽卦。

今按

七爲少陽數。通變爲老陽之乾則然。二本少陰位。何得通變爲老陽之兌。

朱子說

少陰離得八。震得二。

今按

八在東。仍爲東方離卦。二自南補東北隅。爲震卦。

胡氏說

八爲離。三爲震。主少陰數守常。

今按

八爲少陰之離固然。三本少陽位。何以爲少陰之震。

朱子說

少陽坎得七。巽得三。

今按

七自南爲西方坎卦。三自東補西南隅。爲巽卦。

胡氏說

九爲坎。四爲巽。主老陽數。通變爲少陽卦。

今按

九爲老陽數。通變爲少陽之坎則然矣。四本老陰位。何得通變爲少陽之巽。

朱子說

太陰坤得六。艮得四。

今按

六在北。仍爲北方坤卦。四自西補西北隅。爲艮卦。

胡氏說

六爲坤。一爲艮。主老陰數守常。

今按

六爲老陰之坤固然。一本老陽位。何以爲老陰之艮。

退溪曰。朱子謂乾得九坎得七者。以太少陽本數之未易方者言之。胡氏謂七爲乾九爲坎者。以西南方象數已易方者言之。始若異而歸則同。是朱子與胡氏所以言四正卦者然矣。唯四隅之分。朱子以兌震巽艮。爲一二三四之次。胡氏以艮兌震巽。爲一二三四之次。從朱子說。除四自西而補西北隅之外。一自北而補東南。二自南而補東北。三自東而補西南。皆攙越位次。然其得數得位。皆出橫圖之自然而不可易矣。若如胡氏之說。一自北而補西北。二自南而補東南。三自東而補東北。四自西而補西南。又似簡易齊整。但其以位配卦也。不無義例之可疑耳。

按退溪論玉齋四隅卦之分配。以爲義例可疑。而今按以下分註論難者詳矣。但八卦之生。由於四象。朱子之論四象。則主陰陽之本位本數。玉齋之論四象。則主陰陽之互藏其宅。其論四象旣殊。故四隅卦之分配者。其勢不得不異。蓋退溪用苑洛子之書。以玉齋四象之論爲非。故至以義例爲可疑。詳在下段之論列。此姑不著焉。

退溪再詳朱子胡氏分四隅卦不同之義[编辑]

退溪曰。朱子推橫圖卦畫之原。隨四象位數之次而分言之。故老少陰陽。各從其類。盖乾坤坎離。旣得其數而爲四方之正卦矣。其震兌巽艮之得其位者。又各以類而附其傍。是故震得少陰之二。而附於少陰八離之傍。爲東北隅之卦。艮得太陰之四。而附於太陰六坤之傍。爲西北隅之卦。是則陰之老與老少與少。皆從其類者也。至若兌得太陽之一。而爲東南隅之卦。其正卦乾之數。本是太陽之九。而今爲少陽之七。巽得少陽之三。而爲西南隅之卦。其正卦坎之數。本是少陽之七。而今爲太陽之九。是則陽之老與少少與老互易其數者也。夫數之九七。旣易其方矣。卦之乾坎。乃不隨數以易方何也。金火相爲用。數可易也。方位有定分。卦不可易也。然而推卦生於數未易之前。而認數變於卦旣立之後。亦何害爲造化自然之竗乎。要在看得活絡而無滯耳。

退溪於此下。又列玉齋圖而有論說者矣。玉齋圖則旣在上條。故此不復著。而只於下段。並論其得失焉。

按退溪旣取朱子意。以陰陽位數。分卦作圖。欲明其與玉齋圖有不同者。而其意盖只以四隅卦之分配爲不當。至於四正卦。則謂朱子與玉齋始若異而歸則同。此說見上。故其作圖也。一與三則依朱子說。置在兩隅。而正方之九與七。則反從玉齋圖。遽爲之易置。旣不得全用朱子說。又與玉齋圖有異同。求之兩說。皆或合或不合。後生蒙陋。誠莫能領悟也。竊謂易大傳言四象生八卦。今之論八卦者。當先從四象而論矣。朱子與玉齋之論四象。雖各不同。一則從陰陽位數。而一九三七爲老少二陽之象。一則指陰陽互藏。而四九二七爲老少二陽之象。其言意亦各有攸當矣。退溪圖則又有異焉。若以各卦之各據其方。各配其數者見之。則兌之一巽之三。乾之以九易七。坎之以七易九。雖似無妨。而亦可以活絡看者。但卽圖而觀其四象。則一與七爲一象而當老陽。三與九爲一象而當少陽。以一七三九。爲老少二陽之象者。古旣不見此例。而義亦似無歸着矣。且一九同爲老陽。三七同爲少陽。而一與三則不易。九與七獨爲易置者。亦與三同二異章所謂四九二七並爲易方者。有所不同。若曰此只以陰陽分配八卦而未暇論四象云。則捨四象而獨論八卦。恐非立圖之本意也。其辨論又曰。金火相爲用。數可易也。方位有定分。卦不可易也。數可易而卦不可易云者。誠爲的當之論。而至其金火相爲用。則又似有聽瑩。七得二而後始可爲火。九得四而後始可爲金。今以一七爲一象而謂之火。三九爲一象而謂之金。無二而七安得獨爲火。無四而九安得獨爲金乎。况一與三是何象。而又可爲金與火乎。此皆不免後人之疑耳。然退溪本意則亦自明白。其曰推卦生於數未易之前。認數變於卦旣立之後者。其意亦以乾兌爲生而當一九。巽坎爲生而當三七。皆在於九七未易數之前。其言固甚精確。而至其作圖。則又必易置其數。使言與圖自相牴梧。今若活看。則其本意亦似可知。但其作圖之例。有不可強解者矣。

竊詳退溪此段及下文洛書四方之正一段。則盖以一六二七三八四九之爲四象者。謂之皆似傅會。此盖得朱子說爲主。而其間亦多用苑洛子之言。苑洛所云六七八九是矣。一二三四何爲者。所以力攻玉齋之非。其言曰一六二七三八四九。乃五行生成之數。非陰陽老少之數。此固然矣。然一六二七三八四九。固是五行生成之數。而亦獨不爲四象老少之數耶。盖此數非他數。卽河圖列於四方之數也。河圖四方之數。非四象而何哉。故朱子於原卦畫篇四象圖下。亦以周子所謂水火木金當之。而又嘗曰。四象如春夏秋冬。金木水火。東西南北。無不可推。朱子何嘗硬執一說。以爲他不可與。而玉齋之論。亦何謂有悖朱子耶。大抵陰陽以界分而言。則陰自陰陽自陽。似不可錯互。而其實則陰無獨陰。陽無獨陽。而陰中有陽。陽中有陰。朱子所謂天地間。無截然爲陰爲陽者此也。但朱子以本位本數論四象者。就其中指言陰陽本色而明伏羲畫卦之意。尤得先天爲體之象矣。然而老陽之一九。本與老陰之四六相交。而一與四互藏而互根。則四九爲老陽。一六爲老陰。少陰之二八。本與少陽之三七相交。而二與三互藏而互根。則二七爲少陽。三八爲少陰。此說詳於先天變後天圖說。有陰有陽。其理自應如此。此河圖所以列於四方者卽然。而玉齋之以此論四象者。亦取流行交易之象。以發伏羲畫卦之竗用。此亦自爲一義。與朱子說兩不相妨。苑洛之必加力斥者何也。退溪亦言苑洛之意。本爲攻玉齋而設。不憚立異於朱子。而於此條。猶未免義例之疑。此必有定見。而愚陋不能理會。玆敢並爲論列。以竢知者之究觀焉。

橫圖合圓圖圖附胡玉齋節氣圖[编辑]

橫圖者。兩儀四象八卦。以至六十四卦生出之序。故曰卦畫之成也。圓圖者。六十四卦旣生之後。卽橫圖而䂓而圓之。以見陰陽二氣流行之序。故曰卦氣之運也。橫圖則陽儀上四卦。乾爲頭而震爲尾。陰儀上四卦。巽爲頭而坤爲尾。若論老少之分。則坤雖爲老陰。而若論生出之序。則巽五先於坤八。故曰巽爲頭而坤爲尾。二老位乎首尾。而二少在中間相接。圓圖則稍一回轉而乾巽齊頭。坤震連尾。二老二少。並相對而立。以見陰陽二端消長之次交易之竗。此朱子所謂稍涉安排。而亦莫非自然之理者也。二圖雖似稍異。然而邵子論一二四八十六三十二六十四生出之序。亦皆卽圓圖而言之。啓蒙及圖說。自太極旣生以下四段。皆說圓圖也。是則圓圖雖曰卦氣之運。亦可以見卦畫之生。而實則二圖二而一矣。今依圓圖之體。作橫圖之畫。合二圖爲一。而卦畫之生出。卦氣之流行。一按而可盡。且從朱子說。挑出中間方圖。而舊圖置方圖於圓圖中。以象天之包地。而朱子去之。太極居中。陰陽皆從中起之象。又可見矣。新安陳氏論邵子圖皆從中起之說。而以爲其曰皆者。兼方圓二圖而言。此固然矣。然二圖之從中起者何也。圓圖則陽起坤復之子中。陰起乾姤之午中。方圖則震復巽姤。又皆在中央而起端。雖橫圖復姤居中。實爲兩儀之界分。然則其所謂皆從中起者。固皆並論方圓二圖。而亦所以並指陰陽二端皆自中起也。皆字雖可以兼方圓二圖。亦不可兼陰陽二端而言歟。朱子言中間白處。便是太極。陰陽旣皆從中而起。則此豈非太極在中。動爲陽靜爲陰之象耶。先天圖太極圖。雖謂兩不契勘。而若其太極爲根柢。動靜分陰陽者。又何嘗少異哉。邵子卒以此歸之心學者。所以破諸家之陋說。而卽知象數之竗。不違心法之則。其功又豈少乎。今圖又以玉齋節氣圖付之圖外者。亦有可言。玉齋所以分配八節十六氣於六十四卦者。雖因子半坤復之說而推之。而陰陽之節次推遷四序以成者。其配合之理。亦自明白矣。其所謂八節。卽八卦之配。而八節者。四立及春秋二分冬夏二至也。四立爲四時之初。而分至爲四時之半。十六氣乃其屬也。每節必當二卦相接之中。如冬至當坤復者。卽坤與震接之界。立春當無妄明夷者。亦震與離接之界。而自臨同人泰履之爲春分立夏。至於謙否之爲立冬。亦皆當二卦之界。此豈非分配八卦之象。而且每節所當之二卦。又皆一乾一坤相値而成卦。如無妄之有天。明夷之有地卽是也。而自臨同人至謙否。亦皆有天地二象之相値。此又可見六卦界合。莫非乾坤之用。而四時推敓。自是天地之功矣。獨乾姤則乾巽相接而不與坤値。坤復則坤震相接而不與乾値者何也。盖卽圖而觀之。四卦正據兩儀初分之交。卽氣而論之。二至正當二氣極盛之會。是故乾位則陽聚爲多。而乾姤二卦十一畫陽中。只有一陰。坤位則陰聚爲多。而坤復二卦十一畫陰中。只有一陽。此正陽始生於陰。陰始生於陽。而實爲陰陽兩儀大界合處。乾復是陽儀界頭。坤姤是陰儀界頭。其理則乃動靜始現之端。而其象則又邵子所謂父生長女。母孕長男者也。豈可與他卦之陰陽相雜者。倫而類之乎。坤旣生復。而諸陽之節次生出者。又皆自復而進。乾旣生姤。而衆陰之節次生出者。又皆自姤而進。則乾坤復姤大小父母之義。亦較如矣。今以圓圖合橫圖。而卦氣之運。固囿於卦畫之生。又以節氣圖付之圖外。而節序之相推敓。又囿於卦氣之運。此皆古人之成圖而合之爲一者。只欲見圖之名雖若不一。而圖之理實無不同。萬化之往來屈伸。卽乾坤之功。而乾坤之竗用。又不過本之太極耳。一而散爲萬。萬而歸乎一者。卽此而在。庶或使初學者不眩於名目。而得爲領解之少助也歟。

方圖四層圖天台董氏說[编辑]

邵子大易吟曰。天地定位。否泰反類。山澤通氣。咸損見義。水火相射。旣濟未濟。風雷相薄。恒益起意。四象相交。成十六事。八卦相盪。爲六十四。朱子釋之曰。此是說方圖中兩交股底。天台董氏嘗因邵子此詩。欲以方圖作四層看。其說曰。第一層四隅乾坤否泰四卦。所謂天地定位。否泰反類也。否泰。皆乾坤合而成卦者。其周圍橫直。皆乾一坤八之卦。此天地定位之不可易者也。第二層四隅兌艮咸損四卦。所謂山澤通氣。咸損見義也。咸損。皆兌艮合而成卦者。其周圍橫直。皆兌二艮七之卦。此山澤通氣之象也。第三層四隅坎離旣濟未濟四卦。所謂水火相射。旣濟未濟旣濟未濟。皆坎離合而成卦者。者也。其周圍橫直。皆離三坎六之卦。此水火不相射之象也。其最裡一層。爲震巽恒益四卦。恒益。皆震巽合而成卦者。所謂風雷相薄。恒益起意者也。今依其說。作方圖。仍又標作四層看。則一見曉然。可以知先天法象自然之竗矣。其所謂四象相交。成十六事者。乾坤兌艮。卽老陰老陽之交。而離震巽坎。卽少陰少陽之交。此乃四象之交。而自西北隅乾。至東南隅坤八卦。東北隅泰。至西南隅否八卦。合成十六。此卽上所謂兩交股底。而此十六事者。固因四象之交而生出矣。八卦相盪者。明八卦相推盪交易。而六十四卦以此而成。邵詩之義。盡於此矣。况其最裡一層四卦。只是雷風二象。而此圖之從中起者。其義尤較然。繫辭傳所謂雷以動之。風以散之者。卽方圖從中起之義也。震者雷象。而復爲動之端。巽者風象。而姤爲散之始。自復而行。歷離兌而至乾。自姤而行。歷坎艮而至坤。此實起之自中。達乎東南西北。而天地陰陽對待消長之理。靡所不蘊。先儒言方圖象地。地者方而靜。故以動散爲用。卽新安陳氏說也。此等意義。亦不可不卽圖而求之也。

四象圖邵子說,朱子說[编辑]

邵子曰。動靜之間。易所謂太極也。動靜。易所謂兩儀也。陰陽剛柔。易所謂四象也。太陽太陰少陽少陰。少剛少柔太剛太柔。易所謂八卦也。動者爲天。天有陰陽。陽者動之始。陰者動之極。靜者爲地。地有柔剛。柔者靜之始。剛者靜之極。陰陽剛柔之中。又各有陰陽剛柔。故亦各以太少別焉。是故其論八卦。以乾兌離震。配日月星辰而爲天四象。盖四卦皆從陽儀中來。故邵子旣以屬乎動而分陰陽。陰陽者氣之行于天者。是以爲天四象。巽坎艮坤。配石土火水而爲地四象。盖四卦皆從陰儀中來。故邵子旣以屬乎靜而分柔剛。柔剛者質之具於地者。是以爲地四象。其言又曰。震兌在天之陰也。巽艮在地之陽也。震兌上陰而下陽。巽艮上陽而下陰。天以始生言之。故陰上而陽下。交泰之象也。地以旣成言之。故陽上而陰下。尊卑之義也。此則邵子之意也。朱子之分四象。則不言剛柔。而只以陰陽太少別之。以邵子所謂陽爲太陽。陰爲少陰。剛爲少陽。柔爲太陰。故以乾兌艮坤。爲生於二太而屬之天四象。離震巽坎。爲生於二少而屬之地四象。玉齋所謂論四象旣殊。故論八卦亦異者也。邵朱之說。其不同如是。而後儒闕疑之說。所由起也。然朱子嘗曰。其以陰陽剛柔分四象者。合天地而言也。其以陰陽太少分之者。專言天道也。若專以地道言之。則剛柔之中。又自有太少矣。然則邵子之說。卽合天地而言者。而朱子之論。則乃專言天道。故只以陰陽二字言之耳。陰陽老爲動而少爲靜。故二太所生四卦爲天四象。二少所生四卦爲地四象。其旨又各有攸當矣。若知其分言合言之義。則二說雖若差殊。而其理則歸于一。是豈朱子以邵說爲非而必欲新其說之意耶。玉齋又論四象相交之說。而曰邵子之言是老交少少交老。卽文王之說。而朱子之言是二太相交二少相交。卽伏羲之說。此言又却分曉。二先生所言。固不可執一而廢一。要在參互考貫。以知其兩自不妨之意可也。

反對圖[编辑]

伏羲易。以生出爲次。文王易。以反對爲次。生出者。卽兩儀四象八卦。以至六十四卦生出之序也。反對者。卽屯反爲蒙。蒙反爲屯。咸反爲恒。恒反爲咸之類也。反之爲言。乃反倒之義。以上爻爲初爻。初爻爲上爻。反而觀之。則兩卦雖是兩卦。而其實則一卦反而爲兩卦。只正對八卦不然。而其外五十六卦。莫不各有反對。故今之見行周易。以反對爲次。屯蒙需訟。以至旣濟未濟皆是也。邵子詩稱三十六宮都是春者。卽以六十四卦。爲三十六宮。此乃反對之意也。盖其意以一宮置一卦。是所謂上經十八卦。下經十八卦。合爲三十六卦。而三十六卦中。除正對八卦。餘二十八卦則反而成五十六卦。合正對八卦。摠成六十四卦矣。是故一卦各專一宮。而反觀之則一卦爲兩卦。而一宮亦有兩卦。是則一部六十四卦。盡在三十六宮之中。而反對之旨明矣。今依邵子之言。作三十六圈。一圈各置一卦。以象三十六宮。而又令反而觀之。以見一卦反爲兩卦。兩卦合爲一卦之象。只乾坤坎離頤大過中孚小過。八卦卽上所謂正對卦也。雖反觀之。只成本卦而不成他卦。故此卦則不可反而兩相對。其曰正者。與反相反之意也。然先天圖左右諸卦之對待者。六爻陰陽。皆相反。卽朱子所謂東邊一畫陽。對西邊一畫陰者也。乾與坤。坎與離。頤與大過。中孚與小過。雖非反對之卦。而其六畫陰陽則正皆相反。易經之必以此相對而爲次第者。正欲以六爻之相反者。對上下爻之反易者也。豈非正對之中。亦寓反對之義也歟。且反對諸卦卦畫。旣皆反易。故卦義亦與之相反。而正對卦六畫。皆相反者。其卦義之相反。亦無異於反對諸卦。上下經序卦之意。非在斯歟。此義又不可不知也。

邵子論正對卦之義曰。八卦以六變而成八也。朱子亦曰。八卦只是六卦。乾坤坎離。是四正卦。艮是翻轉底震。兌是翻轉底巽。其意盖以爲乾坤坎離震巽。只是六卦。而震反爲艮。巽反爲兌。乃成八卦云爾。是以震艮巽兌。與乾坤坎離相對。而正變卦所由分矣。然震與艮巽與兌相合。則又爲正對。如頤小過。卽震之合。而大過中孚。卽巽之合。朱子所謂艮兌震巽倒轉。則爲中孚頤小過大過者此也。是知二變卦必相合或倒轉而後。始有一正卦之用。而易中之義。必以四正卦爲重者。非此也歟。且知六卦之中。坎離二卦。得陰陽之中而爲正體。實與乾坤得陰陽之一而爲純體者。並其功用。此又非先後天南北之遆代。不外此四卦之義歟。頤大過中孚小過。卽雜體中之正者也。朱子言頤大過。是厚畫底坎離。中孚小過。是雙挾底坎離。張行成又言中孚小過。似坎離之中。頤大過。似乾坤之一。然則大小過頤中孚。雖是震艮巽兌相合而成卦。實得乾坤坎離之似者。而本非由於震艮巽兌之功用矣。只是張氏所謂頤大過似乾坤者。似指中四爻陰陽之偏聚者。而亦不能分曉。及觀其互體。則又可知二卦之似乾坤。而張氏說雖不及互體。其義亦自相合矣。然頤大過之遽擬乾坤者。終不若朱子以四卦皆爲坎離之似者。實爲是當。且以卦象論之。厚畫雙挾之象。尤自明白。似不可改評也。

六十四卦之爲三十六宮。上條詳矣。其數之必爲三十六者。盖八卦之位。乾一坤八爲九。兌二艮七亦爲九。而離三坎六震四巽五。亦皆成九數。四九非三十六之數歟。八卦之畫。乾三坤六爲九。兌四艮五亦爲九。而離四坎五震五巽四。又皆成九畫。此又四九三十六之數也。然則三十六宮者。卽八卦位與畫之數。而散之爲六十四卦。以具八別之體。合之爲三十六宮。以應其位與畫之數。六十四卦之屬於八卦者。其象儘如是矣。然而八卦相對。必皆成九數而合爲三十六者。盖九爲乾之用數。而三十六。又爲乾之策數故也。且如三十六卦之爻。通爲二百一十六之數。恰當乾六爻之策數。是則八卦又皆囿於乾數。而六十四卦。莫不宗一乾矣。古人所謂造化尊陽者。此亦可見矣。雖以揲蓍言之。三十六營而九變。始得小成之卦者。卽八卦之一也。亦豈非此義歟。

互體圖[编辑]

朱子論互卦。嘗自以爲未及致思而不爲明白論釋。後儒亦無詳論者。胡雲峰於雜卦傳附註。有論十六卦互體之說。而亦不爲究竟論。是未可知也。豈古人已有論發其象體意旨者。而或未及見之歟。雲峰旣發十六卦之端。則必有通論諸卦之說。而亦未之聞。是皆僻陋之恨也。今因正反對推究。而偶窺大致精密巧竗。有如下方所論。因敢略爲第次。分其交互對望之體。以成上下圖。其象實與先天圖及朱子考變占圖陽畫對陰畫。陰畫對陽畫者。自相沕合。非敢以己見牽合而安排之也。其間亦有未能盡言者。覽者詳之。

互卦之體正對卦。互體亦爲正對。如坎離中孚小過互而爲頤大過。㶊大過互而爲乾坤是也。反對卦則互對必爲反對卦。如屯蒙一宮反對。剝復亦一宮反對。而屯互爲剝。則蒙亦互爲復之類是也。今圖亦以一宮置兩卦。而只正對卦則一宮置一卦。依反對圖三十六宮之例。而上圖則以正對卦爲主。故乾坤坎離在中。而四隅又皆正對也。下圖則以反對卦爲主。故三十二卦無一正對者是也。

六十四卦。各有互體。而其究則不過分爲頤大過夬姤剝復歸妹漸家人睽蹇解十二卦。而十二卦終又總而爲乾坤旣濟未濟四卦。乾坤者。上經之首。旣濟未濟者。下經之終。互卦雖若糾紛。畢竟只爲上下經之始終。而其錯綜互變之竗。盡囿於中間。卽此究之。序卦始終之旨。居然可見矣。且十二卦中頤大過正對卦。則一卦專一宮。故所屬皆只四卦而合成八卦。其外十卦則一宮皆兩卦。故所屬亦皆八卦通六宮十二卦。正對卦雖各專一宮。若以反對二卦一宮之例例之。則其六畫陰陽皆相反者。亦有反對同宮之象。頤大過以一宮例之。而稱以六宮者此也。所屬合爲四十八卦。六八爲四十八。則此乃六子各得其八別之象。十二卦合乾坤旣濟未濟。又爲二八十六之數。此亦二老各得其八別之象。而四十八卦旣皆爲十六卦之屬。則卽又六子從二老之象也。不亦竗歟。且以先天圖觀之。十六卦中。八卦則從東邊陽儀中來。八卦則從西邊陰儀中來。分陰分陽之象。又豈非不期然而自合者歟。

易之分上下經。儘有意義。上經主乾坤坎離四正卦。下經主震艮巽兌四變卦。故互卦中坎離。亦屬於乾坤。應上經之象而爲上圖。震艮巽兌。亦屬於旣濟未濟。應下經之象而爲下圖。此自然之竗也。上圖則旣主乾坤坎離。故其錯列對望於中者。皆天地水火之卦。而天火之卦從乾離。地水之卦從坤坎。各有居中爲主之象。而雷山風澤之卦。間錯而四圍之。有交互之義。此則內乾坤坎離而外震艮巽兌之象也。下圖則旣主震艮巽兌。故其錯列對望於中者。皆雷山風澤之卦。而雷山之卦從震艮。風澤之卦從巽兌。亦有居中爲主之象。而天地水火之卦。間錯而四圍之。有交互之義。此則內震艮巽兌而外乾坤坎離之象也。然先後天及上下經。實則皆主乾坤坎離之功用。盖以乾坤卽六卦之宗。而坎離又得乾坤之中氣。乃爲天地之大用故也。今上圖以乾坤坎離相終始。下圖以旣濟未濟否泰相終始者。實亦此義。而其順轉逆轉。終而復始之義。又昭然矣。在上圖則乾坤各自專。而天地之屬不相雜。坎離亦異位。而水火之屬不相並。此則上圖固有定位對待之象。而在下圖則旣濟未濟者。卽坎離之交合也。否泰者。亦乾坤之交合也。此則下圖又有交合變化之象。而下圖之無妄大畜在中之左。地之屬左列。而此二卦在其中。萃升在中之右天之屬右列。而此二卦在其中。者。亦類否泰之相合。家人睽所屬。皆水之類。蹇解所屬。皆火之類者。亦似旣濟未濟之相合。合二圖則定位交合之體。兩自明備矣。然離爲陰而上圖之離屬於乾。卽乾索於坤。得其陰爻。坎爲陽而上圖之坎屬於坤。卽坤索於乾。得其陽爻者。而其亦後天之離代先天乾位。後天之坎代先天坤位之象乎。下圖則坎又從乾。而天水却與同處。離又從坤。而地火却與同處。是則上圖雖若有定位之象。而定位之中。亦有陽交陰陰交陽。以爲變化之本者。下圖雖若有交合之象。而交合之中。亦見陽從陽陰從陰。不失一定之體者。此非一部之竗蘊乎。雖以震艮巽兌論之。定位交合之象。亦有可言。此四卦旣主下圖。故下圖之雷山諸卦與震艮。皆屬蹇解。而風澤之屬。一無相錯。風澤諸卦與巽兌。皆屬家人睽。而雷山之屬。一無相錯。此豈非定位之象耶。上圖則六卦所屬。皆雷山風澤相錯。而成其終之咸恒損益。則又震艮巽兌之自相交合。正與天地水火之相交。而有旣濟未濟否泰之象相類。此又交合之象也。至於漸歸妹以四卦之相合而居下圖者。實所以見四卦之爲主。又與上圖之同人大有師比。爲乾坤坎離之相交。而處圖之中者相應。此亦一義也。此等竗義。豈可容架𮢶而爲說哉。

或以上經卦多在下圖。下經卦多在上圖。爲有背於上下經之義。則是不識流轉變化。始爲易中之竗也。雜卦傳。實論上下經諸卦。而上經卦多入下經。下經卦多入上經。胡雲峰以爲此交易之義。皆出自然而非偶然也。上下經卦。或相易置者。此正互體之象。而足見交變之義矣。咸恒以下經爲首之卦。而亦在上圖者。雖若可疑。否泰卽上經不易之卦。而亦入於下圖。是不爲互對之義歟。正卦囿變卦。變卦交正卦之象。卽此四卦之移易而尤可見矣。不如是。何以見易道之圓活變動。不拘滯於一義者哉。咸恒損益之必在下經者。爲其有震艮巽兌交合之義。而今下圖中漸歸妹隨蠱二宮。實亦震艮巽兌交合而成者也。挾其四原卦。同處於中。是則下圖雖無咸恒損益。而咸恒損益。實亦未嘗無也。且上下經之分卦。論以六十四卦。則上經三十卦。下經三十四卦。雖似不同。而若以三十六宮觀之。則上經十八卦。下經十八卦。未嘗不同。上下圖之分卦。論以三十六宮。則上圖二十宮。下圖十六宮。雖若不同。而若以六十四卦論之。則上圖三十二卦。下圖三十二卦。亦未嘗不同。其同而異異而同。互相博易。互相參合者。儘又精密矣。

反對卦互體。必爲反對卦。而四十八卦中。獨豐旅渙節。以反對卦而互爲正對者。政與十六卦中夬姤剝復。以反對卦而互爲正對者。同其意義。盖豐旅渙節。卽坎合巽兌。離合震艮而成者。夬姤剝復。卽乾合巽兌。坤合震艮而成者。此豈非八卦陰陽交互之義歟。乾坎合巽兌。坤離合震艮。乃交互之義。坎離在上圖。雖混於諸卦之中。而實與乾坤。並其功用。在下圖則旣濟未濟爲其主。而其實則二卦乃坎離也。且乾之互體復爲乾。坤之互體復爲坤。俱不出其宮。而旣濟互爲未濟。未濟互爲旣濟。亦俱不出其宮。此尤可見坎離之造化功用。擬諸乾坤。而四正卦爲易之宗者。有如是矣。

繫辭傳曰。雜物撰德。辨是與非。則非其中爻不備。先儒皆以此爲論互卦。而朱子亦言此說不可廢。然則盖自孔子時。已有互卦之說。决非後人之所杜撰也。然而朱子嘗言此等不必深泥。又言頤大過之類。亦有取不得處。豈漢儒專尙互卦。其弊或至捨原卦而歸重互卦者。故朱子病之。不欲理其說。不肯致思究觀。而至以爲取不得歟。然此若非易中所蘊。則夫子何以著之繫辭。邵子何以爲考占之用乎。至劉雲莊,胡雲峰,吳臨川,胡雙湖諸公多言其不可不參究。雲峰則論各卦諸爻。多引互體爲說。而至謂易道於此全備。此非無稽之說也。雖朱子亦不曾盡廢。本義於大壯五爻稱卦體。似兌有羊象者。卽互體之說。此可見其一端矣。况互卦終始。實有合於古人所稱易象。而顚倒反復。橫竪曲直。無往而不相値之竗。卽此可究而益知易道廣大。無有所不包者矣。詎可謂非至理而揮下之哉。

頤大過取不得云者。雖不敢知朱子之旨何居。而正對互體。亦必爲正對。則見上條頤大過互爲乾坤者。似不無其義。而大過者巽兌之合也。頤則震艮之合也。巽兌合而互爲乾。震艮合而互爲坤者。豈非陰互爲陽。陽互爲陰之義歟。坎離之爲頤大過。頤大過之爲乾坤。此正天離震艮雷山巽兌風澤大過相盪而成八卦之象。而且是先天八卦。乾坤坎離主四正。巽兌震艮在其間。爲四維之象也。未知此或不至甚悖否。愚陋固何敢質言於朱夫子言外。而姑標鄙見以竢之。

盖互卦者。卽內卦除初爻。外卦除上爻。以中間四爻交互而成卦之謂也。其義備於以上諸條矣。又按雙湖胡氏論上下篇義。有晉明夷互體爲震艮之說。此則盖於六畫除三畫。互成三畫卦之謂。如內卦除初二兩爻。則外卦除上一爻。外卦除上五兩爻。則內卦除初一爻是也。今依此例而成卦。交互而觀之。則四十八卦之互而爲十六卦。十六卦之互而爲乾坤旣濟未濟者。又皆一如此圖。始可見易道雖變化不一。而終亦殊塗同歸。不出範圍之內。此亦不可不究觀之也。

今以卦畫陰陽論之。又有可言。乾八卦自乾至泰八卦也。餘倣此。三十六陽十二陰。坤八卦三十六陰十二陽。離二十八陽二十陰。坎二十八陰二十陽。巽兌二十八陽二十陰。震艮二十八陰二十陽。故上圖中乾離之屬。六十四陽爻。三十二陰爻。坤坎之屬。六十四陰爻。三十二陽爻。恰當乾坤坎離之爻數。下圖中巽兌之屬。五十六陽爻。四十陰爻。震艮之屬。五十六陰爻。四十陽爻。恰當巽兌震艮之爻數。各卦之交互錯列者。雖未嘗盡同於八別八別者。卽乾八卦坤八卦之類。之卦。而爻畫陰陽。恰當其數者。有可見不期然而然者。互卦之爲易中一蘊者。於此愈可信矣。

虛一象太極附丁氏翼衍圖[编辑]

大衍之數五十。虛其一以象太極。只用四十有九。此非揲蓍者强自除去。以配太極之名。實亦有當然者。盖一每生二。卽理之自然也。太極之分兩儀。是其最初可見者。而二爲四。四爲八。八爲十六。十六爲三十二。三十二爲六十四。莫非自一生二之象。如自太極而分兩儀。則太極爲一。而兩儀分爲二。自兩儀而爲四象。則兩儀又爲一。而四象又分爲二。四者二之倍。而二旣當乎一。則四亦分而當二。卽明道加一倍法。推而至於無竆之數。莫不加倍以見其生於一之象。玉齋所謂凡一爲極者是也。大衍之置一象太極。亦所以見萬數之原於一。一者固數之原也。然自二三四五。至百千萬億推衍成數之際。其所謂一者。則却藏弆而不見用。是以朱子嘗曰。參天兩地。便已虛去天一。只用天三對地二。大傳所謂參天兩地而倚數者。卽陰陽起數之始也。倚數云者何也。倚者依擬之謂。如已把三數在此。而更立三數以倚之。已把二數在此。而更立二數以倚之者也。卽所謂二二爲四。三三爲九。以至八八九九之屬。莫不由此推出去。獨一則不然。一一只成單一。而更無推去衍成之數。推之萬數。未嘗見一之功用。如筭法一九如九之屬是也。以至一萬一億之屬。莫不如是矣。盖一在象數之中。雖能根柢而積數。却藏於衆數之中。不能變轉而衍數。邵子嘗曰。一者數之始而非數也。又曰。一不可變。卽此意也。揲蓍求卦。乃大衍之用。故倚數之際。一自不用。而只用三與二成五數。三陽而二陰。故三其二成六。而爲老陰之數。三其三成九。而爲老陽之數。向後許多般數。皆自此生出矣。一旣無與於衍數。則大衍之數。自不得不去一。而其數始合於七七之蓍數。此實理數之自然。豈容私智之刱造哉。一雖若無用於衍數。而其實則天下之數。非一則無以爲本。如十雖爲十。而卽一數之十積而成者。萬雖爲萬。而亦一數之萬積而成者。胡玉齋以爲其不用者。所以爲用之原。此誠至論也。正與太極之無形狀無方所。而實貫萬化者。有所相類。故取此以象之。以配太極之名。而亦以見夫太極之理無乎不存也。

卦爲體而蓍爲用。卦之用。卽蓍之用。故乾之初爻潛龍勿用者。已寓其虛一不用之意。邵子亦有如此說矣。聖人微意。自可想於不言之中矣。今雖以切近易見者言之。試爲屈指而計數。則虛一不用之象。亦有可言。人之計數者。必先以母指計一數。而二三四五。各以次屈其指焉。五指旣皆屈。則母指却藏於四指之下而不見。所可見者。只上四指而已。此非藏其一而不用之象歟。手指雖曰體。數則五。而計數之際。只見其四。而其一則不見。是猶五行雖曰五數。而運行則只是四氣。土却不與焉者矣。然母指雖藏於四指之下。而四指者皆枕倚而屈伸焉。土雖寄於四氣之中。而四氣又皆爲持載焉。此又非一之不用而實爲其用之原者歟。

虛一象太極之說。詳於啓蒙。而朱子論之尤切矣。至明蓍策篇末附註黃氏瑞節所論。武陵丁氏原衍翼衍之說。論大衍之體數用數。尤爲詳備。而一之居中不用之象。自曉然矣。今按其說而作圖于下方。

退溪傳疑丁氏名易東。又傳疑論丁氏說中。有以兩儀四象八卦合四十九者。及四十九與五十。皆天地之數。各再自乘。而以中數自乘除之說。甚明備。故更不著于此。

翼衍圖[编辑]

第五位居中。而左右各四位。皆爲三五七九。自有四營之象。故以此分屬乎四營者。儘有自然之竗。而亦皆古人之未言者。其所謂出於朱蔡之外。備之又備者。不其然歟。分二掛一揲四歸奇之。各當三五七九之說。則雖用鄙見。而亦莫非自然之象。不可容易非議也。

第五位至第九位之十數皆去之。合成五十大衍之體數也。其餘數則合成四十九。大衍之用數也。大衍之數。只是五十。而今乃合爲九十九者。非謂蓍數本如此。只欲分五十與四十九。以見體用之各具。故自二至九。皆倚數而再置之。其再置之者。所以各成體用之全數者也。獨一與十。只一置其數而不再置者。一爲數之始。自身外更無他數可倚而引之於前。十爲數之終。自身外亦無他數可倚而推之於後故也。且每數之必再置者。卽各具陰陽之象。而始者動之端。陽性卽此可見。故一則只擧其陽。終者靜之成。陰功至此可見。故十則亦不言陽之意。此又邵子所謂陽無十而陰無一者也。

愚之作此圖。實用黃氏所傳丁氏說。而丁氏圖說。猶未及見。雖不知其旨意與鄙說何如。而第鄙說所論左右各四營及五六中數等諸說。亦皆有据依。非出臆論。丁氏說設或有出入異同者。而鄙說自有意義。亦不害爲此圖之要旨。覽者詳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