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儉齋集/卷二十一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二十 儉齋集
卷之二十一
作者:金楺
卷二十二

題跋[编辑]

梅溪先生集跋[编辑]

余在浿上。偶讀先正寒暄堂所爲祭故梅溪曺先生文者曰。文爲華國。詩稱冠冕。曰。謫西遷南。六閱暑寒。則三復流涕。遡挹遺風。恨其文若詩之堙沒而不可見也。余弟德甫。適自金陵千里貽書。眎以先生遺稿凡若干篇。且致其後孫之意。要余題其後。顧余言何足以重先生。然得此於是日。若有神會於其間者。亦安得無感於斯而終無一言也哉。先生佔畢齋之門人也。以文章致身。大被成廟之知奬。敭歷華膴。官至參判。及燕山戊午。子光,克墩等。用史事起獄。而先生嘗修佔畢詩稿。以故竄徙西南六年而歿。時寒暄同謫一府。躳莅其喪而祭以文。至恨其先卒。則相與之深可知也。越明年甲子。獄更作。寒暄竟罹酷禍。噫。先生之先卒。其可恨耶。其不可恨耶。蓋所謂史禍。實祟於弔義帝一篇。佔畢之作此。濯纓之錄於史。後之君子或未能知其意。無乃取其或可以有補於名義故歟。然則先生之得罪於子光等固也。雖與寒暄同禍。又何恨焉。近年以來。名義之說。益爲世所禁。其將晦而復明者。是誰之功。而世乃有陽慕陰排。爲日後計者。而嘗試扣以先生事。則乃反稱艶之不已。是果眞知先生者哉。夫言者心之發。而詩者言之精也。不得其心。不足以言詩。孟子曰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余故略著先生被禍之所繇始。俾讀是稿者。論其世得其心。而不徒爲稱艶已也。崇禎紀元九十一年戊戌仲夏上澣。後學淸風金楺跋。

書中和鄕約後[编辑]

余在海西。修潤栗谷李先生鄕約爲若干條。頒下列邑。今日中和士人李君萬秋甫來訪於生陽館。爲言見余鄕約。喜而慕之。方與里中同志。相議推行。而其有不合於鄕俗者。略可刪添。要之可行。余覽之信然。推是法也。奚獨中和一邦爲美俗。雖達之關西一路可也。奚獨關西已哉。雖達之一國蔑不可矣。余嘉李君之志。且喜西俗之將自此丕變。書此歸之。以勸其美意。戊戌閏八月初九儉齋書。

耆老所御帖跋文己亥[编辑]

耆英之會非古也。實自唐白居易始。而其後踵而行之者。可計而數也。而人君之與臣僚結社。盖未聞焉。惟我太祖康獻大王創業之越三年甲戌。以寶筭六十。俯就耆社。親寫御諱于西樓壁上。護以紗籠。不幸送于壬辰之亂。其說具載故議政臣沈喜壽,金堉等先生案序。及故府院君柳根所著文忠公李元翼賜几杖序中。喜壽,根,元翼皆仕亂前。是必翔實而不妄也。今我殿下英明神聖。同符太祖。卽位之越四十五年己亥而寶筭亦五十九。我春宮邸下以愛日之誠。累請用太祖故事。上故謙讓不居。會有前直長李楫者上書請。而春宮又申前懇。筵臣亦爲之言。上意肎。命考實錄而還言無有狀。上乃言曰信史無徵。不宜輕擧。其已之。宗室密昌君樴等東善君炳等延礽君御諱等。後先上章。援據甚悉。且曰國初史牒多漏。今未可準。宣廟末年亦甞擬待六旬。追踵故事而未及。則亦足爲證。今我殿下不率典。太祖盛事懿跡。將永泯于世。上感其言。遂許施行。於是禮部臣建言宜作一帖子。春宮親寫太祖尊號某年月日入。其下書我殿下尊號某年月日入訖。承旨臣具儀仗奉安于本所。上可之。禮部臣復建言宜告廟頒慶。上又可之。三百年再有之儀。今乃快覩。天地垂祐。臣民懽躍。太平萬世。自今維新。以臣方忝官太史。命撰跋文。詳記顚末。臣承命震恐。伏而思之。殿下玆事。一擧而三善具焉。繼志而述事也。敬老而尊年也。上下之同樂也。率太祖已行之軌而成宣廟未及之志。孝莫大焉。貴而能下。尊而能屈。敬莫尙焉。不私於一己而普恩於八方。仁莫盛焉。以孝敎而親親之道昌。以敬敎而長長之風興。以仁敎而煕煕之俗成何者。魯哀公問於孔子曰二三大夫。勸寡人隆敬於高年何也。孔子對曰君言之及此。將天下賴之。昔有虞氏貴德而尙齒。夏后氏貴爵而尙齒。殷人貴富而尙齒。周人貴親而尙齒。年之貴乎天下久矣。於戱。我聖祖尙齒之義。盖得於此。而我殿下實遵之。前聖後聖。其揆一也。况躬三善以敎於民。而民胥傚矣。春㙜壽域。永永無彊。可拱而竢。是爲跋。嘉善大夫吏曹參判兼守弘文館大提學藝文館大提學知成均館事同知義禁府事世子右副賓客。臣金楺拜手稽首謹跋。

[编辑]

座右銘幷序[编辑]

歲癸丑之冬余獨寓漢陽之城西。靜中讀朱子書節要。硏繹之暇。朝夕涵養者。一月而後似若有一分之效。而亦念夫異日復觸擾攘則此心恐不能久存。故因銘以自省。

袖手靜坐。敬執爾顔。寄目鼻端。注心臍間。上下八方。二氣順流。神之旣凝。僓然天遊。

讀書銘幷序[编辑]

朱夫子平日敎人讀書之方。見於文字書䟽之間者盖多矣。其要不過曰循序漸進。熟讀精思。此數言者。乃學者不易之常法。而亦不可一日而不之知者也。故述其意作此銘。

讀書之法。要在會神。小心肅容。如對嚴賓。字硏其訓。句究其義。沉潛反覆。又逆以意。千周萬遍。久將自悟。厥或不得。去而復顧。勿雜以私。勿間以貳。私則不眞。貳則難記。不可太迫。太迫則拘。不可太踈。太踈則麁。此書未精。毋遽求彼。前章未通。罔有後擬。自近而遠。寸累尺積。聖賢之言。矧其可斁。思若天運。守如地定。乃就有道。以資參證。洞然氷釋。隨處裕如。一此不懈。是曰讀書。

譽毁銘[编辑]

知我而譽我者吾友也。不知我而譽我者吾冦也。毁我而當乎理者吾藥也。不當於理而毁我。使我𭔙者吾益也。人雖我毁而我有可譽者。毁無傷也。我有可毁而人反我譽者。譽之妄也。名聲之燀爀也。譽在外也。利慾之潛萌也。內于毁也。凡輔于我入吾室者。其思毁我而莫我譽也。譽之在外。吾不汝喜也。毁之不中。吾不汝怒也。若夫譽毁之在內而非有求於朋友也。吾雖不敏。當昕夕以勉焉。

放鸂𪅙銘幷序[编辑]

鸂𪅙水禽也。色甚鮮明。得之者以爲珍。余寓直昌陵齋室。適是鳥伏于山木中。村人乘夜掩之。獲一雌十卵餉余。余求伏鷄抱其卵。念是鳥一朝覆巢。探卵而身且不免焉。可謂遘禍之酷也。惻然憐之。卽縱之于野。噫其能有所懲創而爲曲木高飛之智否耶。

旣取其子。又覊其母。仁者不忍。放之爲道。

取魯硯銘[编辑]

法其堅體其重。堅則不磷。重則不動。不磷不動。以出其用。

琴銘乙亥[编辑]

指與心應。聲隨絃發。淡雅平易。春溫廉折。聽也無斁。皷之有節。綠水高山。萬古淸律。

自警銘[编辑]

早起靜坐。齊莊端肅。敬厥聲氣。至夫手足。優柔涵泳。勿弛勿迫。思慮必嚴。戰兢洞屬。如好好色。以求古學。如惡惡臭。以去非僻。外或有慢。內則不恪。旣戒于顯。又愼乎獨。莫云無覯。帝臨爾側。

[编辑]

朝鮮頌幷序[编辑]

臣楺昧死言。臣伏念東方自太師來治。莫隆於我國家。德莫盛於世宗大王。律以雅頌之義。宜命詞臣歌詠昌運。一唱三歎。登于淸廟。迄未聞焉。盖聖代之闕典。臣草野瞿庸。愚瞢亡知。不宜妄贊大事。臣所居黃武郡。適密邇仙宮。瞻望涕泗。欝結不釋。風唫咨嗟。謹述其粗。䟽遠微臣。不識深妙翔實。不足以仰稱盛德。要皆出於中心自然之音。庶采詩者得焉。僭易不揆。死罪死罪。

原東土提封數千里。西北限高山大川。東南徼于海。厥初亹聞。罔有統紀。唐堯之時。檀君誕降于太白。國人拱而事之。君臣之道始克建。然棍於戎狄中。事米塩不可記。殷亡太師。迺眷東顧。奄有人卒。肇敷八條。敎用五秩。禮讓之俗。彬彬興焉。後世三家弁辰馬。各据一方。鼎峙爪裂。魚頡雞睨。龍呑虎囓。爭以力相尙加。民羸者蹶。壤束者誳。兵強者决。羣衆者敓。以鎧甲爲衮弁。以鞍馬爲軒軺。以旂常爲采齊。以鐃皷爲簫韶。攻伐崇於禮義。詭詐酋於仁智。互相効視。旤挐不解。小者五六百載。大者千餘歲。猰㺄其土。蒼狶其民。用誖亂天道。弁髦人夷。倫揮之於禽獸之列而亡攸恧。陋乎曷足云哉。臮高麗太祖。奮尺釰崛起行伍間。𢵧然授兵。武攘弗譓。威制羣兇。弓后效籍。甄氏嘬鋒。遂統三韓而王之。頗剗削蕪薉。追武古範。於是搢紳學士。間興祓飾。制度文物。稍稍可譚焉而大道未之睹也。是故仁義幾乎明而不明。俗習幾乎更而不更。挾左道而橫騖。用撓惑愚甿。燃燈八關。垂諸訓要。永爲舊章。於是䵷淫滋興。男女之際尤可醜。倫叙盲晦。隄防大崩。風行草偃。莫克自靖。浸而至於王室危殘。邪臣執國命。誖暴凶狠。逆天奸上。卒隕厥宗。玆所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者也歟。否往者泰來。大亂者至治之階。故天人奮慮謳吟思于德。上帝改命。命我太祖康獻大王。惟王神武英明。奉若天威。察逆順之勢。炳向背之幾。仗義回戈。猋駴景屬。奸疇搶題。顒命崩角。王若曰我不敢私殺伐。罔于私惟于天。於是撫全眚菑。翦鉏不悛。區內嚮風。踊趯懽忻。羣公蛾伏。請于膺運。上猶撝遜不居。致之于明皇帝。皇帝大用休嘉。錫衮冕寶策。璽書褒美。恩隃乎內服。皇帝又曰咨爾東藩。邦號世異。旣舊而徽。宜莫如朝鮮。迺况國號曰朝鮮。王式克欽。承天子意。敬職益勵。傳之于後昆。永永弗怠。崇哉乎德。玆其爲神明之所勞乎。太宗嗣阼。二聖相承。痛刮劘舊染。上胤太師。下與民更張。大晉乎中夏之風。以立國日淺。憲章多草刱未暇備也。逮于世宗莊憲大王。挾高世之資。隆繼述之孝。密察有別。知之府也。彊毅有執。義之著也。寬裕有容。仁之符也。至德上融。鴻恩下洽。大行越成。澒溶赫翕。崇牣九霄。旁溢八垠。神享鬼假。豊穰歲溱。於是迺黜異端遵正訓。㴑鄒魯之洪波。湛道德之醇醞。立君臣之節而崇父子之恩。革累世之厖而追宗周之文。然後正婚姻養孤老。界方邑述官度。凡以路名者八。郡縣三百有三十。內有三公六卿郞署百僚。以総其縡。外有按廉節度府尹府使。州牧郡守縣令監。以宣動風化。吏曹戶曹。盖取諸冢宰大司徒。禮曹兵曹。盖取諸宗伯大司馬。刑曹工曹。盖取諸大司冦考工。又觀乎屬長連帥之任而有廵察鎭管之法立焉。爕理責宰相。諫諍聽㙜閣。文史則藝文有官。武械則訓鍊有職。承政以允出納。集賢以備柳沃。成均以掌五品六德。此其最也。用補苴罅缺。禮樂始可述。憲章迺克正。於是采采師師。栗栗業業。人綱人紀。旣陳旣立。曰暘曰雨。迺時迺潝。玄瑞黃符。穰穰沕潏。秬黍生瀕。淸磬涌出。武威震於北隣。仁聲暢於東域。殊黨䟽俗。抗手匍匐。獻厥珍于庭罔不恪。當是時也。天地和陰陽若。六畜遂五糓熟。刑罰省賦斂薄。草木暢茂。人民藩殖。跂行喙息。蠅蠅闓懌。靡不受獲。此眞往初之上瑞。歷代之所企望而不得者。上迺攬五帝揆三王。嗛然而未遑。加勞勖勤。敦儉菲服。斥奢巧賤琱琢。𠟃幼眇之聲。抑啾發之樂。勴農桑務休息。和風冷雨。交發間作。煦濡滌濯。咸登之于壽域。是以彊場之內。莫不同原乘波。涵泳弘澤。父慈子子孝父。非孔孟不談。非仁禮不取。敎化霈然大溥。兆民用底于艾安。迺儲禎恢基。垂于無極。聖聖承承。迄于今玆繼統守文。大受天之祜福。卓哉皇皇乎。詩云前王不忘。其斯之謂乎。於戱。惟我朝鮮。自有國以來。于今二百八十有餘年矣。明君哲辟代作。罔弗任扶植斯文。揮攘異敎。用結于人心。用媚于天道。厥功茂焉。是以人說。人說故天和。天和故慶瑞以重休之。俾永保鴻祚。罔有墜擠。雖以燕光之誖。歷年玆十餘所。民無纖介之奸。卒歸于正。斯寔賴祖宗闡敎于仁義。恩澤深膏大惠我下民。明玆秉夷。素著于心腑。故歿世懷顧。唬呼而不忍忘也。豈不摯哉。豈不摯哉。謹稽顙再拜作詩曰。丕哉朝鮮。傳海之湄。古初紛輪。匪今可闚。肇自檀君。拓跡于玆。爰及太師。惠來胤釐。毁我椎䯻。賁我章甫。稍離荒莾。進趍䂓度。后有三韓。鼎足馳騖。麗氏繼興。惟佛是輔。衆庶惑惑。如聾如𥌒。卒迺貪天。用喪其祚。皇天勃怒。命我太祖。命之奈何。王玆東土。曷維其王。思罔不庸。庸旣祐之。篤生世宗。皇矣世宗。帥民以躬。濯𩰾摩瘢。氾煦拯之。孔聖之道。周公之儀。浮英挹華。我崇我師。掀乾撼坤。大篲厥陋。仁涵義歐。狄懾蠻怖。華風洋洋。可溯而漚。上帝曰歆。誕錫珍符。秔稷沄沄。稻黍油油。樂我豊年。子父煕愉。胡生不毓。何邁不保。君不可諠兮。登我乎太皥。君兮君兮。曷不萬年。後聖嗣于治。永垂罔𠎝。子惠羣元。烈烈光前。受天之祿。瑞徵孔新。師曰猗歟。繄由王仁。四域同舞。戴仁如神。祝我邦祚。與山俱隆。山兮變夷。極天亡窮。

菊頌[编辑]

葉亞莖脩。踈枝疊英。色禀中央。坤德之亨。

右禁苑黃

涅而不緇。縞衣蹁躚。昂然獨立。振翎風前。

右白鶴翎

爾幹亭亭。爾葉蒼蒼。紅紫交彩。艶敓朝陽。

右紫蘭紅

紫幹綠葉。應候敷榮。色正味甘。功參醫經。

右江城黃

[编辑]

亮谷李先生畫像贊[编辑]

出天聦明。盖世才學。德純行孚。外方內直。春雨秋霜。嚴冬烈夏。一瞻容色。強暴亦化。

儉齋畫像自贊[编辑]

處身傝䢇而恥同乎今俗。爲道蔑裂而志慕乎古學。言而人莫之信。行而人莫之敬。爾尙不悔。喜譚性命。噫爾之愚。面睟背盎。

冕紱之赫赫。非爾樂也。文繡之煌煌。非爾榮也。憂道悶俗之色。儻見於眉目。忠君愛國之誠。莫形乎丹靑。

屛風贊戊戌[编辑]

由天儀則。過化存神。太和渾融。杏壇長春。

右杏壇習禮

功過夏禹。道傳闕里。行止久速。義之與比。

右三宿出晝

萬象紛綸。一理根柢。指掌兩儀。昭示百代。

右對床談天

紹羲纘孔。發前啓來。人文再朗。日月重開。

右武夷著書

斂退寬閑。水碧山靑。口讀心軆。繩墨考亭。

右陶山考槃

聖世眞儒。王佐正學。山秀武夷。賢紹閩洛。

右石潭講學

坡山之下。有田有廬。其樂囂然。心廣軆舒。

右坡山隱居

講道論學。毫分縷析。樂行憂違。步趍繩尺。

右南溪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