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介庵集/跋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墓碣銘 介庵集
䟦文
作者:姜翼
1846年

[编辑]

有德者必有言。聖訓也。易曰。吉人之辭寡。夫和順積中。英華發外。則自不得無言。而言之精者爲詩。詩本性情。該物理。吟咏可以陶性情則足矣。意趣可以貫物理則足矣。外此而誇多鬪靡者。雖累千百篇。君子視之如華卉之飄風。鳥音之過耳。不屑屑以爲務。若是者何也。蓋得於己者旣有以深造乎道。則自然流出者。乃其緖餘。而傳之於後。愈久而愈不朽焉。夫豈在於多乎。此有德者之所以必有言。而吉人之辭所以貴乎寡也。愚於介庵姜先生之詩集。見之矣。先生生于文獻之鄕。世之相後未百年。地之相去無數里。其造詣踐履之篤實。道德閫域之宏深。雖非後生末學之所可窺測。然旣聞知景仰之。而私淑其身。又創院俎豆之。而淑我邦士。則其得於味昌歜。而發於言語文章之表者。必有神會妙契。而不可掩者矣。吁文獻公所著詩頭流柔字一絶。獨傳於世。而將與天壤。同其悠久。今先生之詩傳於世者。厪數十餘篇。而端居咏懷之作。朋遊酬唱之製。無非造理觀物之語。悠然自得。不煩藻繪。而直與鳶魚樂育之妙。上下同流。山水仁智之樂。內外兼盡。淸而不苦。約而不寒。上規於舞雩之趣。而下繼於濂洛之雅。譬若崑山片玉。愈寡而愈珍。信乎有德者之言。而發之以文獻之風者非歟。嗚呼。其可敬也夫。先生之孫文叔氏。與余族而隣嘗袖先生遺稿示余。余讀之卒業。仰而歎。俯而悲。文叔氏汪然出涕。勗余以其欲傳世而未能之意。作數行文字。余不敢辭。而亦不敢率爾焉也。文叔氏歿有二年。其胤子大徵。累然服喪。請副先志。余旣已言於逝者乎。遂書顚末以歸之云。龍集壬寅冬十月旣望。後學河南鄭光淵。謹跋。

[编辑]

吾道之東。蓋自圃老。而粤我文獻公嫡其傳。不幸遇屯而殞于𰐵。繼文獻而介庵姜先生作。心文獻之心。學文獻之學。而又遊於南冥之門。踐履篤實。造詣純深。卓然爲一世之儒宗。若葛川玉溪德溪東岡諸大賢。爭相推重。而德溪又薦于朝。則我先生道德之高。學問之純。固非後學所敢容議。而至於當諱言道學之日。創文獻之院而俎豆之。闡文獻之學而誘掖之。使吾儒賴以知趨向之正。其有功於斯文。亦已大矣。嗟天之嗇其壽。使我先生之道。未大施於當世。天未欲興斯文於吾東耶。何厄我兩夫子於前後哉。噫。先生學務踐實。不屑屑於著述。而其玩興之什。明道之言。亦豈少哉。惜其兵燹之餘。散失殆盡。詩若文。僅百存一二。而詩律典雅淸曠。文章簡嚴邃古。莫非流出於性情之正。義理之原則信乎有德者之言也。後先生百有餘年誦其詩。讀其文。凜凜然猶足以立懦廉頑。不啻若親灸座上之春。則夏珪周璜。愈古而愈珍。奚徛於多乎哉。先生之孫絟氏曾有編輯。而纂次頗未精。詩文或有漏。天翼不揆愚陋。謹復彙編。而又譜其年。以寓夫高山景行之忱。僭踰之誅。顧所難逃。其何敢妄擬於後世之子雲哉。崇禎甲申後丙寅三月上澣。後學龍城梁天翼。謹跋。

崇禎甲申,後丙寅仲春日咸陽蘫溪書院開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