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20428.pdf/1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理推之亦不可專以作服說舜之意固主於作服但此幾件亦有登於旗者。亦有盡於器者總而言之則為作服後世講師多以作會為句謂自日

月而下為六章會之於衣。自宗彝而下為六章綉之於裳總為十二章。容有是理然既有宗彝又有藻火粉米黼黻則是七章也其說不通矣觀周

以日月星辰登於旗則可以知三辰畫於旌旗之上觀周有山尊及鷄彝烏彝則可知山及華蟲皆會於彝也藻火粉米黼黻其他處不可用却只

專施之於服絺綉者在夏則會于絺在冬則綉也絺葛之至精者冬裘夏葛天地常理若使夏間亦服綉豈人情也哉本朝嘗欲復大裘之制竟以

不便於暑而議寢是未知古者絺綉之義也既曰五采復曰五色五采未成色及至彰施然後始成色也學者讀書觀臣作朕股肱耳目一句。湏看

他如何說作朕之股處如何說作朕之肱處又如何說為耳為目處能如此看便知其與後世不同且如觀象作服不過一畫工之事今舜必命大

臣掌之。而所以為朕之目者不過此事是果何意哉只緣此事視之雖甚緩。而其實甚急古人所以取象如此無非將以養人君心術是故或登於

旌旗。或會於器用或綉於衣服。人主終日周旋無非天地萬物之理見日月星辰之髙明如此見華蟲之文明如此見藻火之潔而明如此見粉米

之能養人如此。見黼之能斷如此見黻之兩已相背有别如此終日不離於眉睫之間。其心為何如哉。古者盤盂有銘几杖有戒無頃刻失所養觀

象作服。皆所以養成君德。豈徒然乎。觀荀子中一叚所以養耳也所以養目也。此意甚佳但古之所謂書不與後世相似古者只取其意不具其形

至後世全象其物。却無意義。宣和博古圖言古者畫龍鬃鬛皆其雅而不迫盖仿髴似龍。特取其變化之意。豈真畫龍於上耶藻火粉米黼黻後世

却時見於所織綾羅之間。如粟地即是粉米鎖子兩已相背即是黻皆是從古而來也。舜謂我觀古人之象爾大臣當為我明之致察於其中使物

物皆合於理所謂明也。爾謂我明我見成觀焉使人主自明。則失君上之體矣觀象作服是制禮聞六律五聲八音是作樂六律黄鍾太簇姑洗之

類也自六律而為五聲自五聲而為八音。在者。察也聞六律五聲八音以察天下之治亂也。大抵聲音之道與政相通欲察天下之治亂他處猶未

見。惟樂不可𨼆盖樂不可以為僞聲音之發皆因天地之氣有道之世。和氣充塞故其樂以和世哀道㣲天地之氣不和故其樂亦不和只觀人

之言語氣清則其聲清氣濁則其聲濁知一身語言必關乎氣。則知朝廷作樂豈不因乎天地間之氣耶故曰順氣成象。而和樂興焉逆氣成象。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