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14999.pdf/2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息盈虚。勢不可止。然亦有道焉。克艱克正。亦可无咎。勿用憂䘏。此理之可信不可信。于食有福禄之可保也。食。禄食之謂。所患在我之失道爾。道以

放𨓜而失。以艱正而得。未有得乎道而致禍者。象曰。无徃不復。天地際也。天地陰陽消長之際則然。不言人道。明亦可以艱貞致福也。大傳曰。天地

設位。聖人成能。盖道可以通乎造化。消禍敗。補天地之不足。有如此之神用。扵是爻見之。王莘臾音訓无平不陂。今本作无徃不復。陸氏曰。一本作

无徃不復。晁氏曰。宋衷作无平不陂。无徃不復。李謙齋詳解九三。无平不陂。止天地際也。乾本居上。坤本居下。泰以相交而互為外。降至扵九三。則

天地將復之際也。乾不能乆安扵下而求復扵上。坤亦不能乆安扵上而將復扵下。盖未有平而不至扵陂。徃而不至扵復者。泰之極則否乗之。是

亦勢之必至者矣。當此之時而欲求有以使之不至扵否。則奈何。不過以艱守貞而已。居至治之極而能以克艱為心。持天下之正而不流扵變。此

保泰之道也。夫陰陽之必至扵復。是其必信之理也。吾誠能以艱貞自治。則理雖必信。而可以无憂而坐享太平之福矣。盖天人有相勝之道。治亂

有可移之理。人君知保治之戒。則安知泰之不可長享也哉。舜之時。泰和極治之時也。惟其君臣之間知所警懼。故后臣克艱之戒。警戒无虞之戒。

惟時惟幾之戒。更相儆敕。而天下之治卒至扵天其中命用休。兹非所謂艱貞无咎者歟。蔡節齋訓解象曰。无平不陂。天地際也。乾坤間故曰際。馮

椅輯注无徃不復。九三象。天地際也。交際之際。馮猗輯傳九三。无平不陂。无徃不復。艱貞无咎。勿䘏其孚。于食有福。賛曰。无徃不復。天地際也。

都聖與曰。天確然而常髙。其氣之下際乎地則平矣。然未有平而不陂者也地隤然而常處其氣之上際乎天則徃矣。然未有徃而不復者也。李子

思曰。當乾坤二體交接之間。而天地二位將復其故之際。其象盖如此。郭子和曰。否泰之道。如循環然。終則有始。可不豫戒乎。城復于隍。則无及矣。

林黄中曰。以至剛迫至柔。物極則反。是以聖人憂之而為之戒曰。物極其平。庶幾不陂。勿窮其徃。庶幾不復。世之君子。當極盛之時。視其力足以誅

鋤小人。眎其力足以鞭笞四夷必極其平窮其徃而後已。此小人之所以復用。而夷狄所以復彊也。此說近巧。而理意亦通。平。謂平其陰。猶削平

之平。徃。謂徃乎上。即大徃之徃。然陰平而陽上進則傾矣。是陂也。陽徃而陰上。窮則復矣。故未敢廢而兩存之。右明象楊廷秀曰。陰將復。泰將否

矣。可不懼乎。君臣克艱而守正。庶乎其无咎。馮當可曰。乾之極。不乆位扵三。將進而為四矣。三一進則二初亦進。而陰則下生矣。此一爻乃天地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