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14999.pdf/1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乎。然保治之道固不可緩。尤不可急。固不可安扵不為。尤不可過扵有為。喜功不可也。生事不可也。軽舉妄動不可也。深戒夫萬念之過。而常待夫

一念之誠。和平而不鑿也。純一而不亂也。去讒逺色。賤貨貴德。而力行无倦以終之也。則以此之心合天之心。隆景命扵旡窮。集多。福而悉備。宗社

綿磐石之休。國家鞏泰山之固。下而為臣者。无素餐之譏。而享衎衎之飲食矣。上而為君者。无不遑暇食之勞。而有正吉之酒食矣。雖頌天保之詩。

歌既醉之章。亦何足以形容其盛哉。泰之六爻。三與五居中正之位。正泰通和平之日也。而保治之道。必扵三而言之。盖泰至三。當天地際之時。陽

氣將盡。陰氣將作。盛衰之機。實在扵是。保泰之權輿。固泰之管鑰。莫大扵三也。平陂徃復之戒。凛乎甚嚴。處之以艱。而必守之以正。則所謂正者孚

而已。非流扵私憂過計之為也。噫。猶幸夫三德之剛。盡勿䘏之誠。以隆元吉之祉。藉使上六處之以陰柔之資。懵然不知所戒。則于隍之復。悔何及

哉。且勿䘏之辭不獨扵泰言之也。𣈆之六五。明之盛也。而戒以失得勿䘏家人。九五。彖之盛也。而戒以勿䘏吉。是皆不欲其容一毫之過慮也。至扵

豐大之世。物夥民衆之時。人情。尤易以私憂也。彖則以勿憂戒之。而六二之輔君。則主扵有孚發若之吉。是亦在扵以誠而致吉耳。然豐之六二。則

主扵以誠輔君而已。而泰之九二為保泰之計。則通萬古君臣之所當戒也。有志扵隆泰和保天命者。一念可不誠哉。雖然。内君子而外小人。所以

為泰。内小人而外君子。所以為否。君子並用。則吾道光亨。小人或進。則生民失所。是則盡誠以保泰者。要必在扵親君子。逺小人可也。不然。嘉禾方

殖而一莠為梗。他時必至扵憸人敗類。讒巧敗國。覆轍可鑒也。有天下者試思之。象曰。无徃不復。天地

際也。程子傳无徃不復。言天地之交際也。陽降于下。必復于上。陰升于上。必復于下。屈伸徃来之常理也。因天地交際之道。明否泰不常

之理以為戒也卜子夏傳九三无平不陂。止天地際也。乾下通而泰也。物不可終。通則天道復其上。地道歸其下矣平反則險矣。有徃則復矣。君子

見其交會。思其所終。慮患而艱。守之不失其正。則可无咎而全其信。保食其福也。王弼註象曰。无徃不復。天地際也。天地將各分復之際。象曰。无

平不陂。一本作无徃不復。孔頴達正義天地際者。釋无徃不復之義。而三處天地交際之處。天體將上。地體將下。故徃者將復。平者將陂。要義三處

天地之際。將復其所處。見前王弼註李鼎祚集解宋衷曰。位在乾極。應在坤極。天地之際也。地平極則險陂。天行極則還復。故曰无平不陂。无徃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