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14999.pdf/1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當知天理之必然。方泰之時。不敢安𨓜。常艱危其思慮。正固其施為。如是則可以无咎。處泰之道。既能艱貞。則可常保其泰。不勞憂䘏得其所求也。

不夫所期為孚。如是。則扵其禄食有福益也。禄食謂福祉。善處泰者。其福可長也。盖德善日積。則福禄日臻。德踰扵禄。則雖盛而非滿。自古隆盛。未

有不失道而䘮敗者也。朱子本義將過乎中。泰將極而否欲来之時也。䘏憂也。孚。所期之信也。戒占者艱難守貞則无咎而有福。趙與迿易遺說朱

子語録。泰卦勿䘏其孚。只作一句讀。孚只是信。此言勿䘏後來信與不信。黄義剛録。于食有福。如食舊德之食。東坡赤壁賦。吾與子所共食之食。

劉砥録。王弼注乾本上也。坤本下也。而得泰者。䧏與升也。而三處天地之際心將復其所處。復其所處。則上守其尊。下守其卑。是故无徃而不復也。无

平而不陂也。處天地之將閉。平路之將陂。時將大變。世將大革。而居不失其正。動不失其應。艱而能貞。不失其義。故无咎也。信義誠著。故不䘏其孚

而自明也。故曰勿䘏其孚。于食有福也。陂彼偽反。徐甫寄反。傾也。注同。又破何反。偏也。陸德明音義見前王弼註孔頴達正義无平不陂者。九三

處天地相交之際。將各分復其所處。乾體初雖在下。今將復歸扵上。坤體初雖在上。今欲復歸扵下。是初始平者。必將有險陂也。初始徃者。必將有

反復也无有平而不陂。无有徃而不復者。猶若元在下者而不在上。元在上者。而不歸下也。艱貞无咎者。已居變革之世。應有危殆。只為已居得其

正。動有其應。艱難貞正。乃得无咎。勿䘏其孚。于食有福者。䘏。憂也。孚。信也。信義先以誠著。故不須憂其孚信也。信義自明。故扵食禄之道自有福慶

也。注將復其所處。至于食有福也。將復其所處者。以泰卦乾體在下。此九三將棄三而向四。是將復其乾之上體所處也。泰卦坤體在上。此六

四今將去四而歸向初。復其坤體所處也。處天地之將閉。平路之將陂者。天將處上。地將處下。閉而不通。是天地之將閉也。所以徃前通泰。路无險

難。自今已後。時既否閉。路有傾危。是平路之將陂也。此因三之向四。是下欲上也。則上六將歸扵下。是上欲下也。故云復其所處也。信義誠著者。以

九三居不失正。動不失應。是信義誠著也。故不䘏其孚而自明者。解扵食有福。以信義自明。故飲食有福。李鼎祚集解九三。无平不陂。无徃不復。

虞翻曰。陂傾謂否。上也。平謂三。天地分故平。天成地平。謂危者使傾。徃。謂消外。復。謂息内。從三至上體復象。終日乾乾。反復道。故无平不陂。无徃不

復也。艱貞无咎。勿䘏其孚。于食有福。虞翻曰。艱險。貞。正。䘏。憂。孚。信也。二之五得正坎中。故艱貞。坎為憂。故勿䘏。陽在五孚險。坎為孚。故有孚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