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14999.pdf/1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之荒穢。用馮河之勇夫。雖逺亦不可遺也。同類之朋或不明。是必欲盡去小人者。亦宜亡之。否則激其變而事生。所謂得尚于中行。而全其剛明逺

大者以此也。處泰卦九二之時。聖人諄諄垂誨猶爾。在否之世。可知其為治之難矣。蘇起翁讀易記九二為致泰之臣。能包八荒。不分内外。則度量

廣大。小人見容。有徒涉馮河之勇者用之。不以泰而忘武備也。人之有才不以逺而遺棄。不以非吾朋黨而不用。存大公至正之心。无忘逺朋比之

患。以此致泰。亦何難哉。故以此得尚于中行。中行。五也。尚。尚主也。五言帝乙歸妹。二言尚于中行。上下交而其志同也。爻變離。斯其為光大歟。尚帝

之妹。豈不光明而宏大。二三四互兌則四少女也。三四五瓦震則五長男也。四非五之妹而何。九二互兌伏艮少男也。得尚于中行宜矣。以大臣而

尚主。亦以見上下交而志同。其扵致泰也何有。丁易東象義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九二以光大者。陽為明。故有光象。陽為大。故有大象。光能

獨逺。大能勝私也。包荒得尚于中行舉首尾二句言。鄧錡圖說九二包荒止以光大也。包荒。如蒙二包蒙。姤五包瓜。㫖意一也。夫九二應五。上為乾

之九五。六五應二。下為坤之六二。故二變既濟。剛柔正而當位。今泰之九二。乃為生物之天。六五即為无物之地。盖二陽未出于地。地上无物。无物

之地。非荒而何。九二之五。盡包其无物之地。故曰包荒。自子中坎位之復。一陽上行坤中爻。爻皆涉坎水。故曰用馮河。泰之九三。天地際也。二近扵

三。自邇陟遐以至扵天地之際。故曰不遐遺。坤之西南得朋。乃與類行。天地否也。東北䘮朋。乃終有慶。地天泰也。謂西南否陰之朋。至此東北之泰。

陰朋已亡矣。故曰朋亡。泰者。天地交也。以二之五。乃成既濟。得尚于中行也。故曰得尚于中行。故聖人象曰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謂坤體含

弘光大。品物咸亨。至于六二直方大不習无不利。象曰。六二之動直以方也。不習无不利。地道光也。故曰以光大也。吳澄纂言包荒得尚于中行。以

光大也。項氏曰。泰之所以成泰者。以九二六五上下相交也。俞琰集說光大。謂胷次明闊。而有容人之量也。童溪王氏曰。止舉包荒而下文之

義亦兼矣。此省文之例也。李恕易訓九二止以光大也。二以剛中。上應柔中之君。主治泰者也。當泰之時。不可擾之以激近患。必貴有包含荒穢之

量。又懼因循憚改。必有徒涉之勇。足以濟深涉逺乃能有為。而又周及庶事。遐逺不遺。公行无私。絶去朋與。乃能配合中行之義。全此四者。乃能合

扵九二中行之德。而光明顯大也。保八原㫖九二。陽居健體之中。剛中之臣也。包荒。乾大坤廣。洪荒也。乾與坤應。有包荒之象也。用馮河。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