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14708.pdf/1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至于九四主二月故藩决不勝嬴也。言二月之時陽氣已壮。施生萬物而陰炁漸㣲。不能爲難以障閉陽炁。故曰藩决難解也。萬物隨陽而出。故上

六欲待九五拘繫之。維持之。明被陽化而陰欲隨之也。譬猶文王之崇至德顯中和之美。拘民以禮。係民以義。當此之時。仁恩所加。靡不隨從咸悅

其德。得用道之王故言王用亨于西山。是時紂存未得東巡。故言西山。孔子曰。陽消陰言夬。陰消陽言剥者。萬物之祖也。斷制除害。全物爲務。夬之

爲言决也。當三月之時。陽盛息消夫陰之氣。萬物畢生靡不蒙化。譬猶王者之崇至德。奉承天命。伐决小人以安百姓。故謂之决。夫陰傷害爲行故

剥之爲行剥也。當九月之時。陽炁衰消而陰終不能盡陽。小人不能决君子也。謂之剥言不安而已。直剥落傷害使萬物不得安全而已。然不能决

君子。是以夬之九五言决小人。経曰。莧陸夫矣。中行無咎。剥之六五言盛殺萬物皆剥墮落。譬猶君子之道衰。小人之道盛。侵害之行興。安全之道

廢。陰貫魚而欲承君子也。陽衰之時。若能執柔順以奉承君子。若魚之序。然後能寵無不利也。孔子曰。易有六位三才天地人道之分際也。三才之

道天地人也。天有陰陽。地有柔剛。人有仁義。法此三者故生六位。六位之變。陽爻者制於天也。陰爻者繫於地也。天動而施曰仁。地静而理曰義。仁

成而上。義成而下。上者專制。下者順從。正形於人則道德立而尊卑定矣。震主施生卯而日出象人道之陽也。兊主入兊酉爲月門象人道之柔也。

夫人者通之也德之經也。故曰道德立者也。此天地人道之分際也。天地之氣必有終始六位之設皆由上下。故易於一。易本無體炁變而爲一。故

氣從下生也。分於二。清濁分於二儀。通於三。陰陽炁交人生其中。故爲三才。盛於五。二壯於地。五壯於天。故焉盛也。終於上。初爲元士。在位卑下。二

爲大夫。三爲三公。四爲諸侯。五爲天子。上爲宗廟。宗廟。人道之終。凡此六者。陰陽所以進退。君臣所以升降。萬人所以爲象則也。故陰陽有盛衰。人

道有得失。聖人因其象。隨其變。爲之設卦。方盛則託吉。將衰則寄凶。聖人之見情有得失之故寄託陰陽之盛衰。以斷其吉凶也。陰陽不正。皆爲失

位。初六陰不正。九二陽不正。其應實而有之皆失義。陰有陽應。陽有陰應。實者也。既非其應。設使得而有之皆有非義而得也。雖得之君子所不貴

也。善雖微細必見吉端。惡雖纖芥必有悔吝。所以極天地之變。盡萬物之情。明王事也。王者亦當窮天地之理。類萬物之情。丘繫之曰。立象以盡意。

設卦以盡情僞。以象畫天地之意。重之盡萬物之變者也。繫辭焉以盡其言。孔子曰。易六位正。王度見矣。孔子曰。易有君人五號也。帝者天稱也。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