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13875.pdf/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也六二正應之象也然二為文明之王而五賁之得所賁矣故終吉而有喜陳了齋說𥘉九之舍行乾也六五之吝用坤也君子之文爻異而天同

果而已安用飾賁飾也故終乃有喜張紫巖傳為賁飾主。非得巖野賢。則无以反素樸而復其治安能免致飾之吝邪以隂處尊位。下乘坎險為吝

艮為山。為丘園丘園指上九。五本坤位。坤為帛。為衆為束帛戔戔。得賢而治道。立喜之大也。九五柔中得艮之止。故能屈身禮賢。以成離明之治。離

南方。其性喜。離位乎内為有喜。郭雍解六五為賁之主。及于丘園。所飾逺矣非若二三之須。濡𥘉四之私應也。其道豈不廣且大哉。聖人不遐遺之

義也。逺且不遺。况邇者乎。丘園尚及之。况朝廷之上乎。故商之賁也。及於耕築。周之賁也。及於漁釣。貫于丘園。乃所以飾天下國家。非特下飾窮士

而已。束帛戔戔。幣聘之禮。湯聘伊尹。文王聘吕望。實幣帛箱篚之意也。子夏傳云。三玄二纁。象隂陽為束帛。或以戔戔為多何哉。馬氏云戔戔。委積

貌。許叔重以戔。從二戈。盖謂有相次不一之意。四方聘賢。前後相望於道。如有次。非一所也。然以幣聘賢。猶為吝道。故孟子言仁人不可以貨取。而

在禮不廢。故賢者至而終吉也。人君與天下之喜。莫喜於得賢。故君子能長育人材。則天下喜樂之。而詩人於得賢與賢育林之際。未甞不以喜樂

壽考終之。盖六五之吉。有喜之義也。先儒多以賁于丘園為聘士。獨王氏孔氏以為國之道。不尚華侈。而貴儉約。其說不同。然書言野无遺賢。詩有

考槩在澗。在阿之刺。則丘園冝為賢者窮處之地。必曰賁于丘園。盖示无遺賢之意。為國之道執大於此。孰美於此。天下之治孰不本於此。故在賁

之時。為君道之至廣大也在易言于野。于郊于陸。于陵之類。皆誠為郊野陸陵。何獨假丘園以為質素也。况質素為上九之事六五正當賁之盛大

之時。言賁之盛大无過於得賢。及逺為國之休光。若從王孔二家說云。賁飾於束帛珍寳則質素之道乃隕落若設飾於丘園質素之所。則束帛乃

戔戔衆多此務在積帛之多即管墨喜利之學貪鄙小道。豈足以充賁之六五之義乎在節之彖曰節以制度不傷財。不害民。聖人之崇尚節儉恐

傷財害民而已非有望於束帛珍寳之多也。聖人所寳惟賢苟有意於束帛戔戔之多又安足以為聖人之道故非聘賢之君。不足以當六五之位

王氏之言害義孔氏膠於爻象无待士之文丘園之義幾不復聞矣李光讀易詳說六五當全。盛之世為賁之主固可以崇臺榭廣苑圃之觀六 五

居中正之位雖賁于丘園。而束帛戔戔不為侈也故雖吝而終獲其吉象。言六五之吉。有喜者吝道冝有憂䖍。當賁之世能以儉約自處後必獲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