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13824.pdf/1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寺在舊閿鄉縣南二里。即萬回禪師之故宅也。後為寺兵廢。惟基存焉石窟靈崖寺元一統志寺在河南。

通鑒梁紀魏世宗在洛陽作瑶光寺。胡太后又作永寧寺皆在宫側。又作石巖寺於伊闕口。極土木之美而永寧尤盛。佛殿如太極殿。南門如端門。

僧房間珠玉錦綉。駭人心目。自入中國以來。塔廟之盛。未之有也。今寺中尚存龕類龍門諸龕盧巖寺元一統志寺在河南

府。范蜀公有詩。宋張舜民畫墁集宿盧巖寺詩盧鴻所侯先生事業老空谷。弟子幾多依絳紗。鶴板當年來上國。碧巖今日屬僧家松風生籟延虛

室瀑水噴珠綴蘚花我有故山歸未得。年年魂夢統天涯嵩崇福寺元一統志寺在河南府登封縣東北有宋流杯

亭在焉。雲笈云第六中岳嵩山。髙七千丈洞周迴一千里。名上帝司眞之天即聖祖為黄帝治中岳主德分精黄帝駐蹕上有仙人具多之樹。玉女

織錦之臺。石髓瓊環玉人金像上應柳星之精下應周地之分野。在洛河登封縣。仙人鄧雪山理之初。學記云嵩山者五嶽之中嶽也。白虎通曰。中

央之嶽獨加髙字者何也中嶽居四方之中而髙。故曰嵩髙宋大中祥符四年於嵩山置鴻覆宫最後嵩山置崇福宫三鄉寺

元一統志三鄉寺在河南府。張文潜渡洛水逰三鄉入寺中有留題。又有題崇化寺詩。熊耳寺元一統志熊耳寺在永寧

縣東北有熊耳山有寺。懸泉寺元一統志寺在河南府鳳凰臺有張文潜留題。秋山晚氣凉幽路轉石壁。稍知步武峻。漸

與鷄犬隔。層崖峙我西懸瀑垂百又崩騰搗重泓。晝夜碎珪璧天寒行已深。嶺轉客轉息。最愛下山泉。潺潺馬蹄側重門敞幽寺。臺殿互開闢野僧

三四人披衣出迎客。陰陰修竹静。下有神龍宅。泓澄一畒泉。黷黷萬古色。翛然改瞻視。異物如不隔。蕭蕭毛髮竦佇立動神魄。雲低秋天陰。木落山

入夕房寒燈火青。夜乆人語寂。通宵澹無夢起望曉天白。山川接周韓清洛去不極。我無軒冕意。野性自夙昔塵埃阻幽好奔走愧謀食。偷閒到丘

壑。便欲老泉石。君看在籠鶴。豈願潜六翮。將歸且復止既去緩吾策。寄語山中人行當蠟雙屐。一在山西介休縣東南二十里。南巖下有石室。

定智寺元一統志寺在河南府新安縣隋開皇八年建薦佛寺元一統志寺在河南府嵩山。范蜀公

有題智力寺元一統志寺在磁州武安縣。齊髙歡薨於太原默置於皷山天宫之傍。即此滏陽乃虛陵也。太平廣記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