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13590.pdf/2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集。故武王卒其伐功。既欲卒文王之伐功。故不可不受命於文王。既受命於文王。於是類于上帝。則告之天神也。宜于冡𡈽。冡。大也。謂大地也。則告

之地祗也。上帝謂之類。冡土謂之宜。皆𥙊名也。類。則事類告之也。宜。則以事宜告之也。既類上帝。宜冡土。於是遂與爾有衆之諸侯。致天罰於紂。然

則天之所以致罰於紂者。乃紂虐民。民不忍荼毒。上天矜憐之。於是因民之所欲而罰之。故曰。天矜於民。民之所欲。天必從之。武王言此。盖欲見今

日之事。非已之私。乃天之罰。非天之罰。乃民之欲也。今日之事。既是天因民欲。使我奉行。故爾有邦冡君。御事庶士。庶幾助我一人。掃除紂之暴虐。

以永清四海可也。其可不知所勉哉。其所以不可不知所勉者。以今我伐紂。正是天人合同之時。不可違失故也。故曰時哉不可失。黄𢑱𡖖尚書精

義予小子夙夜祗懼。至時哉弗可失。無垢曰。以弗順天誅紂。則武王之罪與紂同。所以武王夙夜祗懼。而不敢已。是以以此意告于鬼神皇天后

土。而以爾有衆致天罰於紂也。致天之罰。以言非出私已也。夫天之伐紂。豈諄諄然命武王哉。視民之所欲而已。民不堪紂之暴虐。如在湯火中。日

夜欲去紂之心。如决疣潰癰。民之心如此。武王之心亦如此。天以民為心。民心如此。則天之心可知矣。何以知天之心如此哉。天矜于民。民之所欲。

天豈有不從乎。於是武王告友邦冡君。及御事庶士。以天意如此。弗可已也。予一人意已决矣。爾輩庶幾弼助我。以成此大功。盖凡舉事。莫不有時。

欲四海永清。顧難得其時耳。今天意將清四海。此時豈可失也。盖紂之所為。實腥臊宇宙。穢濁天地。去紂一人。則四海永清矣。張氏曰。紂為無道

之甚。武王以天命行天討。可以無畏矣。猶曰。夙夜祗懼者。盖人之所畏。不得不畏。不畏者。已也。畏之者。所以同於人也。吕氏曰。天於民甚親。得天人

之際處。源清則流清。紂是源頭。去得紂便是永清四海。時不可失是勑天之命。惟時惟幾之意。林氏韓獻子曰。並見拙齋全觧。陳經詳觧夙夜祗懼。

所以見武王之心。即敬心也。紂之惡。在於弗敬上天。文王之德。在於肅將天威。武王之德。在於夙夜祗懼。敬與不敬。而聖愚分焉。使武王於此。知天

命人心之歸已。而遂泰然自足。豈所以為武王哉。惟祗懼之心。有加無已。故受命文考者。受伐商之命也。類上帝。宜冡土者。告于天神。與社之神而

後行。參之天地而不悖。質之鬼神而無疑者。類與宜。皆𥙊之名。以爾有衆。致天之罰。則非武王之私意矣。觀三篇之書。大率以天為言。且以武王之

聖。紂之不肖。不待較而天淵矣。民之歸周而叛商。不待告諭而影響矣。今也天之一辭。叮嚀告。置之於口舌牙頰有所不言。言之而天不能釋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