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11903.pdf/1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又屈而東南過武當縣。又東過順陽縣。有清水自虢州盧氏縣北來入焉。又東過中廬有淮水自房陵淮山東流入焉又東過襄陽南漳縣荆山而

為滄浪之水又東過宜城有鄢水入焉。鄢音媽。又音偃。又東過扵鄀音若。敖水入焉。又東南臼水入焉。又東過雲社而為夏水。有溳水入焉溳音云。雲

杜舊屬江夏後并入安州安陸又東至大别山。下漢陽鄂州二城相對之間。南典江水合流而為大江。江水出岷山。一名漬山。一名汶阜山。今屬茂

州汶山縣。發源不一。源亦甚微。所謂江源可以濫觴。濫之言泛也。東南百餘里至天彭山。亦謂之天谷亦謂之天彭門兩山相對。水逕其間其山屬

彭州。又東南過成都郫縣。又東南過江陽有湔水。從西北来入焉。江陽屬眉州。又南過嘉州犍為縣。又南過戎州焚道縣北。若水淹水從西來入焉。

焚蒲墨切。音蔔字。本作焚。又東南至渝州江津縣。有羗水涪水已水白水潜水渝水合流入焉。又東過涪州忠州萬州。又東過雲安軍。雲安。今夔州

又東過魚復。魚復。今夔刑。奉節逕永安宫及諸葛孔明八陣圖壘南。又東南過赤崥城。崥。甲。又東過巫峽巫溪水入焉。又東過秭歸。又東過夷陵。又

東過宜都。又東過禹斷江。又東過枝江。有沮水入焉。又東過石首。又東過華客有蒲水入焉又東至巴陵。合于洞庭之陂。其陂有灃水西来。沅水西

南来。湘水南来入焉。東至武昌漢陽大别山。與漢水合而為大江。東過潯陽有彭蠡陂從南来入焉。彭蠡即今鄱陽湖。合江西江東諸水。跨豫章南

康饒州之境。又東右過江寧。有丹陽水從南来入焉。又東左遇江都䢴溝出焉。又東過江陰許浦入海。入海處。在通州海門縣。秭。音姊。沮音趄。灃。音

禮。鄱音婆。邦。音寒。 大堤之曲。夾漈鄭氏樵。通志畧曰。樂府清商曲。襄陽樂音洛。大堤曲者。宋隋王誕。始為襄陽郡。元嘉未。仍為雍州。夜聞諸女郎

歌謡。因為之辭。古辭云。朝發襄陽城。暮至大堤宿。大堤諸女兒。花艷驚郎目。後世如李太白。大堤曲等作皆古樂府題。毛萇傳鄭玄箋南有喬木。不

可休息。漢有遊女不可求思傳云興也南方之木。美喬上竦也。思辭也。漢上游女。無求思者。箋云。不可者本有可道也。木以高其枝葉之故。故人不

得就而止息也。興者。喻賢女雖出遊流水之上。人無欲求犯禮者。亦由貞潔使之然。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傳云。潜行為泳。永。長。

方。泭也箋云。漢也。江也。其欲渡之者。必有潜行乗泭之道。今以廣長之故。故不可也。又喻女之貞潔犯禮而徃。將不至也。孔頴達正義南有至方思

正義曰。木所以庇䕃。本有可息之道。今南方有喬木。以上竦之。故不可就而止息。以興。女以定情。本有可求之時。今漢上有遊女。以貞潔之故。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