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10483.pdf/2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況可從乎。若物既無物。則我亦無我。何欲之有。彼有大欲者焉。縱心所欲。不踰矩者。是也。是欲也。非世俗之鄙心也。道無心而不留故也。志固不可

滿。而凢人之志。沂以可滿者所志者。利也。其志在利者。利得其志必滿。志滿者必驕。由志道者觀之。不亦隘乎故大志者。古今不可以爲限。固不可

滿也。樂固不可極。而凢人之樂。所以有極者。所樂者僞也。故所樂在物。物得其樂必極。樂極者必滛。由樂道者觀之不亦鄙乎。故大樂。者。天地不能

變。 物不能易。固不可極也。然則斯四者。爲之小者必可。謂之小人矣。爲之大者必可。謂之大人矣。君子之學。去其小者。存其大者。如斯而已矣。

贒者狎而敬之。畏而愛之。愛而知其惡。憎而知其善。積而能散。安安而能遷。臨財無苟得。臨難母苟免。狠無求勝。分無求多。疑事無質。直而勿有。

君子之於學也。能親賢。然後能明善。能明善然後能至公。能至公。然後能無累。能無累。然後能自立。能自立。然後能與人能與人。然後能善世。此學

者本末之序也。天下之人莫不善也。贒者先得乎其善者也。故其温良可親也。其威嚴可畏也。親之而不知敬。刖其流必易。畏之而不知愛。其漸必

踈。易則不知善之可尊。踈則不知善之親。狎而敬之而不失其尊。畏而愛之而不失其親。君子之親贒有如此者。天下之蔽。莫大乎私。天下之明。莫

大乎公。君子之於人也。無𥝠好其所好者必善者也。無𥝠惡其所惡者。必不善者也。故所愛者善也。不以所愛蔽於所不愛。乃天下公好也。所憎者

不善也。不以所憎蔽其所不憎。乃天下之公惡也。惟能公於好。惡。故能不以一已之愛憎。而易天下之善惡。君子之至公有如此者。凢人之所以厚

積者勿必以爲已𥝠分者也。惟公者。能以天下爲度。則不累乎物。存人者。猶在已也。奚積而能散乎。几人之所以居安者。必以爲我所安也。惟公者。能

以天下。爲宅。則不累其居。在彼者。猶在此也。奚安而不能遷乎。惟其能散也。故散而不失其所積。惟其能遷也。故遷而不失其所安。君子之無累有

如此者。若夫累於物者。則臨財必求苟得。累於身者。則臨難必求苟免。惟君子忘物所以立我。故不累於物。忘我沂以立道。故不累乎身。内外無累。

故可以得而得。無心於得。非所謂苟得也。可以免而免。無心於免。非所謂苟免也。君子之所以自立有如此者。今天下之所以好勝者。爲其不能忘

我也。天下之所以多得者。爲其不能遺物也。苟能忘我。而常處其弱。則人之狠者。不求勝而天下莫能勝矣。苟能遺物而常處其不足。則人之分者

不求多。而天下莫能損矣。苟持是於天下。雖之蠻貊而必行。入麜鹿而不亂。君子之所以與人有如此者。君子之知。衆人之所以疑也。衆人之曲。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