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10483.pdf/1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曰君子所貴乎道三。自其本言之。如謂君子戒愼不失色於人。則近於有司者之事。 前有水則載青旌。 軍行四靣八向。因之以起井田之法。布

四象於四方。而招摇在上。以其縱横遲速主於一將也。傳曰。造化在乎天。死生在乎人。 父之讎。弗與共戴天。兄弟之讎。不反兵。交遊之讎。不同國。

子夏問於夫子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復問居昆弟之讎如之何。夫子皆隨其事對之。復讎。非古也。戰國間習俗所安。是以駕其事於仲尼之徒。

父之讎弗與共戴天。兄弟之讎不反兵。猶不害其爲義也。交遊之讎不同國。此於義理大不安豫。子切切於復讎到死不悔。又欲以其一死以激後

之懷二心以事人者。此戰國習俗如此。東漢之尚名節。𣈆人之尚清談。是皆習俗之能移人者也。 四郊多壘此卿大夫之辱也。地廣大。荒而不治。

此亦士之辱也。 壘。軍壁也。魯人三郊三遂。峙乃槙幹。甲戌。我惟築淮。徐戎並興。是以郊坰多壘也。古者命將必在卿大夫之列。 春秋列國皆如

此。故曰四郊多壘。卿大夫之辱也。士。邑宰也。子路治蒲三年。夫子入其境。田疇甚易。草萊甚辟。知其恭敬以信。入其邑。墻屋完固。樹木立茂。知其忠

信以寬。地廣大。荒而不治。則其責在於士。故曰地廣大。荒而不治。此亦士之辱也。 臨𥙊不惰 韓退之。謂𥙊如不𥙊之事。聖人未甞與焉。季氏問

逮闇。而𥙊日不足。繼之以燭。雖有强力之容。肅欽之心。皆倦怠矣。𥙊而惰。是𥙊如不𥙊也。 凡𥙊於公者。必自徹其爼。 凡𥙊於公。謂助𥙊也。已行

事大夫則歸爼。士則自徹其爼。俎胙肉也。 卒哭乃諱 周人以諱事神未卒哭。以生事之。檀弓曰。生事畢。而鬼事始。旣卒哭。宰史執木鐸以命于

宫曰。舍故而諱新。故曰卒哭乃諱。天子七月而葬。九月而卒哭。諸侯五月而葬。七月而卒哭。大夫三月而葬。五月而卒哭。士踰月而葬。是月而卒哭。

士踰月。亦三月也。以大夫與士名位不同。因之以爲等差。其實月數同也。大夫𣩵葬。皆數來日來月。士𣩵葬。皆數徃日往月。則知士之月數與大夫

同也。卒哭者。是葬竟虞數畢後之𥙊名也。親始䘮。哭之晝夜無時。及啓𣩵而葬。故卒其無時之哭。猶朝夕之一哭也。故其𥙊爲卒哭。卒哭之𥙊。天子

諸侯大夫士其月數不同。其所以辯尊卑隆降殺也。今之人皆以百日爲率。已啓𣩵而卒哭。所以即逺也。𣩵在堂而卒哭。是忘親也。有浮屠氏之法。

而又雜之以隂陽拘忌書。雖孝子慈孫不能盡禮於其親。哀哉。 禮不諱嫌名。二名不偏諱。逮事父母。則諱王父母。不逮事父母。則不諱王父母。君

所無𥝠諱。大夫之所有公諱。詩書不諱。臨文不諱。廟中不諱。 夫人之諱。雖質君之前。臣不諱也。婦諱不出門。大功小功不諱。不諱嫌名。如康王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