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10309.pdf/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害者。皆是未伏死。又更聚得這精神。安於死者。便自無。何曾見堯舜做鬼來。 曾見人說。有人死。其室中皆温煖。便是氣之散。禮記云。其氣發揚于

上為昭明。焄蒿悽愴。此百物之精也。昭明。是精光。焄蒿是煖氣。悽愴。是慘栗者。如漢書李少君招魂云。其氣肅然。 死而氣散。泯然無迹者。是其常

道理。恁地有託生者。是偶然聚得氣不散。又怎生去凑著那生氣便再生。然非其常也。伊川云。左傳伯有為厲。又别是一理。自古

有死識遺。世俗惑佛老者期不死復生。然孔子曰。自古皆有死。老子曰。人生大期。以百二十年為節度。釋氏經云。天地及日月。時至

皆歸盡。况天裂星隕。郡䧟谷遷。沙漠遺滄海之蹤。嵓穴著螺蚌之窟。乾坤且有毁時。人欲乆不死。理乎。後世方士言黄帝老聃例不死。余考易大。傳

言神農黄帝堯舜氏沒。而黄帝葬橋山。莊子述老聃死。秦失弔之。而鄠縣柳縣。各有老子墓。故近時劉潜夫詩云。無藥可延黄帝壽。有人曾哭老聃

來。則黄帝鼎湖攀龍之事。老子青鹿上升之說。何徃非幻。又釋迦云。我今背痛。將入𣵀槃。經云佛於桑樹下右脅側卧而化。老子化胡經云。周匡王

五年。佛七十九歲。死於拘尸那城。雙林木下。葬於回鹿山。他如彭祖七百。偓佺千歲。例以歲紀。亦同歸於盡而已。况其事不經見。皆寓言稗說之録

乎。禮外傳曰。壽者百二十。過此不死。為失期。為妖恠。然則秦皇漢武。殆未知失歸之恠也。唐牛僧孺曰。人以得其死為壽。兵為力死。刑為獄死。不耕

織為餒死寒死老無依。病無託為孤死。舍是皆可言壽。老子亦曰死而不亡者壽。則必可傳。雖死猶生也。人誰無死

古今事通韓玉温甫燕人。擢第為鳳翔判官。北兵圍燕。夏人䧟邊州。玉募兵屯華亭。敗夏人。因移檄關中。略云人誰無死。有臣子之當為。事至于今。

忍君親之弗顧。勿謂百年身後。虛名一聽史臣。只於今日目前。何顔以居人世。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富貴功名。當自致耳。或誣玉有異志。收死獄中

士夫憤惜之。物老則死老君中經曰人之年壽。終竟自死矣。何以言之以其不堅守神故也。譬猶萬物之生。非欲

求死。但自然枯槁死耳 安死吕氏春秋曰古之人非無寳也。其所寳者異也。孫叔敖疾將死。戒其子曰王數封我矣。吾不受也。孫

叔敖。楚大夫蔿賈之子。莊王之令尹也。為我死。王則封汝。必無受利地人所貪利之地。楚越之間。有寢之丘者。此其地不利。人不利之而名甚惡惡

謂名丘也。荆人畏鬼。而越人信禨。言荆人畏鬼神越人信吉凶之禨祥。此地名丘。畏惡之名終不利也。可長有者其唯此也。唯獨也孫叔敖死。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