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10309.pdf/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亦曹問明道先生。明道曰。待向你道無來。你怎生信得。及待向你道有來。你但去尋討看。謝曰此便是荅厎語。又曰横渠說得來别。這箇便是天地

間妙用。湏是將來做箇題目入思議始得。講說不濟事。曰沉魂滯魄影響底事如何。曰湏是自家看得破始得。張亢郡君化去。嘗來附語。亢所知事

皆能言之。亢一日方與道士圍碁。又自外來。亢欲接之。道士封一碁子。令將去問之。張不知數。便道不得。乃曰許多時共你做夫婦。今日却信一道

士胡說。我今後更不來。又如紫姑神。不識字底把着寫不得。不信厎把着寫不得。推此可以見矣。曰先王祭享鬼神則甚。曰是他意思别。三日齋。五

日戒。求諸隂陽四方上下。盖是要集自家精神。所以格有廟必於萃與渙言之。如武王伐啇。所過名山大川致禱。山川何知。武王禱之者以此。雖然。

如是以為有。亦不可。以為無。亦不可。這裏有妙理。於若有若無之間。湏斷置得去始得。曰如此却是鶻突也謝子曰不是鶻突。自家要有便有。自家

要無便無始得。鬼神在虛空中辟塞滿。觸目皆是。為他是天地間妙用。祖考精神便是自家精神。知命雖淺近。也要信得及。將來做田地。就上靣下

工夫。余初及第。年歲前夢入内庭。不見神宗。而太子涕泣。及釋褐時。神宗晏駕。哲廟嗣位。如此事直不把來草草看。却萬事眞實有命。人力計較不

得。吾平生未嘗干人。在書局亦不謁執政。或勸之。吾對曰。他安能陶鐵我。自有命在。若信不及。風吹草動。便生恐懼憂喜。枉做却閑工夫。枉用却閑

心力。信得命及。便養得氣不折挫。朱子語録劉用之云。人之禱天地山川。是以我之有感彼之有。子孫之祭祖先。以我之有感他之無。文公曰。神祗

之氣。常伸而不已。人鬼之氣。則消散而無餘矣。其消散亦有乆速之異。人有不伏其死者。所以旣死。而此氣不散。為妖為怪。如人之凶死。及僧道之

人。旣死而不散。僧道務養精神。所以凝聚不散。若聖賢則安於死。豈有不散而為神恠者乎。如黄帝。堯。舜。不聞其旣死而為靈恠者也。嘗見輔漢卿

說。某人死。其氣温温然薰蒸滿室。數日不散。是他氣盛。所以死時如此劉元城死時。風雷轟于正寢。雲霧晦冥少頃辨色。而公已㟨坐薨矣。他是甚

麽様氣魄。或曰莫是元城之忠。感動天地之氣否。文公曰。只是元城之氣自散耳。他養得此氣剛大。所以散時如此。祭義云。其氣發揚于上為昭明。

焄蒿悽愴。此百物之精也。此數句說盡了。人死時。其魂氣發揚于上。昭明。是人死時自有一般光景。焄蒿。即前云温温之氣也。悽愴。是一般肅然之

氣。令人悽愴。如漢武帝時。神君來則風肅然者是也。此皆萬物之精。既死而散也。晦庵續録問有人死而氣不散者。何也。曰他是不伏死。如自刑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