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10116.pdf/2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天六氣。寒。暑。燥。濕。風。火。也。三隂三陽由是生化。故云本。所謂六元者也。位。謂金。木。火。土。水。君火。也。天地之氣上下相交。人之所處也帝曰。何謂氣交。

歧伯曰。上下之位。氣交之中。人之居也。自天之下。地之上。則二氣交合之分也。人居地上。故氣交之中。人之居也。是以化生變易皆在氣交之中故

曰。天樞之上。天氣主之。天樞之下。地氣主之。氣交之。分。人氣從之。萬物由之。此之謂也。天樞。當齊之兩傍也。所謂身半矣。伸臂指天則天樞正當身

之半也。三分析之。上分應天。下分應地。中分應氣交。天地之氣交合之際。所遇寒暑燥濕風火勝復之變之化。故人氣從之。萬物生化。悉由而合散

也帝曰。何謂初中。歧伯曰。初凡三十度而有竒。中氣同法。竒。謂三十日余四十二刻。又四十分刻之三十也。初中相合。則六十日餘八十七刻半也。

以各餘四十分刻之三十。故云中氣何法也帝曰。初中何也。歧伯曰。所以分天地也。以是知氣髙下生人病生之也帝曰。願卒聞之。歧伯曰。初者。地

氣也。中者。天氣也。氣之初天用事。天用事。則地氣上騰於大虛之内。氣之中地氣主之。地氣主。則天氣下降於有質之中帝曰。其升降何如。歧伯曰。

氣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升。謂上升。降。謂下降。升極則降。降極則升。升降不已。故彰天地之更用也帝曰。願聞其用。何如。歧伯曰。升已而降。降者謂

天。降已而升。升者謂地。氣之初地氣升。氣之中天氣降。升已而降。以下彰天氣之下流。降已而升。以上表地氣之上應。天氣下降。地氣上騰。天地交

合。泰之象也。易曰。天地交泰。是以天地之氣升降。常以三十日半。下上下上不已。故萬物生化無有休息。而各得其所也天氣下降。氣流于地。地氣

上升。氣騰于天。故髙下相召。升降相因。而變作矣。氣有勝復。故變主也。新校正云。按六元正紀大論云。天地盈虛何如。曰。天氣不足地氣隨之。地

氣不足。天氣從之。運居其中而常先也。惡所不勝。歸所和同。隨運歸從而生其病也。故上升則天氣降而下。下勝則地氣遷而上。多少而差其分。微

者小差甚者大差。甚則位易氣交。易則大變生而病作矣帝曰善。寒濕相遘。燥熱相臨。風火相值。其有間乎。歧伯曰。氣有勝復。勝復之作。有德有化。

有用有變變則邪氣居之。夫撫掌成聲。沃火生沸物之交合。象出其間萬類交合亦由是矣。天地交合。則八風皷柝。六氣交馳於其間。故氣不能正

者。反成邪氣帝曰。何謂邪乎。邪者。不正之目也。天地勝復。則寒暑燥濕風火六氣互為邪也歧伯曰。夫。物之生從於化。物之極由乎變。變化之相薄。

成敗之所由也。天。氣之有生化也。不見其形不知其情。莫測其所起。莫究其所止。而萬物自生自化。近成無極。是謂天和見其象彰其動。震烈剛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