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08275.pdf/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政王制隳弛師旅亟動。於是齊桓有内政之令。𣈆文有被廬之法。其行師致霸之道盖務随時而求欲速也至於戰國。豪傑並起因勢輔時。作為權

譎。故險謀變化出竒設伏之計。興焉湯武以師克亂而濟百姓。動之以仁義行之以禮讓彼齊桓𣈆文。楚莊吴闔廬越勾踐入王兵之域而未盡焉。

末世窮武力。以快虎狼之貪。殺人盈城𣴑血滿野斯為下矣。凡誅暴亂謂之義兵兵義者王敵加於巳不得巳而起者謂之應兵。兵應者勝爭恨小

故不忍憤怒者。謂之忿兵兵忿者敗。利人土地貨寳者謂之貪兵兵貪者破。恃國家之大。矜人民之衆欲見威於敵者謂之驕兵。兵驕者滅。此五者

非伹人事乃天道也。天之道豈不虧盈益謙抑髙而舉下者乎。是以善為國者不師。謂隣國望我歡若親戚也善師者不陣謂上將伐謀也。善陣者

不戰。謂軍陣嚴整。敵望而畏之也善戰者不死謂投兵勝地。避實攻虛也。善死者不正謂民盡其命。無奔背散亡也夫兵鋒氣𦦨焱厲火烈。雖如所

願。動亦耗病。盖愁苦之氣。傷陰陽之和。老子所謂大軍之後。必有凶年不戢自焚。可以深戒議者又欲消兵去戰專以柔道而治亦未為得也。何者。

一文一武。相為表裏文經之武緯之。経緯不爽。而其理得矣。天生五材。誰能去兵。鞭朴不可弛於家刑罰不可廢於國。征伐不可偃於天下。用之有

本末。行之有逆順耳。秀茂之木不能無蝎蠹。治平之世不能無暴悖。善牧者。必去害群。則良馬阜蕃。善田者。必去莨莠。則嘉禾滋植。君人者。不能消

遏亂源。扶衛良民。乃隷圉老農之不若也。今國家混一區宇。邊陲不聳。夙夜惟持盈慮危之戒。治兵経武。安可暫廢。若耀武玩黷。則吾豈敢。昔有業

氏之君脩德廢武。有唐氏滅之。有扈氏之君恃衆好勇夏侯氏伐之。𣈆武帝平吴之後。去州郡武備。及𡨥賊起皆無以備。不能制唐明皇承平日久。

禁衛皆市井商販之徒。人不知戰。安史作亂。無以禦其凶威。故曰好戰者亡。忘戰者危。不好不忘。天下之王。總而言之。帝王興師必本仁義。仁者愛

人。故惡人之害之也。義者存理故惡人之亂之也。仁兵之出。若生物之仰時雨焉。義兵之行。若病者之待良藥焉。將以利物不以害物。將以救之非

以危之。戰以時動動以時至。以安以和。有畏有懷。助帝王之利器。舉天下而無敵者。不其美歟。不其美歟太平御覧叙兵世本曰。蚩尤作兵。宋䋽

注曰。蚩尤神農臣也。春秋元命苞曰。蚩尤虎捲威文。立兵。宋䋽注曰。捲子也。手文成字也書曰。洪範八政八曰師大戴禮曰。魯哀公問孔子曰。蚩

尤作兵與。孔子曰。蚩尤庶人之貪者也。反利無義以䘮厥身何兵之能作與。民皆生也。左傳曰。武有七德。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衆。豊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