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07507.pdf/3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而民之枵腹不能待也。否則窖粟以自殖。而有司莫以告也。夫以傷水旱者。萬家飢。或至於相食。郡太守不以告。而天子不之知。使汲黯必俠請命

而後發河内之倉。則飢民必將流入於關中。其必餒且死也决矣。耿壽昌常平之置。其策非不善。而其意則在於邊儲。而非以爲救荒設。飢民未有

蒙其利者。至元帝。而其倉亦竟罷矣。以是知漢之常平。與今日之意不同。故終於救荒之政不講。而臨時經畫非有長計。此有志於古者。所以不能

不嘆息於漢也。杜衍集上仁宗乞詳定常平制度。 臣聞農者國之本。不可不勸其業。榖者民之命。不可不爲之儲。盖歲有豐凶。榖有貴賤。計本量

委。欲及其時。散滯取羸。宜究其術。前志曰。欲人務農。人有所利。粟有所歸。謂官以法收之也。今豪民富家。乘時賤收。拙業之人。旋致罄竭。及穡事不

興。小有水旱。則稽貨不出。須其翔踴。以謀厚利。農民貴糴。纔充口腹。徃復受弊。無復窮已。雖勸課之官。家至日見。亦奚益於事哉。管子曰。今有緩急。

物有輕重。人君不治。則蓄賈游市。乘人不給。百倍其利矣。又曰萬室之邑。必有萬鍾之藏。藏鏹千萬。千室之邑。必有千種之藏。藏鏹百萬。由此言之。

則平糴常平之制。其來乆矣。非始於漢宣之世也。國家列郡。置常平倉。所以利農民俻飢歲也。然而有名無實者。制度不立耳。臣以謂立制度。在乎

量州郡之逺邇。計户口之衆寡。取賤出貴。差。别。其飢熟。信賞必罰。责課於官吏。出納無壅。增减有制。本息之數勿假以供軍。歛導之時禁其爭利。至

於蜀漢狹境。交廣寬鄉。或通川易地之殊。或邊郡巖邑之異。各立條教。以節盈虛。限回易之歲時。虞其損敗。制主興之侵刻。督以嚴科。則瘠瘦可充。

飢饉有備也。今則不然。九榖散於穰歲而不能儲峙。兆民困於凶年。而無以振業。饒贍之道固若斯乎。誠嚴刺州郡。㨿本處有無。見管常平倉錢斛。

今後漸令隨户口趂額收糴。轉運司不得以運軍湏爲名。奏乞假借。其逐處。合備貫石數目。若有缺少。令多方計度。供給。儻有全然少本。無可圓融

之處伏乞霈然下詔。出府庫乳香。犀角。真珠之類。相度。隨處减價。出賣添備倉本。上以章去奢崇儉之仁。下以成敦本惠民之道。俟州郡有本息增

羡之處。令外計逺近均融各足其額。除邊逺之郡。及山險之地。糴貯不得過定額外。㳂路州府。亦許就賤多糴。仍先乞指揮有司。將見行常平倉條

貫。并臣此劄子。重别詳定。具爲條件。務令精宻。經乆爲例。并立定逐州軍。合糴額數。畫一開坐。聞奏朝廷。更爲裁酌頒行。此法之設。盖以仰兼并。惠

貧弱。苟行之必信。守之必堅。本息漸增。則公私獲利矣。比夫義社之制。别生賦。歛。官吏侵削。急速假借。害大利小。創於隋時。而唐戴冑者。猶請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