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07507.pdf/3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利。此最民法。無可議者。如行之有利。推以及他路將無不可。國家逐路置常平。使者。各有樁積錢米。然歲既乆。米多陳腐虛數。淮南鐵錢乆積將遂

蠹壞。不可復留。行之又不能盡兩漢。歛散之法。據空籍貯長物將以俻凶年。坐視實惠。及民尚鮮。今據已行之法。又加以此策畢舉。豐凶。歛散之術

國家初無費耗。而恩德可以淪浹斯民。益侈億萬年無疆之休。實基於此矣。李忠定公集。論常平劄子。 臣聞火旱金穰。天有常數。雖堯湯不能無

水旱。而能不。爲水旱所困者。人事脩而蓄積俻也。傳曰。國無九年之蓄曰不足。無三年之蓄曰國非其國。况年歲之儲。尚有闕乎。祖宗常平之政。實

用古制。豐年則增價以糴。不使傷農。凶年則損價以糶。不使艱食。倉廪有蓄。而民無飢困之患。勑令備具。禁制嚴宻。誠良法也。建炎以來。罷提舉官

而以茶鹽司兼之。奉法不謹。浸以隳壞。常平諸色錢物。州縣那移。朝廷剗刷所餘無幾。豐年粒米狼戾。則無錢以糴。凶年民有飢色。則無米以糶法

存而人不舉。可勝。嘆哉。去歲之旱。緜亘數路江湖爲甚。而福建廣南次之。官吏坐視民之流移。而無以賑貸。則常平之政不脩之過也。臣愚。伏望聖

慈特降睿㫖。改提舉茶鹽官爲提舉常平茶鹽等事。勿使視之爲兼職。恬不加恤。責其遵奉法令。不得少有違戾。自今州縣不得那移。朝廷不復剗

刷。依舊推行。糶糴之政。敢有違戾。重寘典憲庶幾良法復舉。民受其賜天下幸甚。慕容彦逢摛文堂集理會常平劄子。 臣。竊惟神考立常平之法。

加惠元元。意㫖深逺。着令完具。而吏或不䖍。便文自營馴致蠹耗。出多人寡。近因臣寮建言。申嚴約束。務絶姦弊惠及細民。臣愚以謂唯納欠多寡。

最見推行之實。使任職者。悉心奉法。計置及時。官無抑勒留難。下無詭冒違法之人。則良民輸納。自無稽違。豈出多入寡之弊。臣欲乞應歛常平錢

榖。逐歲於令佐印纸内批書納欠分數。候三考滿日。别立殿最之法庶幾知所勸沮。罔或偷惰。如蒙聖允。即乞詔有司施行周益公大全集提舉常

平。 御筆。三月十二日。司馬光與王安石書内追還常平廣惠倉使者當時法意與今之提舉常平官事體異同卿奏來。 回奏 臣伏凖御筆。詢

問司馬光與王安石書内追還常平廣惠倉使者當時法意。與今之提舉常平官事體異同。臣謹按常平起於漢宣帝。義倉起於隋開皇。本朝太祖

皇帝建隆二年。首詔州縣各置義倉。凡收二稅。每石别輸一斗。太宗皇帝淳化中。置常平倉於京師。歲豐增價以糴。歲歛减價以糶。真宗皇帝咸平

中。推其法於諸路。其後廢置不一。大畧如此。神宗皇帝即位。深以務農重榖。足國裕民爲意。而大臣王安石用心太過。又不能博詢衆謀。熈寧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