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07240.pdf/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權而持禄也。如其思之不。當。曰上之人則說。矣。罰一濫及。彼何辜哉。已之訊已爾。情僞若是。隱伏若是。一不獲。則極鞭撻以求之。曰勿違予巧。是蔽

於恃智而任威也。如其思之不當。曰。古之五聽。捶掠不及。雖得之猶刺宥者三。矧夫輕慮索厚楚毒而期於必從哉。獄無顯闇。一切委吏治。旣具則

擿文以覈之。囚唯則已。不暇更端以窮未究。曰恐擾乃事。是蔽於責成而偷安也。如其思之不當。曰神則不勞。奈何辨曲直於斫削之後哉。噫。有是

蔽者非天愚之也。不竭所有而致然也。故曰。人皆有是心。賢者能勿喪耳。驤治獄之三月。以東偏舊堂。易朽完破。爲燕息之地。朝夕從事。退得所止。

以思以學。唯恐及蔽。且生與人同。善亦與人同。雖未能淑問如咎繇。豈不能充吾之善以守吾職。使圜土之人自以爲不冤邪。進不進。不度。乎外。豈

不能一吾守而保無愧於屋漏邪。盖不病不能。病不盡焉耳。傳曰。刑者侀也。侀者成也。一成而不可變。故君子盡心焉。取兹言名兹堂。且爲之記以

自發云。嘉祐三年正月十日記李端叔濟南集盡心堂記一人之心。與夫千萬人之心。先民之心。與夫後世之心。與夫愚夫愚婦之心。其所以然

不然。可不可者。無或有異。有社稷人民之寄。欲設教布政而願治者。能盡其心。使人人之心皆以爲然。以爲可。則天下之理。無徃而不。當。天下之情。

無徃而不通。誠能奉之以悃愊之誠。持之以黽勉之力。思其理之所在。必使之無遺藴。慮其事之所安。必使之無遺策。自謂吾之心盡於是矣。以之

律身。以之臨民。以之事君。以之事天地。無愧無怍矣。夫然後推之以及人。其以爲不然以爲不可者乎。楊翟管景文爲登封大夫。爲政朞月。境内稱

治。吏畏威明。民安教。令。迹其治效。當得善最。景文新作聽訟之堂。取傳所謂刑者侀也。侀者成也。一成而不可變。故君子盡心之說。名之曰盡心。可

謂明慎欽恤而願治者歟。民麗罪罟。旣陷刑辟桁楊狴犴之間。徽纏棰楚之下。彼不能盡心者。或作聦明以自私於己。或不事事而仰成於吏。自私

於己者。徇其意之愛憎。顧其身之利害。所欲脫之。則鑽毛出羽。粉飾其詞。所欲收之。則洗垢求瘢傳置其議。仰成於吏者。不能知審克而信其舞文。

雖高下其平。而有所不察。不能平反而縱其鬻獄。惟貨爲求而有所不問。以是而施刑於民。俾罰之者自以爲不冤。奪之者没齒而無怨。何可得乎。

然則知一成而不可變。而盡其心。非忠厚不苟。有古昔長民之化者。疇肯如是。然君子之盡心。何獨刑罰而已哉。盡心以奉上。守靖共正直之操。盡

心以馭下。成豈弟和平之俗。盡心以治賦。府廪充牣無追胥之擾。盡心以務農。田野墾闢無愁嘆之聲。由是推而廣之。至纖至悉。心之所知。皆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