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07240.pdf/2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所撓。與子異指亦徃還。卷舒動靜固有道。期於達者誠非艱。如心堂永新志知縣㕔有如心堂。在縣治之西隅臨汀志堂

在長汀縣正㕔之東。嘉熙間。宰朱起元剏廣心堂温州府志堂在郡治。紹興十六年建印心堂

忠定公集印心堂序右文殿脩撰羅公。既以家所藏佛菩薩書五千四十八卷。於寳峯栖雲禪院建大寳藏莊嚴安貯。轉大法輪。使見聞者無不

蒙益。以作佛事。又於藏殿之西。相地爽塏。構大經堂。集諸净侣同閲秘典。規模宏深。廣慱嚴麗。雲山妙色。泉石清音。長在耳目。助發實相。誠勝事也。

堂成。以告梁谿李某曰。子其爲我名之。某後進晚學。下足以知佛法深意。辭不獲命。則爲之言曰。昔菩提達磨得正法眼。藏於西天祖師。而來震旦

爲第一祖。其法不假文字。直指心源。無諸修證。見性成佛。宜於經教在所擯棄。乃以楞伽阿跋多羅寳經四卷。付之二祖曰。此經可以印心。祖祖傳。

授以爲心法。是知禪教相融。初無二門。心語相印。亦無二法。豈特楞伽四卷爲然哉。諸佛菩薩爲一大事因縁。出現於世。欲令衆生開示悟入佛之

知見。大千經卷。億萬句偈。自然演出無量妙義。以我所得正法眼。藏。返觀佛語。及菩薩語。譬如以印印泥。圈模點畫。脗然契合。然後乃知心外無佛。

周徧法界。同一真體。第一義諦何以故。文字言說皆解脫。相無差别法。故以是看經。是則名爲具看經眼。今右文公。深植善本。信根堅固。了達諸法

深妙之義。超出世間得法眼正而能殷懃教典。建。藏構堂。與具眼人結看經社。精進勇猛。無復疲厭。豈非以經印心。如菩提達磨之所謂乎。伏請名

堂曰印心堂。某既已名之。又序其所以名之之意獻于公。且告後之學者。時宣和二年三月二十四日謹序約心堂

儀可青山集約心堂記彭秉周取昌黎復志賦語。名其讀書之所曰約心。余問於秉周曰。子知昌黎復志賦之所由作乎。子樂。甚。昌黎何能及也。

秉周未達。余曰。復志賦之作也。昌黎從隴西公於宣武。意必有不得以行其志者。故其爲此賦。自述平生嶔𡼭歴落。無所不至。其詞大槩嫉貪佞之

污濁。懲心之不脩。而曰苟不内得其如欺兮。孰有不食而高翔。吾然後知昌黎之所謂約心也。君子讀書爲士。莫不各有一初心。自古聖賢出處。

此身可困可戹。而不可以負吾心之約。負約於人。猶曰不信。吾與吾心言矣。能愛富貴而食言乎。雖然。一行作吏。不得以如其約者多矣。異時入幕

視案牘引筆㩀理可否。銜袖進大吏不可其意。不得不小回互。意終日鬱然不樂。遇事欲慷慨論列。顧孺人稚子咿嚶涕泣止。雖守道君子。不以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