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06698.pdf/2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下。唐咸通四年置。開先下。興國四年置興嚴尼寺唐。天復二年置。太平興國下太和二年置。并子城東南。城外崇福院在南門外。本

陳了翁宅。慶元初始建。寺有南窗了翁井。僧善才建。王寅捐俸助之文為移崇福廢額。有張泌記。語在了翁宅條。寅常命才瘞死骸數千。有李夏卿

記。聖賢酬世。所以為斯民始終之慮悉矣。生者有以養。死者有以葬乃盡吾職分之所當然。後世事弗逮古。長民者類役志於簿書期會間。所謂

養民之政闕焉。不講况能究心於無歸之厲。不宅之枯顱哉。尋陽為江湖會郡。兵民不知其幾。又當蜀漢淮漸閩廣之衙。徃來走某袂相屬也。一為

飢寒所困。風露所襲。仆於陂湖渺莽之區。殆螻蟻然。有司恬視之弗恤慶元乙卯歲。郡侯王寅性寬而明。政勤以和。苟可利人。惠物行之無難。後有

以露骸告者。公為惻然遽捐俸資七十萬。命釋善才搜捨前後二千有餘。用國方之教火之。越明年三月。賑飢貧。齋緇黄設超投之供。而水葬焉。從

俗宜也。家以溟漢之中兩濕閫聲。霄長走磷。沉迷積年思欲觧脱。而不可得。一日俾之離苦海。游樂界。去鬼鄉登佛土。此其為功。異所謂不可思議

也耶天下之事乆。而有所待者天也。如其有所待。奮然而為之者人也。陳寵守廣漢政積骸。而城南哭聲絶于頔刺湖南坎瘞千餘。而人賴以安。此

非有待而然耶。抑亦所際得其人耶。東坡先生。嘗銘暴骨曰。是豈無主。仁人君子。若侯者。殆仁人君子歟。廷壽院在南門外。本羅漢壇院建隆

四年南唐置。張若谷奏改。餘寺院龍池。西門外。崇教。北門外。福田。南門外。乾德五年置。今廢。






永樂大典卷之六千六百九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