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05343.pdf/2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錢鈔廢銅等項折計鈔一萬七千五百六十三貫四百文。 本府海陽等四縣。歲辦酒醋等項課總計寳鈔二千三百四十九貫六百三十四文。

永樂元年。實徵各色課程鈔一萬九百四錠。三貫七百八十八文。商稅課鈔一萬二百二十三錠。三貫一百七十文。額辦課鈔一萬二百二十

二錠。三貫一百七十文。 增羡課鈔一錠。酒醋課鈔四百三錠。四貫五百二十文。茶課鈔一十二錠。四貫七百八文。窑冶課鈔一百錠。六百

八十四文。 房地賃鈔九十二錠。八百九十三文。比附魚課鈔七十一錠。四貫八百一十三文。 廢銅二百二十八斤。一十二兩。米七千六百

八十九石。四斗二升六合七勺三抄。茶課米三石。二斗一升四合五勺。魚課米七千六百八十六石。二年一升二合二勺三抄。本府稅課司。

實徵商稅課程鈔銅。 鈔四千一百九十一錠。二百二十文。 廢銅一百二十斤。鹽課鹽場附。本府地面鹽場凡三所。屬府東提舉司。總計額辦

鹽一萬四千三百三十三引。三百一十斤一十四兩。小江場。在揭陽縣鮀浦村。百夫長六員。額辦鹽九十六百九十五引。二百二十五斤一十四

兩。洪武九年。三分中權减一分。實辦二分。正耗鹽六千四百六十三引。二百八十五斤一十兩。 招收場。在潮陽縣沙浦圖。百夫長二員。額辦鹽二

千五百七十一引。八十五斤。洪武九年。三分中權减一分。實辦二分。正耗鹽一千七百一十四引。五十七斤五兩六錢。隆井場。在潮陽縣縣郭圖。

百夫長二員。額辦鹽二千六十七引。洪武九年。三分中權减一分。實辦二分。正耗鹽一千三百七十八引。三陽圖志天一生水。潤下作鹹。瀕海居民。

𤎅波出素而成鹽。蓋鹽為肴食之將也。用虞書鹽貢之法。行周官鹽人之職。設則其由來尚矣。然十一之稅。猶未及此。自齊以魚鹽富强。歷代因之。

以資國用。設官榷賣。遂以為常。潮之為郡。海瀕廣斥。俗富魚鹽。宋設鹽場凡三所。元因之。散工本鈔以𦔳亭户。立管勾職以督課程。鹽之為利。既可

以給民食。而又可以供國用矣。 小江場。歲辦鹽七千八百二十四引。招收場。歲辦歲二千八十六引。 隆井場。歲辦鹽一千六百八十六引。

本路三縣一司。歲散民鹽總八千四百八十六引。每引正鈔三錠。籮脚鈔一兩六錢四分。 總辦課鈔二萬五千七百三十六錠。一十七兩四錢。

録事司。歲散鹽四百二十八引。 課鈔一千二百九十八錠。一兩九錢二分。 汫州户計司歲散鹽八十引。 課鈔二百四十二錠。三十一兩二

分。 商酒課自龍斷罔市利而商征肇始。漢人榷酒酤而酒稅遂行。買賣者納商稅。沽釀者納酒稅。古今國用不可廢也。聖朝榷稅如舊而嘗加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