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05343.pdf/2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絲二十七斤。一十一兩七錢二分八釐。 蓝靛一斤五兩三錢六分。米六十九石。七斗七升四合二勺。秋糧米一十七萬七千三百八十五

石。一斗四升三合七勺。三陽圖志什一取民。古之制也。漢𣈆而下。立法不同。唐自租庸調法既壞之後。陌錢閣架之類。徃徃病民。下逮五代之季。賦

役無名。民愈告病。元一區宇以寬民力為第一義。凡前代無名之賦。一切蠲除。惟種田納地稅。買賣納商稅。商稅三十取一。魚鹽舶貨之征。隨土所

有。本州自歸附以來客户亦納丁米。每户二斗五升。今亦蠲免。為客户者何其幸歟此見聖朝賦役之輕。愛民之至。逺過於古矣本州三縣一司。

糧米總一萬三千四百四十一石。五升四合。 録事司。糧米七百五十五石。九斗八升二合二勺。 賦稅州之賦稅産户曰苗米。曰産錢。曰二科

役錢。曰七等鹽錢。白丁則折米丁錢而已。初丁米之敷於産户差重。黄公定减從今額。丁錢之重。公亦方議寬削。以召命還矣。鹽之舊賦輕甚。城市

鄕邑居民量行均買。未有抑配之擾。淳熈間。李提舉變二廣監筴。本州鹽課始增乃從主客丁巳科級。紹熈間。趙提舉復請賦鹽額。隨産高下。作七

等均敷園地屋基産僅一丈敷鹽與田産五十文者等。白丁免而小産下户益困。慶元四年太守林公㟽。於是撙節赢餘以代第七等之賦。沈公杞

趙公謐趙公師㞧相繼代輸。推此心以徃。凡可以寬民力者。次第施行矣。若場務之征。厥有常額。并列于左。 本州全年總催三縣産役丁鹽錢稅

米。 七處場務。 州稅務錢二萬一千五百八十六貫。六百九十九文省一潮陽稅務錢四千七百九十七貫。二百七千一文省。 揭陽稅務錢四

千三十八貫。七百八十四文省。嘉定癸酉。因邦人有請。黄侯自求列于朝得㫖省罷。蓋揭乃州之小邑。相距數十里間縣務與圃灣鎮鮀浦場聮屬。

縣務稅錢。天槩取辦於産户田租之食榖。自省罷後。邦人至今便之。時孫侯叔謹初尉邑實賛成其事。 圃灣鎮錢四千六百二十八貫。六百八十

七文省。 鮀浦場錢一千七百二十五貫。八百二十九文省。 小江場錢一千五百一十七貫。八百文省。 潭口場錢八百五十貫。五百六十二文

省。竹木場元係抽摘無定額。 本州白丁。乃無産業之民。輪充甲頭。責之催科。仍買錢鹽。間有逃亡。復勒代納。民甚苦之。物力之户。貧富隨時高

下。州縣凡有科需。只憑舊藉追撓趣辦。既非常賦。又非窠名。剝民尤慘。慶元間。林俟㟽復奏。朝廷悉與除罷。至今民受實惠。 白丁舊納錢幾一千

足。折米價直初科三千五百足。民甚病之。嘉泰間。大師廖公德明敷奏朝廷。納丁只用五百五十。折米只用二千八百。悉從所請。至今民以為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