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05343.pdf/2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開禧丙寅。林侯會接濟川橋之西。增築石洲者五。修其舊者一。亦屋覆而磚甃之。扁曰小蓬萊。因朱侯命名之舊。 紹定戊子。孫侯叔謹復接丁

侯橋之東。增築二石洲。三陽國志後屢經溪洪風颶之餘。亭屋俱弊。熇平初。葉侯觀偕式車趙公善始命判官趙汝智工。悉而新之。中扁玉

鑑。與小蓬萊對。仍闕二亭。西北曰躍。為祝聖故生之所。面南曰动簪。為禮賢賓餞之所。邦人即登瀛州之左。為堂繪二公而祠之。初運判曾公垂

守沈公。廪嘗始金俶。謀築其一而未就。侯乃克成之。淳祐丙午。陳侯圭修橋及舫。 太平橋。 在州治之前。 去思橋。 在子城之西。壬戌歲。趙侯

謐。始作石橋立是名。浮橋。舊以鐵纜。紹定梅寇衝突。倉卒銷纜。為兵置以易之藤。隨成輙壞開慶己未。林侯光世造新舟十四。鐵纜七十丈。從旁翼

而賞之。遂可永乆。 西門橋。 北門橋。 新路橋。 湖頭橋新溪橋。。南壕橋。  瓮門橋。除西門南壕外。白築外城後。皆易以板。新溪今廢。已上

七石橋係在城。 州城東抵大溪。溪舊有橋。橋之西扁曰丁侯。東抵中石州橋之東。扁曰濟川。西直小蓬萊。自乾道以來。且築且增。有毁有復。東西

為屋。共四十間。中流聯絡以二十四舟濟之。時其操縱興波上下。壬戌。颶風之危。舟與亭屋俄頃而盡。游侯義肅捐已俸合衆力一新之。址之欹者

改築。材之蠹者更新。橋成極其壯觀林直院希逸記之。咸淳丁卯。殿講牟鄉濚增修所未備。且補舟楫之闕行者。無履險之憂。三陽國志至元戊寅。

此橋厄於兵火。大德二年。監郡太中帖里修造橋亭。尋復為洪流所壞。大德十年。郡守少中常侯元德復碑。。洲高三尺餘。重修梁亭自稍固。泰定

三年。判官賞住易以石版。僅成四間。創新補舊。亭屋俱備。忽一夜第一間石版自折。天曆己巳。五月三日。邦人觀競渡。第二間又折一石版。溺死

者三十餘人。至順壬申又折一石版。溺死者三人。本路同知朝列大夫某惻然捐俸。鳩合衆力。重跨木梁。添創亭屋。徃來者遂無戰競之恐矣。其餘

小可橋梁津渡附列于左葉侯橋。三陽南門外城壕舊石橋也。為通衢徃來之衝。慶元初。陳侯宏規誤聽陰陽家者說。鑿壕東達于溪。未幾。溪洪暴

漲。西衝于壕。橋遂以壞。沈侯杞既築塞故堤迺為之更創。扁曰沈侯橋。立石其旁。然舊堤既鑿之後。雖復填塞。竟未全固。加以城築之役。就便取土。

隄益以薄。端平乙未秋。因巨漲奔突。潰堤入壕。橋復壞焉。葉侯觀躬親相視。既檄海陽宰常俊孫董役監。故堤。復度工籌費。捐鏹為倡。命寓公

黄夢鍚。趙汝睿。户掾趙必偲。提督更造橋成。邦人德之。遂榜今名。刻石以于不朽。三陽國志泰定丁卯。判官買住再加修築創亭其上。揭舊榜曰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