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05343.pdf/1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都七十三百八十里。 東至大都六十五百八十里。東至漳州路漳浦縣界分水嶺百四十里。西至梅州程鄉縣界瘦牛嶺一百五十里。 南

至。大海本路海陽縣界闢望村八十里。 北至梅州程鄉縣界雙流津三百五十里。 東到漳州路五百里。 西到梅州七百里。南到大海邊闢

望村八十里。 北到梅州五百里。 東南到大海邊小江場六十里。西南到揭陽縣界三十五里。 東北到汀州路一千一百里。 西北到梅州

六百里。録事司 里至與本路固。歸附始末

圖經志潮自至正壬辰。下嶺海寇起。與山峒徭僚相扇攻破潮揭二縣。人民依險防守自保。豪强各據其縣十有餘年。後有江西福建兩陳氏攻

敚不一。丁未冬大兵下七閩。潮之守土者徃泉州。迎大兵納欵。洪武元年三月。

朝廷始調兵守禦潮民得以安其生矣。三陽圖志元平漸州始末。 至元十三年丙子。宋德祐元年也。宋知州葉侯得驛報大兵已下臨安府。又聞江

西湖南皆降。時元帥易正大統兵來潮。葉侯驚懼。以印授通判柴某自逃去。宋主益王廣王船泊廣之崖山。在廣州新會縣八十里。遣安撫使方興

來潮慰諭。易正大兵走梅州。四郊多壘。郡人馬發為摧鋒寨正將。與權州黎季逺不睦。黎退去。發乃推州人稱為安撫使。十四年丁丑。正月十七夜。

安撫發大設宴。俄而省鎮撫忽魯渾統兵到潮陽縣。先驅一人。乙夜入城諭降。十八夜發率兵遁去于州後鷄籠潭。大兵驅至。與之接戰。未幾。大兵

不利棄去。十五年戊寅。正月二十七日。唆都蒙古歹又統大兵。并郡豪陳五虎兄弟陳懿等圍城。馬發勒兵閉守城中。軍民乘城詬駡大兵。不勝其

忿。至二月二十九日。守南門巡檢黄虎子繫書矢上射出與陳五虎等通謀約潜開城門。納大兵。已而黄虎子從城東偏縋出城。門不守。大兵鼓噪

突入城遂陷。焚民室廬。火熖亘天。城中居民無噍類。已而黄虎子亦為陳五虎所屠。馬發遂收殘卒百餘人入子城拒守。勢窮力殫。至三月初一日。

其妻妾皆縊死。發亦自鴆子城尋亦破矣。大兵北歸。乃遣陳五虎兄弟權知州事。五月漳寇陳吊眼復來潮。民殺掠殆盡。與陳五虎兄弟交戰。不日

敗去。十一月。行省參政李恒。江東宣慰。使張弘範。督師南征至潮陽縣之和平村。獲宋左相文天祥不屈執之以歸。自是數年干戈搶攘。生靈魚肉。

惟陳五虎家。迨令貴富。蓋有功於元者也。至元二十一年甲申。樞宻副。使月的迷失來潮。分揀散兵歸農。時丁侯聚來守此邦。遺黎自此始睹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