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04939.pdf/1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將兩篇皆詳看統紀之學論今古孔氏之後春秋絶書脩其業者司馬遷

劉向楊雄固而已董仲舒局狹孔安國拘淺鄭𤣥浮肆李膺郭太之流言

議殆不存無以考見也若鄭子眞荘君平李仲元則固賴雄而傳矣蘇

氏稱子胥種蠡皆人傑而楊雄曲士也余𡮢論孔子言後進於禮樂君子

也而子胥種蠡皆無禮樂而得為君子此蘇氏所謂人傑歟盖自春秋而

管仲始賢孔子稍益損之晚至戰國則子胥種蠡既顯於世獨董仲舒言

越無一仁而雄亦莫之與也若文字申屈采變流荆軻聶政人以為壮烈

者雄皆論正於大義有補矣論聖人論多變子游子夏得其書未得其所


以書宰我子貢得其言未得其所以言顔淵閔子騫得其行未得其所以

行其於言孔子固甚淺欲大而反小之然猶未失際畔也至謂聖人自恣

者歟何其言之多端也曰子未覩禹之行水歟一東一北行之無無君

子之行獨無礙乎如何直徃也水避礙則通於海君子避礙則通於理按

孔子之言皆在未有多端而避礙者不知雄何所指也夫初使難知己而

易識先設疑論後乃誠言始為限礙終也通達此文人辨士玩弄筆舌之

病也春秋以前諸書猶不若是有問則答有藴則陳而已至戰國秦漢然

後爭為放恣如雄所云而雄雖振㧞於常流卒違昡於故習且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