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03009.pdf/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族類相從。亦同也之故曰保合大和。乃利貞。君子貞正處之。則能通天下之志。可使殊途而同歸也。胡震衍義天在上。火性炎上。火與天同。故曰同人。

君子觀象。類族辨物。謂各以其類族辨物之同異也。大抵。此言讅異以致同人之正道也。蓋君臣上下之别。。善惡是非之理。親踈小大之情。先分出

其族類。使各當其分。然後爲大同。苟銖兩不分。分寸不明。比而同之。是亂天下也。何以亨且利。文公曰。類族是就人上說。辨物是就物上說。天下有

不可以皆同之理。故隨他地頭去分别。族類如張姓作一類。李姓作一類。辨物如牛是一類。馬是一類。就其異處。以致其同。此其所以爲同。此因分

殊。而推理一也。張清子集注愚謂。乾上離下爲同人。不曰天下有火。而曰天與火者。蓋欲見其天火相與之同。今夫天自天。火自火。其象則異。而天

在上。火炎上。其性則同。君子體天火相同之象。俯亦有以同乎人也。然推其分之殊。可以知其理之一。物者。合人物而言。凡天下之物。莫不各有一

族。如堯時十六相爲一族。四凶又爲一族。若非舜。能以品類而辨之。則十六。相爲四凶之族。四凶爲十六。相之族。而君子小人。无所區别。矣。易曰。方

以類聚。物以群分。正此意也所引東坡曰。見前蘇軾。傳趙珪解君子觀天與火同人之象。用明以類其族之所同。辨其物之所不同者胡炳文通人

之族以類辨。物之類以群分。皆讅其異也。水地之。比。以无所不。比爲。比。天火之同。以有所不同爲同陳應潤爻變易緼天不能自明。借日月星辰以

代明。君不能自治。求賢哲俊乂以同治。君子觀同人之象。分類族序。辨别物理。君臣同心同德。何憂不治陳訥易象本義同人之世。其六合吾門庭。

四每吾户牖之侍乎。以是心推之則同。苟樊墻隔於此。鄰。非所謂同。山川陰陽吾同氣。草木禽魚吾同生以是心觀之則同。苟形骸梏於爾汝。非所

謂同。同則一致。私則萬殊。同則邇可逺在。一視同仁。私則秦肥越瘠。休戚不関。雖然。君子謂以同爲同。未足以爲同。而以異爲同。乃所以爲同。昔者。

唐虞之世。九官自同。四凶亦同。成周之時。周召自同。管蔡亦同。此同以公以善。彼同以私以惡。公與私。善與惡。不可。比而同也。必分涇渭。必辨薰蕕。

必别。玉石。蓋族不可以不類。物不可以不辨。類其族。辨其物。各同其同。猶爲士者同於學。爲農者同於野。爲啇賈工藝者同於途。同於市。然後足以

盡同人之義。抑不觀諸天與火乎。以火之明。麗天之高。凡處於。覆載之内者。洪纖巨細。大小精麤。如飛而翔。如陸而走。如榮悴之草木。如流峙之山

川。如載髮含齒之林林元元。何有不在其燭照之下。固所以爲大同也。然而高者知其爲高。卑者知其爲卑。如類一二。如辨黑白。莫不燦然有别。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