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02603.pdf/2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江漢之湄。逢鄭交甫悅之。不知其神。逐與言曰。願請于之佩。二女解珠。與交甫去數十步。女忽不見。佩亦失之。鄉縣志仙女臺。在分宜縣南五里有

二峯。世傳有牧羊者登山。遇兩仙童對奕。語之曰。此上界也。子下界人。何為至此。今其村名下界。唐皎然詩寂寂舊來田。何時女得仙。應無鷄大在。

空有子孫傳。古木花猶發。荒臺路未遷。暮飛雲一片。疑是欲歸年。宋李俊民鶴鳴集諸友聯句。 上清真女玉童顔。李涉石坐苔花自古班。王禹傋

雲雨今歸何處去。竇庠受人祭享。占人山。郭震避暑臺玉女臺太平寰宇記在登封縣東四十

五里。嵩山記云。北有玉女三臺山。昔漢武帝東游過此。見山有學仙女。帝徃觀之。遂號為玉女三臺。與嵩高連亘也。嵩嵩山記山有玉女臺云。漢武

帝三仙玉女。因以名臺。輿地紀勝玉女臺在大劎山絶頂上。峭壁萬仞。下瞰古道。行人如蟻。世傳玉女於此煉丹。輕舉臺上。圓圍數丈。草不滋生。又

有小石刻云。玉女煉丹之所。方輿勝覧玉女臺。在林慮縣。高九百尺。唐沈佺期詩岳館孤峯玉女臺。文女臺南康志文女眞

人名慧通。東𣈆時學道于黄龍山。一里仙去今山腰有石臺。乃眞人飛昇之處。號文女臺。僊姑臺輿地紀勝在吉安府永豐

縣嬌原。雲僊臺瑞陽志在上高縣西七十里之箬坑。舊祗陁近地有雲仙臺。俗傳其上。常有風雲相吹嘘。如聞仙樂聲。以

故得名。今為栖真院。元迺易之詩臺殿青冥外。團團海月凉。隔簾聞鳳管。秉燭奏霓裳。銅爵晨霞眩。金盤夕露瀼。仙人不復返。愁殺海生桑。

蛻僊臺元一統志在英德郡東十五里碧落洞。石壁嶮絶。中有人蜕。骨皆勾連。宋崇寧間。廣帥王渙之北歸。躋攀觀焉。目為蜕仙

臺。好事者因鑿石函貯之。余靖詩云。幽鳥前賢恨到難。泉聲清淺出巖間。驅馳宦路重來此。塵世難逢特地閒。韶州府英德縣湞陽志碧落洞在英

德縣城南五十里。有石室深邃。懸石如霓旌羽盖狀。一間中流。昔有蜕骨皆勾留。號為蜕仙臺。石壁多有名賢鑴題。飛僊臺

相臺志在相州府廨敏功堂東北。元祐中。建今構兩檐觀音殿於其上。臺北十餘步。逾巷後圃内。有故休逸臺。少北面山亭故基。金節度使耶律熙。

載建養素樓于其上。今廢。列僊臺北道刊誤志東京開封府。開封縣。倉垣城有蒼頡冢。列仙臺。昇仙臺

陝西志昇仙臺在秦州西南一十五里太平寰宇記在寧化縣西四十里。亦名香爐石。舊傳隋義寧間。有劉熊二道士。修煉其間。白日飛昇。居人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