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00624.pdf/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假之年。使其不待疾病垂死。而後納禄。尚能扁舟載酒相從。笑語於斯堂之上。其必有日矣。紹興丁巳中秋日。大隱居士李某記。豐稷文上張虞部

書稷觀天下無可責之民。或惡。或善。或邪。或正。或厚。或薄。其風俗使然。治得其情。雖至惡可使遷善。雖至薄可使歸厚。治失其道。則反是。乃以民

辭。吁。何辜邪。近世猶可矜傷悼痛者。莫如農。力耕而食不足。力蠶而衣不足。凡上之人。少不加意。為損不細。竊求其端。而嘗慕善治民者。既師仰之。

而又稱誦之。恨不得親見之。向守官於毫。則城父士民。論議縣大夫更歷多矣。能究民情。恤民隱。無如吾張公也聞閣下之名。想閤下之風。恨莫之

見。不圖天幸獲為屬吏。今既遇嗣皇下憫農之詔。深切丁寧。求其策於天下又遇閤下。能究極民弊之淺深。謹先托書以導志。如閤下賜一席。得論

其大方。亦可以盡心焉。元胡祗遹紫山集一論人無餘力。而貪畎畆之多。詩曰。無田甫田。惟莠驕驕。古者一夫受田百畆。步百為畆。比之二百四十

步為畆。不及其半耳。地非不足而儉於百里。大抵一夫之力。終歲勤動。無懈無怠。百畆之田。猶不能辯。後世貪多而不量力。一夫而兼三四人之勞。

加以公私事。故廢奪其時。使不得深耕。易耨。不順天時。不盡地力。膏腴之地。人力不至。十種而九不收。良以此也。 二論牛力疲乏寡弱。而服兼并

之勞。地以深耕熟擺及時則肥。能如是者。牛力耳。古者三牛耕。今田之四十畆。牛之芻豆飽足。不委服勞。壯實肥腯。地所以熟。今以不芻不豆。贏老

困乏之牛。而犁地二百餘畆。不病即死矣。就令不病不死。耕豈能深。而擺豈能熟歟。時過而耕犁入地不一二寸。荒蔓野草。不能除去根本。如是而

望畆收及於古人。不亦艱哉。 三論有司奪農時。而使不得在南畆。農以時為先。過時而耕植。力雖能辦。亦必不獲。况力不足耶。今日府州司縣官

吏奸弊。無訟而起訟。片言尺𥿄入官。一言可决者。逗遛遷延。半年數月。以至累年而不决。兩人爭訟。牽連不千礙人。四鄰親戚。鄉老主首大户見知

人數十家。廢業隨衙。時當耕田而不得耕。當種植而不得種植。當耘耨而不得耘耨。當收穫而不得收穫。揭錢舉債。以供奸貪之乞取。乞取無厭。不

得寧家。所以田畆荒蕪。歲無所入。良可哀痛。雖設巡按察司。略不究問。縱恣虎狼。白畫食人。誰其憐之。 四論種植以鹵莽减裂而望豐穰。土不加

糞。耕不以時。擺不破塊。種每後期。榖麥種子。不精粹成熟。不鋤不耘。雖地力膏腴。畆可收兩石者。亦不得四之一。儻不幸雨澤不時。所得不償所費。

五論不遵古法。怠惰不敏。暵地社種麥。皆團科種。一粒可生五莖。地不殺暵。天寒下種子。一粒止得一莖。所獲懸絶。如此榖宜早種。二月尤佳。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