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2013年西安市政府工作報告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2013年西安市政府工作報告
制定機關:西安市人民政府(主講人為時西安市市長董軍)
2013年1月25日
http://www.xa.gov.cn/gk/ghjh/zfgzbg/5d4908acfd850833ac58a026.html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過去一年工作回顧

2012年,面對國內外複雜嚴峻的經濟形勢,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我們緊緊團結和依靠全市人民,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中、省各項決策部署,全力以赴穩增長,多措並舉惠民生,真抓實幹促和諧,較好地完成了十五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

(一)經濟發展邁上新台階。制定實施了29條穩增長政策措施,有力保障了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全市生產總值4369.37億元,增長11.8%;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396.96億元,增長24.6%,增速居15個副省級城市第一。全年共開工建設市級重點項目402個,完成投資1456.7億元,項目開工數量和投資規模創歷史最好水平。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243.43億元,增長26.6%,其中民間投資占到一半以上,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全年新增貸款1107.8億元,社會融資總量突破2000億元。新增非公有制企業法人單位2.65萬個,累計達到8.26萬個,實現非公經濟增加值2245.75億元,占生產總值的51.4%。

(二)「工業突破」聚集新優勢。出台《關於加快工業發展的若干意見》,設立了40億元工業發展專項資金和4億元軍民融合投資基金。渭北工業區正式掛牌,並開工建設38個重點項目。「央企進陝、落戶西安」和「省企、民企進市」成效顯著,簽約項目合同總額1640億元。4萬噸大型模鍛液壓機項目建成投產,100個重大工業投資項目順利實施。全年完成工業投資578.17億元,增長44.9%。工業用地增長57%,增幅為「十一五」以來最大的一年。全年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80戶,中石化西安分公司成為我市第6戶產銷過百億元企業。科技與產業融合發展進一步加強,西安科技大市場實現技術成果交易額300億元,增長46.7%,本地企業吸納技術交易額實現翻番。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達到2010億元,增長17.8%。質量強市工作深入推進,名牌產品總數已達527個。特別是經過省市共同努力,一期投資70億美元的三星存儲芯片項目成功落戶並啟動建設,成為我市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重要標誌。

(三)消費拉動呈現新活力。8個國家級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聚集區建設加快推進,全市服務業增加值2279.99億元,占生產總值的52.2%,增長12.2%。建成西安樓觀道教文化區、世博園、大唐華清城等一批重大旅遊項目。全年接待海外遊客115萬人次、國內遊客7863萬人次,分別增長15%和20%,完成旅遊業總收入654.4億元,增長23.4%。《阿房宮遺址保護總體規劃》獲國家文物局批覆,漢長安城國家大遺址保護特區正式組建,10個博物館建成開館,成功舉辦第六屆中國西部文博會,榮獲全國首批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稱號。全市文化企業達到6560家,實現文化產業增加值334.68億元,增長30.6%。貫徹落實國家促進消費的各項政策措施,積極開展各類主題促銷活動,城鄉消費品零售總額分別增長15.4%和19.8%。解放路、東大街、小寨等特色商圈改造進展順利,秦漢唐國際文化商業廣場建成開放。全市補貼家電、摩托車下鄉資金1.29億元,建成「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農家店和配送中心299個、「鎮超工程」超市5家。全市物價總體穩定,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8%。

(四)城鄉統籌邁出新步伐。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支持閻良、臨潼、戶縣加快發展的政策措施》,啟動實施了一批支撐副中心城市建設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連接10個區縣、總長610公里的農村公路二級網化工程全線貫通,成為全省第一個農村二級公路全覆蓋的城市。6個省級重點示範鎮建設累計完成投資23.7億元。完成393個新農村重點村基礎設施建設。啟動建設20個新型農村社區,20.94萬農村人口實現「農轉居」。全市糧食生產實現「九連豐」,總產達到192.5萬噸。「菜籃子」供應充足,抽檢合格率96%,農產品安全水平保持全國領先。秦嶺北麓都市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初具規模,建成無公害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基地13個,新增省級農業示範園6個,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120家。啟動新一輪扶貧開發工作,實施了20個整村推進項目,完成5783人移民搬遷,5.7萬低收入人口實現脫貧。

(五)城市功能實現新提升。全年完成城建投資251.6億元。地鐵一號線實現「電通軌通」,三號線全線和四號線試驗段開工建設。大力實施緩堵保暢工程,完成65處路段、交叉路口和64處公交港灣改造,建成43.8公里公交專用道、8992個公共停車位,新城南客運站正式運營, 「公交都市」試點工作有序推進。編制出台了「八水潤西安」總體規劃,完成了85公里渭河堤防綜合整治和生態景觀公園建設任務。黑河平原段綜合治理工程開工建設,李家河水庫大壩工程過半,石砭峪水庫供水複線主體完工。第二、第四、第九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建成投運。滻灞生態區通過國家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驗收。《秦嶺北麓西安段保護利用總體規劃》頒布實施,淺山區保護利用工作全面啟動。繼續開展大植綠活動,造林7.08萬畝,新增城市綠地面積374.3萬平方米。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分別削減2.35%、2.14%、2.21%和0.8%,空氣質量良好以上天數達到306天,創歷史最好水平。啟動了8個棚戶區改造,完成18個城中村整村拆除和23個城中村綜合改造,回遷安置群眾3.87萬人。建成市級數字化城管平台。完成全市渣土車技術改造和企業改制,渣土車運營秩序進一步規範。順利通過「國家衛生城市」覆審。

(六)改革開放取得新成效。積極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延長集團重組西化等10個重大國資重組項目進展順利,79戶市屬廠辦大集體改革和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發證工作全面完成,率先在全省推行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土地承包經營權和農房抵押貸款試點,區域發展的內生動力不斷增強。積極組織參加西洽會、農高會和陝粵港澳經濟合作周等活動,招商引資取得豐碩成果,全年實際利用外資24.8億美元、實際引進內資1201.2億元,分別增長23.6%和17.3%;新增世界500強、國內500強企業9家。全市外貿進出口總額130.1億美元,服務外包合同金額5.5億美元,對外承包工程營業額17.5億美元,分別增長3.3%、40.4%和28.8%。成功舉辦第三屆國際DNA和基因組活動周、第七屆中國國際軟件服務外包大會等重要國際性會議和活動,舉辦規模以上展會活動160個,榮獲「2012年度中國十大品牌會展城市」稱號。

(七)民生保障取得新進展。全市新增財力的82.1%用於民生。10件惠民實事全面完成。新開工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10.74萬套,竣工7.68萬套,完成農村危房改造7063戶。新增群眾廚房放心食品店154家,「放心早餐工程」覆蓋面進一步擴大。累計發展社區蔬菜銷售網點363個。新建飲水安全工程200處,解決了35.5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太華、雁東和城北一期擴建等一批集中供熱工程建成投用,新增集中供熱面積1559萬平方米。市民持「長安通」卡乘坐地鐵實行7折優惠,繞城高速和機場高速實現年卡優惠通行。率先在西部城市施行了PM2.5監測和發布。

穩定和擴大社會就業,居民收入持續增加。城鎮新增就業12.4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49%,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93.3萬人,榮獲「全國創業先進城市」稱號。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982元,增長15.4%;農民人均純收入在全省率先突破萬元大關,達到11442元,增長16.9%。

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和農村五保供養標準進一步提高,30萬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和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均達到98%。鞏固完善新農合制度,人均年籌資標準由230元提高到300元,參合人數397.5萬人,參合率97.72%。穩步擴大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實施範圍,全面啟動縣區級公立醫療機構綜合改革,在18家縣級醫院和24家鄉鎮衛生院開展縣鎮一體化試點工作。累計在265個社區開展居家養老和日間照料工作,在100個村開展農村養老服務試點,新增養老機構床位3000張。

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建設任務基本完成,為1281所農村中小學安裝了取暖設施,在全省率先全面解決農村學校冬季取暖問題。啟動實施校車試點,惠及學生7390人。新建幼兒園165所,省市重點援藏項目滻灞一中建成使用。大學區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初見成效。

廣泛開展「文化西安」等系列群眾文化活動,提前三年實現農村基層文化設施全覆蓋。《永不消逝的電波》等6部文藝作品獲中、省「五個一工程獎」。入選首批國家知識產權示範城市,榮獲「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先進地區」稱號。成功舉辦第十八屆城牆國際馬拉松等重大體育賽事。全民健身運動蓬勃開展,競技體育取得好成績。

加強社會管理綜合治理,集中開展「春雷」、「秋風」等專項行動,嚴厲打擊黃賭毒等社會醜惡現象。探索建立多元化矛盾糾紛化解體系,實現了「一控制兩下降」目標。安全監管責任進一步落實,全年未發生重大和特別重大安全事故。

(八)政府建設得到新加強。嚴格落實依法行政責任制,強化政府服務、績效評估和行政問責,行政行為進一步規範。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依法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聽取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的意見,辦理人大代表建議381件,政協提案653件。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全市四級政務服務體系基本建成,行政審批和服務事項實現了集中辦理、限時辦結,群眾滿意度進一步提高。政務公開深入推進,在45個市政府組成部門、直屬機構開展了部門預算公開。認真落實「一崗雙責」,加大審計監察力度,整治行業不正之風,政府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紮實有效,查處了一批違法用地、違規執法和亂收費等問題。

過去一年,我市其他方面的工作也取得了明顯進步。軍民融合、雙擁共建活動深入開展,第七次蟬聯「全國雙擁模範城」。計劃生育政策全面落實,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等事業加快發展,普法宣傳、外事僑務、民族宗教、參事、統計、文史、地方志、人防、檔案、氣象、防震減災、慈善、紅十字會等工作都取得新成績。特別要指出的是,省委、省政府對西安發展高度重視,繼2007年頒布支持西安率先發展11條政策措施之後,去年又將大西安建設列為全省創新發展的戰略重點,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所有這些都極大地鼓舞了全市人民建設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國際化大都市的信心。

各位代表!回顧過去一年的工作,我們所取得的一切成績,都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和社會各界有效監督、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團結拼搏、共同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中、省駐市單位,向駐西安部隊和武警官兵,向所有關心支持西安建設發展的海內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經濟總體規模仍然偏小,工業支撐作用還比較薄弱,現代服務業亟待進一步加強,經濟外向度和國際化水平與國際化大都市的標準還有很大差距;城鄉發展不均衡、不協調的問題仍然突出,縣域經濟相對滯後,城鎮化建設和城市的緩堵保暢、精細化管理等工作需要更加重視和加強,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公共服務均等化還需要加大力度;政府職能轉變還不到位,少數部門效能不高、作風不實、執行不力,個別政府工作人員消極腐敗的問題還不同程度地存在。對此,我們一定要採取切實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2013年工作要求和預期目標

201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前啟後的關鍵之年,也是為推進省市共建大西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的重要一年。根據市委十二屆二次全會的安排部署,2013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黨的十八大精神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按照「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緊緊抓住省市共建大西安的歷史機遇,牢牢把握穩中求進、加速趕超、勇於突破的工作基調,以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五項重點工作」為抓手,着力做大做強工業,着力擴大投資消費,着力統籌城鄉發展,着力加強生態建設,着力推進改革開放,着力改善民計民生,努力開創全面建設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國際化大都市的新局面。

做好今年的工作,關鍵要把握好三點:

——必須運用好省市共建大西安的若干政策措施。省市共建大西安,是省委、省政府從全面建設西部強省的戰略高度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也是我市加快推進國際化大都市建設的重要機遇和有效途徑。我們一定要抓住用好機遇,準確把握政策,積極創新工作,全力推進落實,努力實現良好開局。

——必須把握好穩中求進、加速趕超、勇於突破的工作基調。這既符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又符合省委、省政府對西安率先發展的要求,更符合西安的發展實際和人民群眾的迫切期待。面對當前依然複雜嚴峻的經濟形勢,我們一定要把中央、省市委的決策部署和工作要求貫穿於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堅持二三產業並舉,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發揮民間資本效用,確保全市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努力實現在全省率先、在西部爭先、在全國同類城市中躍升進位的目標。

——必須落實好事關發展全局的「五項重點工作」。渭北工業區建設、漢長安城遺址保護、秦嶺北麓生態環境建設、「八水潤西安」工程和公路交通樞紐建設,是我市着眼長遠、重點推進的五項重點工作,也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加快推進國際化大都市建設的重要部署。我們一定要舉全市之力,攻堅克難,狠抓落實,努力實現新起點上的新跨越。

綜合各方面因素,2013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12.5%左右;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6%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左右;技術成果交易額實現350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14%和15%;物價漲幅控制在4%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萬元生產總值能耗降低3.5%;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分別削減3.1%、2.3%、2.5%和5.0%。

三、2013年主要工作

(一)繼續實施「工業突破」戰略,不斷強化工業支撐作用。

全面推進渭北工業區建設。加快渭北大橫線、涇渭鐵路專用線以及供水、供電、供氣等重點基礎設施建設,着力抓好西安兵器產業基地、中航工業園、中航重機產業園等重點產業園區發展,力爭完成工業投資280億元以上。圍繞各組團主導產業定位,狠抓招商引資工作,加速形成產業聚集,年內力爭實現工業總產值1160億元。

大力發展先進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抓好比亞迪20萬輛汽車產能擴建、新舟700系列渦槳支線飛機、新一代大推力火箭發動機等重大工業項目,全力保障三星電子、強生等項目順利實施,積極推進華為全球交換技術中心、雲計算應用平台、西安測繪導航衛星應用產業基地等重點產業園建設。進一步強化科技對產業的支撐作用,促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力爭新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00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超過600億元。

切實加大對工業企業的扶持力度。按照「一企一策」的原則,加強對6戶過百億元企業和100戶重點企業的跟蹤服務。繼續實施「百戶中小企業成長工程」,落實加快區縣工業園區發展的《實施意見》,鼓勵、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力爭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0家。開展工業企業「退城入區行動」,年內完成主城區10戶工業企業的外遷任務。大力實施「工業投資倍增計劃」,抓好100個市級重點工業項目建設,力爭全市工業投資增長50%以上,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6%以上。

(二)抓投資、強三產、促消費,千方百計擴大內需。

加快推進重點項目建設。以保續建、保重點、保民生、利長遠為基點,實施455個市級重點建設項目,完成年度投資1238億元,力爭產業類項目投資占比達到50%以上,確保50個重點項目建成達效。全年完成城市建設投資285億元。優先保障重大產業項目、重大基礎設施和重點民生工程用地,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重點建設項目的信貸投入,爭取新增貸款超過1200億元,社會融資總量達到2200億元以上。根據國務院「新36條」,出台我市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的具體政策,支持民間資本進入交通、水利、市政、教育、醫療等領域。認真落實重點項目領導包抓、部門聯動、督查跟進制度,依法、及時解決項目規劃用地中的亂搭亂建問題,堅決整治強買強賣、強攬工程等不法行為,營造公平、有序的建設環境。

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認真落實《關於進一步加快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推進8個國家級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聚集區加快發展,全年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2.5%左右。繼續推進西安金融商務區建設,爭取各大金融機構在我市設立分支機構和服務研發中心,支持西安銀行、長安信託等本地金融機構創新發展。加快構建高水平公共物流信息服務和電子商務平台,重點抓好中西部商品交易中心、灃東西部國際車城和華南城二期等項目建設,着力打造區域現代商貿物流中心。強化科技服務業發展,重點培育50家技術研發、信息諮詢、檢驗檢測等科技服務機構。全面提升會展業,啟動歐亞經濟論壇綜合園區建設,全年舉辦規模以上展會活動150個。

着力提升旅遊文化產業發展水平。推進「朱雀-太平」、「翠華山-南五台」和道文化展示區創建5A級景區,加快臨潼鳳凰池景區建設,建成一批星級酒店和汽車旅館。嚴格執行帶薪年休假制度,擴大實施旅遊惠民政策。利用高鐵開通的有利條件,積極做好旅遊宣傳推介工作。力爭年接待海外遊客126.5萬人次、國內遊客8800萬人次,實現旅遊業總收入760億元以上。開工建設阿房宮遺址公園,全力做好絲綢之路申遺工作。適時啟動「皇城坊」等歷史文化街區的改造提升工程,加快西安文化商務區、雁翔路國家級文化產業聚集區等重要文化產業板塊建設。促進文化與科技、金融、商貿的深度融合,積極培育文化產業領軍企業,全年實現文化產業增加值增長25%以上。

積極促進社會消費。鞏固汽車、家電等熱點消費,擴大家政服務、文化教育、旅遊休閒、醫療保健等服務性消費,推動消費結構升級。鼓勵開元、民生、世紀金花等大型商貿零售企業,利用實體店優勢,加強網絡消費支付平台建設,擴大「網購」市場份額。改造提升傳統商圈,完善城市新區商業設施,新增限額以上商貿流通企業80家。繼續抓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鎮超工程」和農產品流通綜合試點,推進農村商貿服務中心建設,着力擴大農村消費。

(三)深入開展城市精細化管理年活動,全面提升城市綜合功能。

認真落實《西安市城市精細化管理工作實施方案》。進一步強化落實區級政府和開發區管委會的城市管理權限和責任,實現市區兩級數字化城管系統聯網運行,形成「以區為主、市級考核、市區聯動」的城市管理新機制,着力解決「看到管不到、管到看不到」的問題,不斷提升城市管理效能。積極開展城市交通秩序整治活動,着力解決交通違法、占道經營、車輛亂停亂放、街頭散發小廣告等城市頑疾,嚴禁開挖新建成的道路,嚴格控制施工占道面積和工期。持續加大對渣土車運營秩序、城中村等城市管理難點問題的整治力度,提高城市保潔水平,完善城區道路和重點區域景觀的照明改造,全面完成年度20項重點整治任務,努力在「做美城市」上取得新突破。

繼續實施緩堵保暢工程。着力加強公路交通樞紐建設,規劃建設境內四條國道連接工程,加快實施國道108、省道107關中環線一級公路擴能改造,開工建設大西安環線。全面推進地鐵建設,9月底開通運營一號線,年內基本完成二號線南段,加快建設三號線,力爭開工四號線全線和六號線試驗段,啟動建設連接臨潼、草堂的城市軌道交通。進一步完善城市路網結構,實施南門交通綜合治理、太白南路立交等31個城市交通改善項目,改造、拓寬、打通一批城市道路交叉口、擁堵點和斷頭路,新建公共停車位8000個。以「公交都市」試點建設為抓手,進一步優化、調整公交線網和站點布局,逐步實現軌道交通、常規公交、慢行交通無縫銜接。

進一步完善市政公共設施。抓好城市供水管網改造等7個續建項目和西南郊水廠等4個新建項目,實施二馬路、自強路等雨水管道建設改造工程,建成一污二期等3個污水處理廠,完成全市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任務,啟動實施南二環高壓線落地和戶縣750、南二環330千伏變電站等項目,不斷增強城市保障能力。加快推進小寨、土門、三橋、幸福林帶、漢城湖景區、紡織城和北客站周邊區域等七大城市片區開發,着力打造集商貿、文化、旅遊、居住為一體的城市片區改造新亮點。爭取啟動西安火車站改擴建項目,安排實施8個整片及零星棚戶區改造,完成18個村的整村拆除和3.1萬人的回遷安置。

(四)加大統籌工作力度,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

支持區縣做大做強。按照「一類一策」的原則,出台支持區縣發展的政策措施,促進區縣差異化、均衡化發展。

支持新城、碑林、蓮湖等中心城區轉型發展。大力發展總部經濟、樓宇經濟等新型經濟形態,加快解放路、東大街、鐘鼓樓廣場等傳統商圈提檔升級,打造一批特色文化商業街區,實現由傳統產業向現代產業、老舊城區向宜居城市的轉變,成為西安古代文明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最具代表性區域。

支持雁塔、未央、灞橋、長安四區率先發展。加大對各區特色產業園區的扶持力度,加快太華路、堡子村商圈改造和常寧、洪慶新城建設,全面提升區域綜合經濟實力,成為新型城市化建設的示範區和先導區。

支持閻良、臨潼、戶縣和高陵跨越發展。落實好支持副中心城市的16條政策措施,加快閻良航空大世界、臨潼新豐工業園和戶縣工業園建設,支持高陵創建全國百強縣,實現區縣經濟總量和增速雙提升,成為全市重要的經濟增長極和統籌城鄉發展的樣板區。

支持周至縣和藍田縣借力發展。強化對口幫扶,重點支持周至集賢產業園、藍田西北家具工業園和縣城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生態補償機制,發展生態旅遊和文化產業,打造西安綠色屏障和旅遊強縣。

充分發揮「五區一港兩基地」的輻射帶動作用。強化開發區與行政區的融合發展,實現基礎設施共建、公共資源共享、發展成果共惠。鼓勵開發區跨區域開展合作,建立開發區與區縣產業園聯動共建機制,切實在項目、招商和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給予區縣實質性幫扶,逐步實現開發區與區縣配套發展、錯位發展、協同發展。

切實提高城鎮化水平。認真做好第四輪城市總體規劃修改工作,做到與大西安規劃相銜接,有效控制和引導城市空間環境建設。堅持集約、智能、綠色、低碳的新型城鎮化理念,以3個副中心城市、5個城市組團、6個省級重點示範鎮和3個文化旅遊古鎮建設為重點,合理引導產業發展和人口聚集。加快實施縣城、集鎮擴容改造及區縣產業園配套提升工程,不斷完善城鎮綜合服務功能。依託小城鎮,規劃建設30個新型農村社區,促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年內完成14.8萬人的「農轉居」任務。

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大力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加大農業科技創新和服務力度,抓好秦嶺北麓都市現代農業示範區等一批重點產業園區建設,認定扶持10個市級農業園區,新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0家。加強產銷銜接,規劃建設一批農產品批發市場,逐步解決農產品「賣難」和市民「買貴」問題。不斷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完成413個新農村重點村建設任務,加快繞城高速周邊和環山路沿線村莊的改造提升,解決25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

深入開展扶貧攻堅年活動。將扶貧開發與生態移民搬遷、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和發展都市農業有機結合起來,建立條塊結合、市縣聯動、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扶貧工作新機制。推進「兩聯一包」扶貧工作,實施70個整村推進項目,啟動2萬人的移民搬遷項目,解決7萬低收入人口脫貧問題,年內基本消除絕對貧困。

(五)積極實施生態文明工程,努力建設和諧美麗西安。

紮實做好秦嶺北麓生態環境建設。認真落實《秦嶺北麓西安段淺山區保護利用規劃實施方案》,分等級、分階段抓好48個峪口的保護整治工作,停止審批採礦權和一切有損生態環境的開發項目。加快實施新環山路照明、綠化工程和老環山路連接改造工程,儘快形成長安大道、子午大道和環山路景觀長廊。深入開展「感恩秦嶺」系列主題文化活動,加強秦嶺國家植物園、終南山世界地質公園等旅遊景區的開發推介,提升景區內涵和管理運營水平。

大力實施「八水潤西安」工程。以水源地建設為重點,加快推進水系治理,做好黑河水庫二期移民工作,切實改善城市水生態環境,確保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在96%以上,新增城市生態水面2000畝。完成昆明池水利工程一期規劃編制,啟動2平方公里水域面積的池區建設。完成渭河堤防工程,推進景觀綠化和濕地保護,滻灞國家生態濕地公園5月建成開放。啟動護城河、滻河綜合治理。加快李家河水庫及黑河、灞河平原段等重大水利項目建設,推動涇河、石川河等中小河流治理,不斷提高防汛減災能力。

加快生態宜居城市建設。開展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和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工作,實施城市各組團之間的生態隔離綠帶建設,提升三環路、大慶路等林帶的生態服務功能,新增城市綠地面積445萬平方米,完成造林面積5萬畝。推進漢長安城國家大遺址保護特區建設,完成重點遺址區本體保護工程展示,紮實做好申遺區域的水系、綠地和路網恢復工作,7月底前未央宮前殿遺址公園建成開放。強化揚塵、機動車尾氣污染防治,加大燃煤鍋爐拆改工作力度,PM10和PM2.5較上年均下降8%。紮實推進水污染防治,建設廢舊物資回收和中水利用體系,有效降低資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加強防災預警體系建設,提高氣象、地質、地震災害防禦能力。

(六)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聚集趕超發展的動力和活力。

增強創新驅動發展能力。促進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建立健全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機制,支持企業建設高水平研發中心和重點實驗室。加強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和公共科技服務平台建設,深化科技與金融結合試點,支持高新區、灃東新城聯合建設國家級統籌科技資源改革示範區。提升西安科技大市場功能,加快中科院、西北有色院等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建設,全年技術成果就地轉化達到30%。深入實施人才強市戰略,支持科技人員領辦、創辦企業。

積極推進重點領域改革。繼續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加快資產重組和產業整合。全面完成各試點鎮的農村產權改革任務,力爭所有涉及產權制度改革的區縣全部建成農村產權交易服務中心。探索建立土地流轉管理新機制,全年新增流轉土地5.2萬畝。支持高陵整縣推進統籌城鄉改革試點。在全市範圍內推行大學區管理體制改革,不斷完善民辦學校初中招生制度。深入推進縣區級公立醫療機構綜合改革。全面推進社會管理創新工作,健全街道(鎮)、社區(村)兩級社會管理服務體系,加強「兩新組織」管理,改進流動人口服務。

不斷提高經濟外向度和國際化水平。切實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做好簽約項目的跟進落實,力爭全年實際利用外資30億美元,實際引進內資1260億元。依託綜合保稅區,完善出口加工區功能,推動大通關、大物流和大外貿平台建設。加快打造中國服務外包研發設計中心和人才培養高地建設,擴大軟件和集成電路設計、創意產業等離岸服務外包業務發展。優化對外開放環境,加強與絲綢之路沿線城市的合作交流,促進區域協同發展,力爭年內增開2條國際航線。完善城市涉外綜合服務功能,增加雙語服務內容,健全境外人員就業管理和社會保障服務體系,着力抓好西安國際學校、高新國際學校擴建工作,加快建設高新南山國際社區。全力辦好2013歐亞經濟論壇和中國國際通用航空大會等國際性會議,進一步擴大西安的國際影響力。

(七)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增強市民的幸福感。

大力實施民生工程。堅持以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為目標,紮實辦好10件惠民實事,確保全年財政總支出的80%和新增財力的80%用於民生。繼續實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新建、改擴建標準化幼兒園93所。推進校車工程試點。在符合條件的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全面實施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抓好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加大社區全科醫生培養和配置力度,開展城鄉居民大病保險試點,加強結核病、艾滋病等重大傳染病的防治工作,完成西部創傷急救中心、市精神衛生中心和市結核病醫院的新建、遷建。推進「母親健康工程」和「優生促進工程」,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5%。以內。嚴格食品安全監管,深入實施系列「放心工程」,新增群眾廚房放心食品店260個,建立社區蔬菜銷售網點300個。紮實推進文化惠民工程,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積極開展群眾性體育活動,辦好市十五屆運動會,新建、更新全民健身路徑100個,建設農民健身工程700個。

着力完善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1萬人,轉移農村勞動力65萬人。不斷完善覆蓋城鄉的社會救助體系,實現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開工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8.45萬套,新增租金補貼3000戶。提高參合農民醫療保障水平,人均年籌資標準提高到365元。加快曲江老年服務中心建設,鼓勵和引導社會資金投資建設各類養老機構。繼續在100個社區開展養老服務示範活動,在100個村開展養老服務試點。落實惠民殯葬政策,加快公益性公墓建設,確保市殯儀新館6月底前投入使用。

全力維護社會穩定。深化「平安西安」建設,構建社會治安立體防控體系,提高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能力。建立健全適應新形勢的信訪工作體制機制,重視網絡輿情的研判、引導和處置,依法解決群眾合理訴求。以服務群眾為核心,全面建設和諧社區。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堅決杜絕重大安全生產事故發生。廣泛開展「六五」普法,積極實施法律援助。深入開展雙擁共建活動,紮實做好優撫安置工作。繼續做好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外事僑務、民族宗教、參事、統計、文史、地方志、人防、檔案、慈善、紅十字會等工作。

(八)堅持改進工作作風,進一步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堅持依法科學民主決策。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完善市政府常務會學法制度,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進行決策的能力。始終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和集體討論決定,作為重大決策的必經程序,提高政府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強化社會輿論監督,加強和完善政府新聞發言人制度,積極回應市民關切和社會關注。深入推進政務公開,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堅持把抓落實放在政府工作首位。認真踐行「嚴、准、細、實、快」的工作標準,真抓實幹,敢於開拓,勇於擔當,堅持把工作的着力點放在研究解決影響發展的重大問題上、放在解決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上,決不允許敷衍塞責、推諉扯皮,決不允許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堅決整治行政不作為、亂作為、慢作為等問題,確保各項工作任務落實到位。

堅持從嚴治政、清廉從政。堅決貫徹中央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群眾的八項規定及省委實施意見和市委22條措施。加強和改進調查研究,切忌走過場、搞形式主義。重點整治庸懶散奢等不良風氣,切實改進文風會風,減少應酬和不必要的事務,把更多時間和精力用在工作上。嚴格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強化行政問責、審計監督和效能監察,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規範政府採購和招投標行為,堅決懲治腐敗,嚴肅查辦違法違紀案件,努力營造清正、清廉、清明的良好政風。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工作,任務艱巨,責任重大。讓我們以黨的十八大精神為指引,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搶抓機遇,真抓實幹,努力把各項事業不斷推向前進,攜手共創全市人民更加殷實、更加幸福、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