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黑龍江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辦法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黑龍江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辦法
制定機關:黑龍江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黑龍江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辦法在維基數據編輯
法律位階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性法規在維基數據編輯
立法機關黑龍江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在維基數據編輯
有效區域黑龍江省在維基數據編輯
收錄於 國家法律法規數據庫在維基數據編輯

黑龍江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

民族區域自治法》辦法

(2007年10月12日黑龍江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

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通過)

  

第一條 為推動民族自治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和《國務院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若干規定》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上級國家機關應當依法履行職責,尊重和保障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機關的自治權,增進民族團結,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

  第三條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應當維護國家法制統一,保障憲法和法律在本地方的遵守和執行。

  第四條 上級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指示,應當適合民族自治地方的實際情況,有利於民族自治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如有不適合民族自治地方實際情況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可以報經該上級國家機關批准,變通執行或停止執行;該上級國家機關應當在收到報告之日起六十日內給予答覆。

  第五條 省人民政府應當在職權範圍內比照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的有關政策,在財政、金融、農林、水利、科技、教育、文化、衛生和人才培養、扶貧開發、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扶持民族自治地方加快經濟和社會事業的發展。

  第六條 省人民政府對民族自治地方實行計劃、財政單列。

  省人民政府、轄有民族自治地方的市人民政府(以下簡稱上級人民政府)及其職能部門在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時,應當有推動民族自治地方加快發展的目標和任務的專門規定,並有相應的保障措施。

  民族自治地方應當在國家計劃和規劃指導下,依法制定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規劃,自主安排和管理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事業。

  第七條 上級人民政府及其職能部門應當優先安排民族自治地方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適當增加用於民族自治地方基礎設施建設的財政性建設資金、其他專項建設資金和政策性銀行貸款的比重。

  上級人民政府及其職能部門對在民族自治地方安排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需要民族自治地方承擔配套資金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免除配套資金的照顧。

  第八條 上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應當支持民族自治地方財政,保證民族自治地方的國家機關正常運轉、財政供養人員工資按時足額發放、基礎教育正常經費支出。

  民族自治地方執行國家調整工資、津貼等政策增加的財政支出,由省財政按規定給予補貼。

  第九條 上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應當根據經濟發展和財政收入增長狀況,通過一般性財政轉移支付、專項財政轉移支付、民族優惠政策財政轉移支付以及國家確定的其他方式,充分考慮民族自治地方的公共服務支出成本差異,逐步加大對民族自治地方財政轉移支付力度。

  上級人民政府及其職能部門各種專項資金的分配,應當向民族自治地方傾斜。

  民族自治地方因執行上級人民政府減免稅政策造成的財政減收,上級財政在計算轉移支付時應當給予補助。

  第十條 民族自治地方結合本地實際情況,編制財政預決算,調劑收支,自行安排使用收入的超收和支出的節餘資金,在財力保證不了正常收支平衡時,由上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給予補助。

  第十一條 上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應當設立並安排少數民族發展資金和民族工作經費,資金規模隨着經濟發展和財政收入的增長逐步增加。

  第十二條 上級人民政府及其職能部門應當對民族自治地方的社會保障事業予以扶持,在分配國家和省財政對社會保障方面的補助經費時,根據民族自治地方實際需要給予傾斜。

  第十三條 上級人民政府及其職能部門應當逐步提高財政扶貧資金、以工代賑資金、扶貧信貸資金用於民族自治地方的比例;在保證資金安全的前提下,放寬對民族自治地方扶貧開發項目的貸款條件,延長貸款期限。

  第十四條 民族自治地方人民政府在執行國家稅法時,除應由國家統一審批的減免稅收項目以外,對屬於地方財政收入需要從稅收上加以照顧和鼓勵的,經報請省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實行減稅或免稅。

  第十五條 上級國家機關應當鼓勵民族自治地方發展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因地制宜地發展中小企業,並在投資、金融和稅收方面給予支持。

  第十六條 上級國家機關應當支持經濟發達地區與民族自治地方開展經濟技術協作和多層次、多方面的對口支援,引導企業、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以及社會各方面力量加大對民族自治地方的支持力度。

  第十七條 上級人民政府及其職能部門應當在資金、技術、物資、信息及流通服務等方面,重點扶持民族自治地方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發展現代農業、綠色食品產業和畜牧業。

  第十八條 上級人民政府及其職能部門應當支持民族自治地方優先合理開發開採本地資源。在民族自治地方開採石油和天然氣實現的增值稅和資源稅,地方留成部分按照省有關規定執行。

  上級人民政府財政部門應當將民族自治地方上劃增值稅增量的80%,通過轉移支付返給民族自治地方。

  第十九條 上級人民政府及其職能部門應當優先安排民族自治地方的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等工程建設項目。對民族自治地方為國家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做出貢獻的行為,政府應當給予一定的獎勵。

  上級人民政府及其職能部門在民族自治地方提取的育林基金,應當全額返還民族自治地方,專項用於林業發展。

  第二十條 上級人民政府應當將民族自治地方的旅遊業發展納入旅遊總體規劃,對民族自治地方旅遊業資源的開發、利用和保護、旅遊景點的建設等方面給予重點扶持。

  第二十一條 上級人民政府及其職能部門應當建立生態補水的補償機制。在民族自治地方境內濕地水資源嚴重緊缺、影響生態安全時,給予協調進行生態補水。

  第二十二條 上級人民政府及其職能部門應當支持民族自治地方進行技術創新和科學普及,使其享受中央財政設立的科學基金、科技計劃經費等專項補助經費。上級財政設立的科技專項經費應當適當照顧民族自治地方。

  第二十三條 轄有民族自治地方的市人民政府的領導人員中應當按照有關規定配備少數民族幹部。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及其工作部門應當配備實行區域自治的民族和其他民族領導幹部,合理配備實行區域自治的民族和其他少數民族的工作人員。在公開選拔、競爭上崗配備領導幹部時,應當劃出相應的名額和崗位,定向選拔少數民族幹部;在換屆選舉時,應當依法和按照有關規定配齊、配強少數民族幹部。

  第二十四條 民族自治地方在錄用、聘用國家工作人員時,應劃出適當比例職位招錄實行區域自治的民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公民,考試時可以使用當地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具體辦法由錄用、聘用主管部門會同民族工作部門制定。

  在民族自治地方的企業、事業單位招收人員時,應當優先招收當地少數民族公民。

  第二十五條 上級人民政府及其職能部門應幫助民族自治地方從當地少數民族中培養各級幹部、各類專業人才和技術工人;根據民族自治地方的需要,採取多種形式調派適當數量的教師、醫生、科學技術和經營管理人員參加民族自治地方的工作,並對他們的生活待遇給予適當照顧。

  第二十六條 上級人民政府及其職能部門應當指導和幫助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機關制定人才開發計劃和優惠政策,培養和引進各類專業人才,鼓勵各級各類人才到民族自治地方發展、創業。

  當地人民政府應當對到民族自治地方工作的漢族和其他民族人才的家屬和子女在就業、就學以及生活等方面給予照顧,為他們提供優惠便利的工作和生活條件。

  第二十七條 上級人民政府及其職能部門應當扶持民族自治地方發展幼兒教育、義務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促進農村基礎教育、成人教育、職業教育統籌發展。

  上級人民政府及其職能部門在分配教育專項資金時,對民族自治地方給予傾斜和照顧。

  上級人民政府及其職能部門應當支持民族自治地方重點辦好寄宿制學校,擴大貧困寄宿生的補助範圍,提高補助標準。

  第二十八條 上級人民政府及其職能部門應當幫助民族自治地方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和民族學校管理者的培訓,把培養、培訓雙語教師作為重點,鼓勵高校畢業生到民族學校任教。

  第二十九條 上級人民政府及其職能部門在安排文化專項經費時,應當重點向民族自治地方傾斜,加大對民族自治地方歌舞團、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鄉(鎮)文化活動中心等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保證人員編制,增撥專項經費,有計劃地培養民族藝術骨幹人才,開展民族民間文化的搶救保護和開發利用工作。

  第三十條 省人民政府應當設立民族醫藥衛生專項經費,加強民族醫藥的研發利用和農村公共衛生工作。

  第三十一條 上級人民政府及其職能部門應當對民族自治地方在體育場館建設、發展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和開展全民健身活動經費投入等方面給予照顧。

  第三十二條 各級人民政府民族工作部門對本辦法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每年將執行情況向同級人民政府報告,並提出意見和建議。

  第三十三條 本辦法自2007年12月1日起施行。

本作品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地方性法規。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所以屬於公有領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