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麵包與和平運動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麵包與和平運動
作者:李大釗
(署名:守常
1917年3月25日
原載《甲寅》日刊

  三載以還,世之理想中為歐戰執和平運動之勞者,多期諸北美合眾國。近以德國潛艇戰之橫暴,美人亦已按劍而起,即酷愛和平之吾國民,亦不能不仗義執言,終竟踵美之後與德國斷交,則此後對於歐戰執和平運動之勞役者,乃在交戰國國民腹中缺位之麵包。

  俄國亦既以麵包革命聞矣!雖其發動之原因,固有多端,而麵包之缺乏,已足因之以證實。今德、奧又以麵包騷動告矣!似此枵腹之民,驅之應戰,其何能久?即令其愛國心視愛生命、愛麵包之心絕強,亦將以朝為鬥士夕為餓殍,使之不欲歸於和平而不得。此麵包之於和平運動,所以有莫大之權威也!

  他國姑且弗論,茲僅就德國言之。初各國謀以四面之封鎖,斷其咽喉,以謂將來之饑饉,必足以困之矣。而德於過去二載余間,以其與聯合軍戰以上之努力與糧食問題相鏖戰,其結果乃能反乎各國之所預期。去年雖不幸喪其有秋,亦奮力使之不以饑饉而罷戰。究其原因,殆有四焉:

  • (一)德國之於糧食,本為大部足由本國自給之國也;
  • (二)自開戰之初,即以國家之權力行調節食糧之非常手段也;
  • (三)能以其文明之特徵,巧行代用品之製造也;
  • (四)竭力由占據地域,徵發餉糈也。總此四端,德人始能堅忍耐戰以至於今日,論其成績,不可謂不著矣,但此後聯合軍封鎖之網將益嚴密,遲早不可知,終有德人不能堪其苦痛之一日,此即麵包解圍之期至矣,今豈猶非其時乎?

  昨閱胡適君之《藏暉箚記》,見其題西報諷刺畫詩云:「為計三年蓄,朝朝減帶圍;但能捷報至,真可以忘飢。」畫為一飢夫,已現瘠枯之狀,頻自縮束其腰帶,蓋諷德人之忍飢應戰也。今則三年之蓄垂垂盡矣,戰場之捷報頻頻至矣,而此枵腹從戎者之帶圍究能消幾度減?此望梅止渴之捷音究能常使之忘飢,以維持其生命否乎?據德國糧食總監巴脫慈奇氏之報告云:「去年馬鈴薯(戰時麵包原料之主要品)收穫不良,僅得二千一百萬噸,視前年之得五千二百萬噸者,以之換算其代用目的物之穀類,今年當較去年有二百萬噸之不足。」則德國麵包問題之迫切,可得而知矣!然則今昨傳聞柏林市民因糧食缺乏起大暴動,不為無因也。

  交戰國間之不能足食,大抵相去不遠,和平之曙光,必將昭發於麵包問題。果由是而能解人類曠古未有之戰禍,吾人當為人類向麵包而鳴其感謝。為之狂呼曰:神聖之麵包!權威之麵包!和平之麵包!仁愛之麵包!

這部作品在1929年1月1日以前出版,其作者1927年逝世,在美國以及版權期限是作者終身加80年以下的國家以及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這部作品也可能在本國本地版權期限更長,但對外國外地作品應用較短期限規則的國家以及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