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遙感數據即得即用(Ready To Use,RTU)地理格網產品規範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遙感數據即得即用(Ready To Use,RTU)地理格網產品規範
作者:焦偉利 龍騰飛 何國金 王威 張兆明 王桂周 彭燕
2020年5月29日
本作品收錄於《中國科學數據
焦偉利, 龍騰飛, 何國金, 等. 遙感數據即得即用(Ready To Use,RTU)地理格網產品規範[J/OL]. 中國科學數據, 2020. (2020-05-26). DOI: 10.11922/csdata.2020.0028.zh.


摘要&關鍵詞[編輯]

摘要:遙感影像是一種平面柵格數據,以一定的地圖投影方式反映地球表面的表象。常規的標準遙感影像分幅產品是以一定的規則按照景來分幅的,不同的衛星影像,景的分幅和編碼規則不同。遙感影像的景沒有完全與地球上的地理坐標對應。為了使長時序影像更容易查詢、分析和管理,本文提出遙感影像即得即用(Ready To Use,RTU)地理格網產品,即將全球影像按照定義的格網系統剖分為具有統一規則和屬性的數據格網。規定了遙感影像按照經緯坐標格網和直角坐標格網的分幅與編碼方法和RTU地理格網產品規範,適用於不同空間分辨率的遙感影像按照不同投影地理格網的分幅與編碼和RTU地理格網產品的生產。RTU地理格網產品具有使用靈活、格網編碼與空間地理坐標相一致,可以按照空間維和時間維建立數據立方體,形成空間和時間上的連續產品,便於用戶直接進行空間分析和應用。本規範為遙感影像共享和遙感信息整合提供以地理格網為單元的空間參照,可用於長時序、不同空間分辨率的遙感影像的綜合分析和應用。

關鍵詞:遙感數據;即得即用(Ready To Use,RTU)產品;地理格網;分幅;編碼

Abstract & Keywords[編輯]

Abstract: Remote sensing image is a kind of plane grid data, which reflects the surface of the earth in a certain map projection way. Normal standard remote sensing data are divided into scenes according to certain rules. Different satellite data have different framing and coding rules. The scene of remote sensing data does not correspond to the geographical coordinates of the earth. The Ready To Use (RTU) geogrid product of remote sensing data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in order to make the long-time sequence image easier to query, analyze and manage. That is, the global image is divided into data grids with resolution, corner coordinates, grid size, product type and other attributes according to the defined grid system. This specification specifies the division and encoding methods of remote sensing image according to longitude and latitude grid and Cartesian coordinate grid, and RTU geogrid product, which are applicable to different resolution remote sensing image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projection geographically dissecting and encoding, and the production of RTU geogrid products. RTU geogrid products are flexible in use, and the geographical coordinates is consistent with geocoding. Data cubes can be built according to spatial and timely dimensions to form continuous products in space and time, which is convenient for users to directly carry out spatial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This specification provides spatial reference based on geographic grid for remote sensing image sharing and remote sensing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which can be used for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of remote sensing images with long time sequence and different spatial resolution.

Keywords: remote sensing data; RTU (Ready To Use) product; geographic grid; gridding; encoding


1 範圍[編輯]

本標準規定了多種地圖投影的遙感影像的地理格網的劃分與編碼方法和RTU地理格網產品規範。

本標準適用於遙感影像產品的地理格網分幅與編碼,為遙感影像共享和遙感信息整合提供以格網為單元的空間參照,並可用於遙感影像地理格網產品生產。

2 術語與定義[編輯]

2.1 格網 grid[編輯]

由兩組或多組曲線集所組成的網絡,曲線集合中的曲線按某種算法相交。

註:曲線集把空間分割成格網單元[1]

2.2 格網單元 grid cell[編輯]

構成格網系統中某級格網的基本單位[2]

2.3 地理格網 geographic grid[編輯]

按照一定的數學規則對地球表面進行劃分而形成的格網[2]

2.4 經緯坐標格網 geographical graticule[編輯]

按一定經緯度間隔對地球表面進行劃分而形成的格網[2]

2.5 直角坐標格網 rectangular grid[編輯]

將地球表面區域按數學法則投影到平面上,按一定的縱橫坐標間距和統一的坐標原點對地表區域進行劃分而構成的格網[2]

2.6 格網編碼 grid encoding[編輯]

按照一定規則,賦予格網單元惟一標識代碼的過程[2]

2.7 即得即用產品ready to use product(RTU)[編輯]

按一定的標準處理的,便於用戶直接分析和應用的一系列高級遙感數據產品。

2.8 數據格網 tile[編輯]

具體影像數據的剖分格網。

2.9 RTU地理格網產品RTU geogrid product[編輯]

按照一定空間基準和地理格網對遙感數據進行分幅和編碼,形成具有統一規則和屬性的系列遙感即得即用格網產品。這類產品可直接組成時空數據立方體,便於多源、多尺度、長時序遙感數據的高效存取和時空分析。

2.10 質量標識 quality attribute(QA)[編輯]

隨數據產品一起提供的數據質量標識信息,以波段的形式存在。可用於確定產品的每個像素是否適合某種用途或應用。例如像元質量缺陷或無效像素、雲、雪等標識。

3 坐標系統及地圖投影[編輯]

3.1 坐標系[編輯]

採用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CGCS2000),比例尺小於1:10 000的影像也可以採用WGS84坐標系。

3.2 地圖投影[編輯]

小比例尺大尺度(全球或全國)影像建議採用經緯度坐標。平面直角坐標投影依據尺度及地面分辨率採用不同地圖投影,具體建議如下:

①全球尺度投影建議採用正弦曲線等面積偽圓柱投影(Sinusoidal),中央經線為0°。

②中國區域尺度投影建議採用阿爾伯斯等面積割圓錐投影(Albers),中央經線105°,兩條標準緯線為25°和47°。

③地面分辨率優於100 m或東西跨度小於1000 km的影像建議採用UTM投影。

④極地區域建議採用蘭伯特等積方位投影(Lambert Azimuthal Equal-Area)。

4 經緯坐標格網[編輯]

4.1 經緯坐標格網概述[編輯]

經緯坐標格網面向大範圍(全球或全國),適用於較概略表示信息的分布和粗略定位的應用。經緯度格網採用赤道和本初子午線的交點為原點。經緯度坐標格式按照度、分、秒格式表達。經緯坐標格網按經差、緯差分級。代碼由格網間隔代碼、南北半球代碼、緯度代碼、東西半球代碼、經度代碼組成。圖1為全球10°×10°經緯度格網分幅與編碼示意圖。


圖片

圖1 全球10°×10°經緯度格網分幅與編碼


4.2 經緯坐標格網分級[編輯]

分級規則:各層級的格網間隔為整數倍關係,同級格網單元的經差、緯差間隔相同。經緯坐標格網基本分為6級。

4.3 經緯坐標格網編碼[編輯]

經緯坐標格網編碼如下:

格網間隔代碼+南北半球代碼+緯度代碼+東西半球代碼+經度代碼。

格網間隔代碼依據表1所列的格網間隔用2位數字碼表示,不足2位的在前面補0。如格網間隔1′時表示為01,格網間隔10″時,表示為10。間隔單位代碼用D表示以度為單位、M表示以分為單位、S表示以秒為單位。


表1 經緯坐標格網分級

格網間隔 10°×10° 1°×1° 10′×10′ 1′×1′ 10″×10″ 1″×1″
格網名稱 十度 一度 十分 一分 十秒 一秒
格網編碼 N* E** N** E*** N*** E**** N**** E***** N***** E****** N****** E*******


南北半球代碼用1位字母碼表示,用N表示北半球,S表示南半球。

緯度代碼數值和長度依據表1所列的格網間隔確定,數字碼為緯度值除以格網間隔值向下取整。如格網間隔1°時,緯度代碼為緯度值向下取整;格網間隔10』時,緯度代碼為在1°代碼基礎上添加10′的數字碼,10′碼為緯度的分除以10後向下取整,依此類推。具體公式為:int(|緯度/格網間隔|)。

東西半球代碼用1位字母碼表示,用E表示東半球,W表示西半球。

經度代碼比緯度代碼多一位,編碼方式與緯度代碼相同。即int(|經度/格網間隔|)。

例:某點位於75°41′15″N,143°02′35″E,其

        10°×10°   十度格网代码为:10DN7E14        
       1°×1°      一度格网代码为:01DN75E143        
       10′×10′    十分格网代码为:10MN754E1430            
       1′×1′    一分格网代码为:01MN7541E14302            
       10″×10″    十秒格网代码为:10SN75411E143023            
       1″×1″    一秒格网代码为:01SN754115E1430235            

5 平面直角坐標格網[編輯]

5.1 平面直角坐標格網概述[編輯]

直角坐標格網與所採用的地圖投影密切相關,投影相同,格網的平面坐標和編碼相同,投影不同,格網的平面坐標和編碼不同。

正弦曲線投影格網: 小比例尺全球尺度影像建議採用正弦曲線等面積偽圓柱投影(Sinusoidal),原點為赤道和本初子午線的交點。格網分幅與編碼示意如圖2所示。


圖片

圖2 正弦曲線投影千公里格網示意圖


阿爾伯斯投影格網: 中國區域尺度影像建議採用阿爾伯斯等面積割圓錐投影(Albers),原點為赤道和105°中央經線交點,兩條標準緯線為25°和47°。格網分幅與編碼示意如圖3所示。


圖片

圖3 阿爾伯斯投影千公里格網示意圖


UTM投影格網: 地面分辨率優於100 m的影像建議採用6°分帶的UTM投影。格網分幅與編碼示意如圖4所示。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4 UTM百公里格網示意圖


蘭伯特等積方位投影格網 :極地區域建議採用蘭伯特等積方位投影(Lambert Azimuthal Equal-Area),原點為南極點或北極點。格網分幅與編碼示意如圖5所示。


圖片

圖5 北極蘭伯特等積方位投影百公里格網示意圖


直角坐標格網代碼主要由投影代碼、南北半球代碼、縱坐標格網代碼、東西坐標代碼(或投影帶號代碼)、橫坐標格網代碼組成。

5.2 直角坐標格網分級[編輯]

分級規則:各級格網的間隔為整數倍關係,同級格網單元在X、Y方向的間距相等。

直角坐標格網系統根據格網單元間隔分為6級,以千公里格網單元為基礎,按10倍的關係細分,如表2所示。


表2 直角坐標格網系統分級

格網間隔(單位: m) 1 000 000 100 000 10 000 1 000 100 10 1
格網名稱 千公里格網 百公里格網 十公里格網 公里格網 百米格網 十米格網 米格網
格網名稱代碼 A B C D F G H


5.3 直角坐標格網編碼方法[編輯]

平面直角坐標格網代碼組成如下:

投影代碼+南北坐標代碼+縱坐標格網代碼+東西坐標代碼(或投影帶號代碼)+橫坐標格網代碼。

投影代碼為1位數字碼。1-正弦曲線等面積偽圓柱投影(Sinusoidal),2-阿爾伯斯等面積割圓錐投影(Albers),3-UTM投影,4-北極蘭伯特等積方位投影(Lambert Azimuthal Equal-Area),5-南極蘭伯特等積方位投影(Lambert Azimuthal Equal-Area)。

南、北坐標代碼採用1位字母碼。原點以南坐標用「S」表示,原點以北坐標用「N」表示。

東、西坐標代碼採用1位字母碼。原點以東坐標用「E」表示,原點以西坐標用「W」表示。東西坐標代碼不適用於有坐標平移的投影。

投影帶號代碼用於UTM投影,採用2位數字碼表示。UTM投影採用6°分帶,全球共分60帶,投影帶號代碼為01-60。

縱坐標格網代碼與橫坐標格網代碼為選用的層級格網間隔字位數值向下取整。即:int(|坐標值/間隔值|)。具體為:

千公里格網代碼由坐標值千公里字位數值向下取整構成。

百公里格網代碼由坐標值百公里字位數值向下取整構成。

十公里格網代碼由坐標值十公里字位數值向下取整構成。

公里格網代碼由坐標值一公里字位數值向下取整構成。

百米格網代碼由坐標值百米字位數值向下取整構成。

十米格網代碼由坐標值十米字位數值向下取整構成。

米格網代碼由坐標值一米字位數值向下取整構成。

例:某點位於39°55′N, 116°30′E,其正弦曲線投影橫坐標值為9960467.2 m,縱坐標值為 4420276.2 m;阿爾伯斯投影(中央經線為105°,雙標準緯線為25°、47°)橫坐標值為964574.1 m,縱坐標值為4346377.1 m;UTM投影6°分帶帶號為50,橫坐標值為 457268.2 m,縱坐標值為4418627.7 m。不同投影格網代碼如表3所示。


表3 直角坐標格網編碼

格網名稱(編號) 千公里格網(A) 百公里格網(B) 十公里格網(C) 公里格網(D) 百米格網(F) 十米格網(G) 米格網(H)
格網間隔(單位: m) 1000000 100000 10000 1000 100 10 1
正弦曲線(1) 1AN4E9 1BN44E99 1CN442E996 1DN4420E9960 1FN44202E99604 1GN442027E996046 H1N4420276E9960467
阿爾伯斯(2) / 2BN43E9 2CN434E96 2DN4346E964 2FN43463E9645 2GN434637E96457 2HN4346377E964574
UTM(3) / 3BN44504 3CN4415045 3DN441850457 3FN44186504572 3GN4418625045726 3HN441862750457268


例:某點位於80°30′N,116°30′E,其蘭伯特等積方位投影橫坐標值為948433.8 m,縱坐標值為472871.6 m。格網代碼如表4所示。

例:某點位於80°30′S,116°30′W,其蘭伯特等積方位投影橫坐標值為-948433.8 m,縱坐標值為-472871.6 m。格網代碼如表4所示。


表4 極地區域坐標格網編碼

格網名稱(編號) 千公里格網(A) 百公里格網(B) 十公里格網(C) 公里格網(D) 百米格網(F) 十米格網(G) 米格網(H)
格網間隔(單位:m) 1000000 100000 10000 1000 100 10 1
北極蘭伯特(4) / 4BN4E9 4CN47E94 4DN472E948 4FN4728E9484 4GN47287E94843 4HN472871E948433
南極蘭伯特(5) / 5BS4W9 5CS47W94 5DS472W948 5FS4728W9484 5GS47287W94843 5HS472871W948433


5.4 直角坐標格網擴充[編輯]

直角坐標格網可在表2給出的直角坐標格網分級基礎上按整數倍關係向小於1 m的格網單元擴展。分米格網名稱代碼為I。

例: 某點位於(39°55′N, 116°30′E),其UTM投影帶號為50,橫坐標值為457268.2 m,縱坐標值4418627.7 m,求其UTM分米格網的代碼。

分米格網代碼:3IN44186277504572682

直角坐標格網亦可在表2給出的直角坐標格網分級基礎上,對現有層級再細分。各層級格網單元間隔宜根據如下公式計算得到的值,見表5。

格網間隔 = 2 × 10n或5 × 10n,n∈{0,1,2,3,4,5}


表5 直角坐標格網擴充分級

格網名稱 千公里區間格網 百公里區間格網 十公里區間格網 公里區間格網 百米區間格網 十米區間格網
格網名稱代碼 A# B# C# D# F# G#
指數n取值 5 4 3 2 1 0
2 × 10n格網間隔(單位: m) 200000 20000 2000 200 20 2
5 × 10n格網間隔(單位: m) 500000 50000 5000 500 50 5

註:表中「#」為依據區間格網間隔取2或5。

擴充後的格網編碼形式為:投影代碼+格網名稱代碼+直角坐標格網代碼,直角坐標格網代碼公式為:int(|坐標值/間隔值|)。

例:某點位於(39°55′N,116°30′E),其UTM投影帶號為50,橫坐標值為457268.2 m,縱坐標值4418627.7 m,UTM擴充的格網間隔代碼見表6。


表6 UTM坐標擴充格網編碼

格網名稱 區間格網間隔 (單位: m) UTM(3)
千公里區間格網(A#) 500000 /
百公里區間格網(B#) 20000 3B2N2205022
十公里區間格網(C#) 5000 3C5N8835091
公里區間格網(D#) 200 3D2N22093502286
百米區間格網(F#) 50 3F5N88372509145
十米區間格網(G#) 2 3G2N220931350228634


6 遙感影像產品的地理格網分幅與編碼[編輯]

6.1 影像格網編碼[編輯]

影像格網的編碼由地理格網編碼、衛星標識、傳感器標識、影像獲取時間、影像產品版本、影像產品名稱、影像波段標識7部分組成。各部分以「_」分隔,各部分說明見表7。


表7 影像格網編碼各部分說明

名稱 要求說明
地理格網編碼(grid_id) 符合第4、第5節要求
衛星標識(satellite_id) 參見[3] 附錄B 。例如,Landsat系列分別用L3/L4/L5/L7/L8標識
傳感器標識(sensor_id) 參見[3] 附錄B 。例如,Landsat系列分別為MSS、TM、ETM、OLI、TIR
獲取時間(acquisition_date) 圖像獲取時間,按年year (YYYY)月month (MM)日day (DD)格式
產品名稱(product_name) RTU產品名稱縮略表(見表8)
波段標識(band_id) 波段號。一般為數字,質量標識波段用QA標識
版本(Version_id) 產品生產的版本號。V後面跟2位數據表示
擴展名(extension) 元數據與數據文件分別為xml、tif格式


表8 RTU產品名稱縮略表

中文 英文 縮寫
正射影像 Digital Orthophoto Map DOM
全球一張圖 Globe Map GlobeM
全國一張圖 China Map ChinaM
區域影像圖 Regional name Image Map 區域縮寫+M
星上反射率 Top Of Atmosphere Reflectance TOA
地表反射率 Land Surface Reflectance LSR
星上亮度溫度 Top Of Atmosphere Brightness Temperature BT
地表溫度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LST
歸一化差值植被指數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
增強植被指數 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 EVI
土壤調節植被指數 Soil Adjusted Vegetation Index SAVI
修正的土壤調節植被指數 Modified Soil Adjusted Vegetation Index MSAVI
歸一化燃燒指數 Normalized Burnt Ratio NBR
歸一化差值水體指數 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 NDWI
歸一化差值濕度指數 Normalized Difference Moisture Index NDMI
像元質量標識 Pixel Quality Attribute QA


6.2 幾種常用的遙感影像產品地理格網分幅與編碼[編輯]

6.2.1 UTM投影的遙感影像產品地理格網[編輯]

影像產品格網採用UTM投影和6°分帶。圖6為全球UTM百公里格網分幅示意圖。


圖片

圖6 全球UTM百公里格網分幅示意圖


對於跨帶影像,跨帶部分需要重投影到相應投影帶,並按照該投影帶的格網進行分幅。

影像可以覆蓋整個格網或部分格網。部分覆蓋的格網一般是位於一景影像的邊緣。

地面分辨率為10-100 m的影像建議採用百公里格網分幅,地面分辨率優於10 m的影像建議採用十公里格網分幅。編碼規則為:投影代碼+南北坐標代碼+縱坐標格網代碼+東西坐標代碼(或投影帶號代碼)+橫坐標格網代碼。

例:某點位於39°55′N,116°30′E,其UTM投影6°分帶帶號為50,橫坐標值為457268.2 m,縱坐標值為4418627.7 m。該點在2016年10月18日的Landsat8地表溫度百公里格網產品編碼為:

6.2.2 全球一張圖地理格網[編輯]

全球一張圖產品採用Landsat系列衛星、Sentinel系列衛星等中分辨率衛星數據製作,採用WGS84坐標系統經緯度投影(EPSG:4326)和0.00025°分辨率分塊輸出,輸出格式為GeoTIFF。

全球一張圖產品採用10°×10°經緯度格網分幅(如圖7所示),編碼規則為:

格網間隔代碼+南北半球代碼+緯度代碼+東西半球代碼+經度代碼


圖片

圖7 全球一張圖產品地理格網分幅示意圖


具體分幅編碼示例如表9所示。


表9 全球一張圖產品分幅編碼示意

10DN8W18 10DN8W17 …… 10DN8E00 10DN8E01 …… 10DN8E17
10DN7W18 10DN7W17 …… 10DN7E00 10DN7E01 …… 10DN7E17
…… …… …… …… …… …… ……
10DN0W18 10DN0W17 …… 10DN0E00 10DN0E01 …… 10DN0E17
10DS1W18 10DS1W17 …… 10DS1W00 10DS1W01 …… 10DS1W17
…… …… …… …… …… …… ……
10DS5W18 10DS5W17 …… 10DS5W00 10DS5W01 …… 10DS5W17


6.2.3 全國一張圖地理格網[編輯]

全國一張圖採用高分一號、高分二號、資源三號系列等高分辨率衛星數據製作,採用WGS84坐標系統阿爾伯斯等面積割圓錐投影(中央經線105°,兩條標準緯線為25°和47°)和2 m分辨率分塊輸出,輸出格式為GeoTIFF。

全國一張圖產品採用100公里×100公里的直角格網分幅,編碼規則為:

投影代碼+南北坐標代碼+縱坐標格網代碼+東西坐標代碼+橫坐標格網代碼

具體分幅編碼示例如表10所示。


表10 全國一張圖產品分幅編碼示意

2BN60W26 2BN60W25 …… 2BN60E00 2BN60E01 …… 2BN60E23
2BN59W26 2BN59W25 …… 2BN59E00 2BN59E01 …… 2BN59E23
…… …… …… …… …… …… ……
2BN04W26 2BN04W25 …… 2BN04E00 2BN04E01 …… 2BN04E23


7 RTU地理格網產品[編輯]

7.1 RTU地理格網產品的構成及格式[編輯]

RTU地理格網產品由產品元數據文件、圖像數據文件、縮略圖文件、拇指圖文件(可選)和像元質量標識文件構成。

產品元數據文件: 採用XML格式,是產品的元數據描述文件。

產品圖像數據文件: 採用GeoTIFF格式,是圖像實體數據。

產品縮略圖文件: 採用JPEG格式,縮略圖的較長邊大小為1000–1200像素之間,覆蓋全部圖像,長寬比例與原圖像一致。

產品拇指圖文件(可選): 採用JPEG格式,拇指圖較長邊大小為200–300像素之間,覆蓋全部圖像,長寬比例與原圖像一致。

像元質量標識文件: 採用GeoTIFF格式,是產品的像元質量標識文件,標識圖像數據質量,包括無效數據、雲、雲的陰影、雪、水等信息。

7.2 RTU地理格網產品的命名規則[編輯]

影像格網數據產品的名稱應由產品名稱和擴展名兩部分組成,其表現形式如下:

影像格網的編碼_起始時間_結束時間_版本號_產品名稱.擴展名

產品名稱要求與影像格網編碼相同。

示例1:2015年全國一張圖產品中格網編碼為2BN59E01的文件名稱如下:

2BN59E01_20150101_20151231_V01_ChinaM.XML

2BN59E01_20150101_20151231_V01_ChinaM.TIF

2BN59E01_20150101_20151231_V01_ChinaM.JPG

2BN59E01_20150101_20151231_V01_ChinaM_THUMB.JPG(可選)

2BN59E01_20150101_20151231_V01_ChinaM_PIXEL-QA.TIF

7.3 RTU地理格網產品元數據[編輯]

RTU地理格網產品元數據在用於分幅影像元數據的基礎上增加有關地理格網信息。示例內容見表11。


表11 RTU地理格網產品元數據定義及示例

名稱 說明
0 rtu_metadata N/A RTU級元數據
1 tile_metadata N/A 格網元數據
1.1 tile_id 地理格網編碼_衛星標識_傳感器標識_獲取時間_版本號_產品名稱NXXXXXX_LX_XX_yyyymmdd_VVV_product 格網標識或者格網文件名,由地理格網編碼、衛星標識、傳感器標識、獲取時間、版本號、產品名稱組成例: 3BN44504_L5_TM_20151126_V01_LSR
1.2 rtu_version VVV RTU產品版本號
1.3 tile_production_date YYYY-MM-DD 格網生成日期
1.4 bounding_coordinates west, east (degrees; -180 to 180)north, south (degrees; -90 to 90) 地理坐標範圍
1.5 spatial_reference-informmation N/A 有關地理格網產品空間參照信息類
1.5.1 datum WGS84 坐標系
1.5.2 projection UTM 投影標識
1..5.3 units meters 投影坐標單位
1.5.4 corner_point_ x y ,location (Variable) 格網角點坐標(左上或右下)
1.5.5 grid_origin corner 格網坐標原點
1.5.6 UTM_proj_params N/A UTM投影參數集
1.5.6.1 zone 50 帶號
1.5.6.2 central_meridian 117 中央經線經度
1.5.6.3 origin_latitude 0.0 投影原點緯度
1.5.6.4 false_easting 500 000 東移假定值
1.5.6.5 false_northing 0.0 北移假定值
1.6 grid_id 3BN44504 格網代碼由5類元素組成,即:投影代碼+南北坐標代碼+縱坐標格網代碼+東西坐標代碼(或投影帶號代碼)+橫坐標格網代碼。
1.7 cloud_cover 6.4918 非填充像素的雲量百分比
1.8 cloud_shadow 5.9551 非填充像素的陰影百分比
1.9 snow_ice 0.0148 非填充像素的冰雪百分比
1.10 fill 64.9755 格網中填充像素百分比
1.11 bands N/A 格網的波段信息
1.11.1 product rtu_qa 波段類型
1.11.2 source rtu scene product 來源
1.11.3 name PIXEL_QA 波段名稱
1.11.4 data_type UINT16 數據類型
1.11.5 fill_value 1 填充值
1.11.6 nsamps 3400 列數
1.11.7 nlines 3400 行數
1.11.8 short_name QA 簡稱
1.11.9 long_name Land surface reflectence pixel quality band 全稱
1.11.10 file_name 3BN44504_L5_TM_20151126_V01_LSR_QA.tif 文件名
1.11.11 pixel_size units , x, y meters, 30, 30 像元分辨率
1.11.12 resample_method none 重採樣方法
1.11.13 data_units quality/feature classification 數據單元描述
1.11.14 valid_range max, min 65535.0, 0.0 最大、小值
1.11.15 bit num 1, 2, etc. 位數
1.11.16 production_date 2018-03-20T20:35:13Z 波段生成時間


致 謝[編輯]

感謝中科院A類先導專項「地球大數據科學工程」(XDA190090300)、國家自然基金重點項目(61731022)、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2016YFA0600302)對本研究的支持。

參考文獻[編輯]

  1. Geographic information — Schema for coverage geometry and functions: ISO 19123-2005[S/OL]. [2020-05-08]. https://www.iso.org/standard/40121.html.
  2. ^ 2.0 2.1 2.2 2.3 2.4 地理格網: GB/T 12409-2009[S]. 北京: 中國標準出版社, 2009.


本作品在「知識共享-署名 4.0 國際」協議下發表。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