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走與工農相結合的道路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走與工農相結合的道路

——阿爾巴尼亞故事片《創傷》觀後
春溪 浩流
1969年11月30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英雄的阿爾巴尼亞,在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上已經闊步走過了二十五年。

英雄的阿爾巴尼亞人民,在以恩維爾·霍查同志為首的阿爾巴尼亞勞動黨領導下,英勇無畏地堅持着反帝、反修的鬥爭,堅定不移地進行着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廣泛深入地開展了革命化運動。轟轟烈烈的革命化運動,以破竹之勢,蕩滌着舊社會留下來的污泥濁水、陳習舊俗。

阿爾巴尼亞影片《創傷》,通過對革命知識分子走與工農相結合的道路的描寫,為我們展現了這場革命化運動的圖景。

恩維爾·霍查同志說:「黨在它的全部生活中,特別重視和關心對共產黨員和全體勞動人民進行全面的革命教育。」以恩維爾·霍查同志為首的阿爾巴尼亞勞動黨,十分關心革命青年和革命知識分子的教育問題,為他們的健康成長指出了一條無限光明的道路——與工農相結合。影片裡的原礦業部的工程師史巴蒂姆,就是在黨的教導下踏上這條道路的革命知識分子。他從大城市來到庫爾勃內西銅礦,深入到工人群眾中去,虛心地向他們學習,勤懇地和他們一起勞動,熱情地與他們一起研究新的工作方法。在工人階級的教育和幫助下,史巴蒂姆的思想感情發生了變化,他說,這是因為「同樸實的人一起,可以純潔靈魂」。史巴蒂姆的這句話,深刻地說明了這樣一個真理:知識分子只有同工農群眾打成一片,才能徹底改造世界觀。

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英明地指出:「從舊學校培養的學生,多數或大多數是能夠同工農兵結合的,有些人並有所發明、創造,不過要在正確路線領導之下,由工農兵給他們以再教育,徹底改變舊思想。這樣的知識分子,工農兵是歡迎的。」

正是受了工人階級革命精神的鼓舞,史巴蒂姆才敢想敢干;正是集中了礦工們的智慧,史巴蒂姆才有了發明、創造,為黨和人民作出了貢獻。史巴蒂姆的成長過程充分表明:在黨所指引的這條光明大道上,一切革命青年和革命的知識分子都將大有作為。

阿爾巴尼亞的廣大革命青年和革命知識分子,在阿爾巴尼亞勞動黨的教育下,都是願意和能夠走與工農相結合的道路的。影片通過對礦業部的另一個工程師納依姆的描寫,雄辯地證明了這一點。納依姆到礦區檢查工作時,親眼看到了他的老同事史巴蒂姆的變化,思想上受到很大的震動。黨的教導,革命的熱情,榜樣的力量,使納依姆產生了一個強烈的願望——走史巴蒂姆的路,到工人群眾中去,到火熱的鬥爭中去。納依姆的這個決定,為他的妻子維拉所不理解、不支持,但這並沒有動搖他的決心。他毅然地向部里提出了下放到礦山去的申請。與此同時,一批批青年愉快地奔向了生產第一線。透過這些動人的描寫,我們可以看到,阿爾巴尼亞的革命青年和革命知識分子,經過革命化運動的洗禮,自覺革命的精神是多麼強烈,對黨的革命路線是多麼忠誠!

對於革命青年和革命知識分子走與工農相結合的道路,阿爾巴尼亞的各級黨組織、老一輩的革命者和廣大人民群眾都熱情贊助,堅決支持。當納依姆提出去庫爾勃內西銅礦,黨組織便馬上批准了他的申請;當納依姆的岳父——這個革命的老一輩,得知自己的女兒維拉的態度時,便嚴厲地批評了她:「如果以前我一直說你應該去,現在我要說你必須去!」堅決支持了納依姆的行動;維拉的同志們也都來誠懇地幫助維拉,使她也很快地提高了覺悟,與納依姆一同走上了這條光明大道。

在偉大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者恩維爾·霍查同志和阿爾巴尼亞勞動黨的英明領導下,阿爾巴尼亞人民正在朝着思想革命化的大道上迅跑。一個史巴蒂姆走過去,千萬個史巴蒂姆跟上來!從影片《創傷》中,我們興奮地看到:英雄的阿爾巴尼亞人民在這一場具有深刻的社會主義革命意義的革命化運動中,大大地鞏固和加強了無產階級專政,使自己的國家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堅強。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69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5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