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貧下中農需要這樣的幹部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貧下中農需要這樣的幹部

——普寧縣梅林公社永蘭大隊幹部堅持「三不脫離」的調查報告
普寧縣革委會 梅林公社革委會聯合調查組
1969年10月24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廣東省普寧縣梅林公社永蘭大隊的革命幹部,遵照毛主席關於「我們共產黨人不是要做官,而是要革命,我們人人要有徹底的革命精神」的偉大教導,時刻不忘廣大貧下中農的信任,不忘自己肩上的重擔,從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以來,以毛主席關於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光輝思想武裝頭腦,堅持不脫離勞動、不脫離實際、不脫離群眾,積極帶領群眾走社會主義道路。因此,永蘭大隊革命和生產都搞得非常出色,成為汕頭地區「農業學大寨」的先進單位、廣東省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的先進集體。貧下中農說:有這樣的幹部掌權,我們就放心了。

農村幹部出身好也應自覺堅持勞動[編輯]

永蘭大隊現有幹部十六人,多數是土改以來的老幹部,個個有一部舊社會的苦難史、血淚賬。但是,過去他們對幹部參加集體生產勞動的意義認識不足,有的幹部出現過「三脫離」的現象。有的認為農村幹部根子正,底子厚,抬腿爬高山,抬頭見社員,變不了。

偉大領袖毛主席親自發動和領導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深深觸動了他們的靈魂。他們帶着農村幹部「變不了」的活思想,在一起反覆學習毛主席關於「必須堅持幹部參加集體生產勞動的制度。我們黨和國家的幹部是普通勞動者,而不是騎在人民頭上的老爺。幹部通過參加集體生產勞動,同勞動人民保持最廣泛的、經常的、密切的聯繫。這是社會主義制度下一件帶根本性的大事,它有助於克服官僚主義,防止修正主義和教條主義」的偉大教導,開展「三憶三想三批判」活動:憶舊社會的苦,想新社會的甜,批判「階級鬥爭熄滅論」;憶印把子來之不易,想掌印把子更是艱難,批判「入黨做官論」;憶幹部和平演變的教訓,想幹部參加集體生產勞動的重要性,批判「幹部特殊論」。他們還回顧了一個沉痛的教訓:原大隊一個幹部,在舊社會一家餓死了五口,從小無依無靠,到處流浪。當幹部後,由於中了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階級鬥爭熄滅論」的毒,革命意志衰退,慢慢地由勤到懶,由懶到變,上了階級敵人的當,犯了嚴重錯誤。活生生的事實,深刻地教育了他們,大家認識到:參加集體生產勞動,是關係到防修反修,鞏固無產階級專政的大事,是實現思想革命化的必經之路。農村幹部出身苦,條件好,如果不自覺地堅持參加集體生產勞動,也會變質變修。他們說:「千危險,萬危險,不參加勞動是最大的危險,放掉鋤把子,就會丟掉印把子。」

為了保證有更多的時間參加集體生產勞動,他們做到能在晚上辦的事不在白天辦,能在小隊開的會不在大隊開。精簡會議,縮短時間,一竿子插到底,實行一元化領導。三年來,他們每人平均一年參加勞動三百一十天,百分之八十的幹部月月滿工。

到上面開會,幹部也不忘勞動。他們做到「出山不空手,進山不白走」。幹部開會的集合地點不在大隊部,是在距離大隊十二華里的公社收購站。一通知開會,幹部一人擔着一擔山貨,從各條山路來到公社收購站集合。開完了會,又把上面撥下來給生產隊的生產和生活資料擔回來。有一次,大隊革委會主任賴幫接到通知,要馬上到縣裡參加緊急會議,社員們勸他這一次就別帶山貨了。他想,勞動要從一點一滴做起,時間要一分一秒利用,最後,他還是習慣地拿起扁擔,跑到山上,帶着一擔木炭到收購站。開完了會,他又從公社倉庫擔回一百多斤肥料,步行五十多里回到隊裡,太陽已快下山,他看到社員還沒有收工,就又去參加勞動,一直和社員們干到天黑才收工。

老幹部帶頭堅持參加集體生產勞動,也帶動了新幹部。有一個回鄉知識青年,她被選為革委會委員後,一度忙於事務,脫離了勞動。去年十月,毛主席關於「廣大幹部下放勞動」的最新指示發表以後,老幹部和她一起聯繫思想實際,認真學習討論,交談經驗教訓,使她認識到只有堅持參加集體生產勞動,才能磨練繼續革命的思想,跟着毛主席革命到底。她在老幹部的帶動下,堅持參加集體生產勞動。一年來,她參加集體生產勞動三百一十五天。貧下中農說:「老幹部能堅持勞動,新幹部熱愛勞動,我們就放心了。」

帶着問題參加勞動 通過實踐解決問題[編輯]

永蘭大隊幹部有過一個值得記取的教訓。一次,有兩個幹部同時分頭到生產隊貫徹落實上級抓革命促生產會議的精神,其中一個幹部下去後坐在辦公室里想辦法,打主意,結果,不符合實際情況;另一個幹部,一到生產隊,就和群眾一起勞動,一起交談,了解到群眾的思想和隊裡的具體情況,結合實際作了傳達,效果很好。他們聯繫這件事情,反覆學習了毛主席關於「無論何人要認識什麼事物,除了同那個事物接觸,即生活於(實踐於)那個事物的環境中,是沒有法子解決的。」「你要有知識,你就得參加變革現實的實踐」的教導,深刻地認識到,要做好工作,必須遵照毛主席的教導,深入群眾,不脫離實際。只有在三大革命運動中當好戰鬥員,才能當好指揮員。深入群眾,聯繫實際,這不僅是工作方法問題,而是對革命事業抱什麼態度的問題,也是依靠什麼人、執行那條路線的問題。

永蘭大隊幹部認為,不脫離實際,首先要不脫離階級鬥爭的實際,用毛澤東思想、毛主席的革命路線武裝群眾,解決現實階級鬥爭的問題。他們在開山造田中,開始群眾幹勁很大,後來一段時間,有的人積極性突然低落。究竟是什麼原因?幹部遵照毛主席關於「千萬不要忘記階級鬥爭」的偉大教導,深入到每家每戶調查,把許多現象進行綜合分析,結果弄清是一個極端陰險狡猾的地主分子在暗中進行煽動,妄圖破壞開山造田。於是他們發動群眾把這個階級敵人拉到工地,上掛下聯,開展革命大批判,狠批劉少奇鼓吹的「工分掛帥」「物質刺激」的反動謬論,粉碎了一小撮階級敵人的陰謀。在三年多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過程中,幹部始終堅持用毛澤東思想統帥一切,針對各個時期階級鬥爭新動向,組織群眾舉辦各種類型的毛澤東思想學習班,深入持久地開展革命大批判,大大提高了廣大群眾和他們自己的階級鬥爭和兩條路線鬥爭覺悟,牢固樹立起繼續革命的思想,革命和生產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

永蘭大隊幹部深刻體會到:敢挑重擔子,才有好點子。幹部有什麼樣的精神狀態,就帶出什麼樣的群眾。因此,他們始終堅持深入第一線,個個爭着干苦活、重活、危險活。一九六六年春,他們響應毛主席「農業學大寨」的偉大號召,決心在高山亂石中劈山造田。有的社員存在畏難情緒,幹部們一面組織大家活學活用「老三篇」,一面帶頭上山打響劈山造田第一炮。為了解決水利問題,大隊幹部帶領由三十二個社員組成的突擊隊,投入開渠引水的戰鬥。當渠道開至「石山頂」時,碰到一塊大石壁,擋住了渠道的去路。大隊幹部不畏艱險,最先爬上陡峭的石壁,掄錘掌釺。他們的模範行動,鼓舞了大家戰勝困難的信心。在勞動中,他們和大家思想息息相通,針對不同時期隊員出現的活思想,活學活用毛主席的有關教導,把思想工作做到每個隊員的心坎上,使大家越戰越頑強。他們還用「螞蟻啃骨頭」的土辦法攻難關,沒有儀器用手量,渠開到那裡,把水引到那裡。經過一個多月的緊張戰鬥,開鑿了一條橫貫十二個山頭、跨越兩道深澗、長達七華里的環山水渠,為在高山上開渠引水闖出路子。

永蘭大隊幹部深入實際,勇挑擔子,帶動了貧下中農堅定地走毛主席指引的「農業學大寨」的光輝道路。三年來,全大隊沒有向國家伸手要過一分錢、一粒糧,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搬掉十六座山頭,填平十三條坑壑,壘起了一百二十四條堅固的石壁田埂,修築了十七華里長的環山引水渠,在海拔七、八百米的山上造了五百二十畝旱澇保收的大塊良田,集體經濟有了很大發展,在社會主義大道上邁進了一大步。

培養艱苦奮鬥精神 是繼續革命的需要[編輯]

有一次,大隊買回了一輛單車,貧下中農提出了尖銳的批評:「買一輛單車事小,可不要把我們永蘭貧下中農艱苦奮鬥這個傳家寶丟掉了。」這件事觸動了幹部的靈魂。他們聯繫思想,一遍又一遍學習毛主席《在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報告》和「沒有艱苦奮鬥的工作作風,也就不能執行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的偉大教導,深刻地認識到:培養艱苦奮鬥的精神,是繼續革命的需要,是階級鬥爭的需要,是為貧下中農掌好權用好權的需要。不從生活上一點一滴警惕,思想上就會不知不覺變修。大家說:「只有保持艱苦奮鬥的精神,才有繼續革命勁頭。」

去年春天,大隊革委會主任賴幫的家裡生活較困難,經過社員評議,給他三十五斤補助糧。賴幫想現在生活上雖然有點困難,但不知比舊社會好多少倍,就婉言謝絕了。他現在用的還是十三年前從部隊帶回來的已經褪了色的被子,和一個打滿了補釘的小蚊帳。貧下中農為他的艱苦樸素作風所感動。一次,他要到省里參加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積極分子代表會,有的群眾聽說他要進大城市,想要他捎點東西。但是,他們看到賴幫光着腳板,卷着褲腿,穿着打了補釘的衣服,背着褪了色的被子去開會,便打消了要買東西的念頭。

毛主席教導我們:「自私自利,消極怠工,貪污腐化,風頭主義等等,是最可鄙的;而大公無私,積極努力,克己奉公,埋頭苦幹的精神,才是可尊敬的。」永蘭大隊幹部對集體經濟一分一厘不多占。他們認為,為貧下中農服務是應該的,不能有額外照顧,有任何特殊。這個大隊比較分散,最遠的有七里地,但是幹部到大隊開會從不開餐。有一個革委會委員,到大隊開會時,她總是自己帶個飯包和幾塊蘿蔔乾,有的群眾對她說:「不是經常來開會,在這裡吃頓飯有啥,何必這樣麻煩。」她說:「如果今天怕『麻煩』,明天圖方便,思想上就會出大麻煩。」

這個大隊每年出產大量水果、茶葉,但是幹部從不要集體一兩茶葉,不吃集體一個菠蘿。老會計賴稅伯說:「我從開支單裡,看到了幹部的思想革命化。」今年七月,這個大隊受到強颱風襲擊,有的群眾房子被刮壞,生活上遇到一些困難,大隊幹部遵照毛主席關於「關心群眾生活」的教導,以焦裕祿為榜樣,挨家挨戶訪問貧下中農,了解他們的困難,對群眾的生活一一作了妥善的安排。有幾個幹部的房子也被颱風刮壞,但是,大隊弄到的一些磚瓦,首先分給群眾。貧下中農堅持要分給他們一部分,他們說:「你們急用,我們好說。」幹部一塊磚瓦也沒有要。貧下中農激動地說:不是我們急用,是你們心裡只有我們沒有自己。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69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5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