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論戰後新世界之建設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我們自然都很關心將來,很關心此次戰爭的結果及戰後的和平。我們相信在對抗共同敵人的共同戰爭里,同盟國將獲全勝。

  我們作戰的目標,同盟國偉大的領袖們已說得清清楚楚了。

  我想把《大西洋憲章》的八條原則總括講一講,羅斯福總統曾說《大西洋憲章》非特適用於大西洋沿岸各國,而且適用於全世界。這八條原則的大意是:(一)不得有領土或其他的擴張,(二)不得有與當地有關人民自由意志相反的領土變遷,(三)各民族對其政府之形式有自決之權,以前被人用武力剝奪自主權之民族亦應予以恢復。(四)各國貿易平等,繁榮經濟所需之原料,各國平均分配,(五)經濟方面各國合作,以改良勞工生活及建立社會安全,(六)建立和平,俾各國在其國土內得安居樂業,各地人民皆可自由生活不感恐怖及缺乏,(七)海洋自由,(八)各國放棄運用武力,在廣泛永久之普遍安全制度未建立以前,凡侵略或可能侵略別國之國家皆解除武裝。

  這個聯合宣言在1942年1月1日簽訂,表示二十六國都願全力實現共同的高尚目標和原則。這是貴國敝國以及在這次共同戰爭中我們所有盟國大家都接受的目標。

  戰後和平及新的世界秩序,究竟如何實現,繫於各國領袖的識見,智力和努力,也繫於各國人民給予其領袖的支持與擁護。所以未來的情形如何,全視世界上各國領袖和各國人民之努力而定。

  我是研究歷史的,我想把第一次大戰的歷史教訓,來說明將來和平和我們目標實現的可能性。我相信只要研究一下威爾遜和平計劃失敗的原因,就可想到羅斯福邱吉爾世界和平計劃的成功很有可能。

  我想學歷史的人都同意威爾遜計劃的失敗是由於幾個基本的歷史原因,幸而這幾個因素現在都不存在了,即令存在,力量也大大減少了。第一、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和德國作戰的盟國之中,有日本及義大利,這個同盟不能使威爾遜的理想有所收穫,在此次戰爭中,國際間的同盟分得清楚而合理。大體講來,同盟國家雖則民主發展的程度各有不問,都是和平與愛好和平的國家,所有的侵略國家也全都聯結在一個理想之下。第二、這次的戰爭開始時,就清清楚楚的有一種對抗強暴侵略為國家自由而戰的普遍性,而且在同盟國間,沒有什麼擴張領土的企圖。第三、1919年的世界對於威爾遜的原則沒有了解與接受的準備,1918年的休戰早得出乎意料之外,所以就是最智慧的人也沒有時間好好準備以後的龐大工作。

  1918年,許多國家——中立國,盟國及與國——還沒有嚴重的遭受戰爭的惡果。那時還沒有無線電,飛機只是一種奇怪而不十分有效的武器。海洋間龐大的距離給幾個大洲一個有力的保障。許多人仍以為無論戰爭怎樣擴大,總可以不捲入漩渦,還以為中立和孤立是可能的。

  比起上次對威爾遜計劃心理上精神上沒有準備接受的情形,現在我們對未來就可以抱更大的信心和樂觀。許多非難威爾遜計劃和政策的人,也給這次的戰爭震驚了,他們對理想的原則已比較諒解,比較贊同了。

  而且時代也已改變,實際上歐洲或其他地方已沒有中立國,最愛好和平的國家,也已無情的給侵略者所蹂躪。最大的海洋,也不能保障以前的孤立國家。世界上最強的美國,也受人攻擊,而且遭受歷史上未有的打擊,這種情形帶來了對世事更現實的新看法,凡事要從痛苦的經驗才能學習聰明,世界上事物大都如此。

  關於這,1941年12月9日羅斯福總統的演說,曾經特意提出,他說:「我們決不可忘記我們所學到的東西,這是我們對死者的責任,也是對他們及我們的孩子們的神聖責任。我們所學到的是:在惡棍主義原則統治下的世界,任何國家,任何個人,決沒有所謂安全。對於那些暗中偷襲,不通知就攻擊的強暴敵人,就無所謂堅固的國防。我們已經知道一個和人家劃分得很清楚的半球,也不能免於受人的襲擊,我們不能把地圖上的距離來衡量安全。」

  洞悉了這些無可否認的事實後,我們就相信實在需要建立和平,建立各國在其國土內安居樂業的和平。這種心理變化,也許會隨戰事的進展而增加,而且也許可以給我們和我們孩子謀和平的政治家掃除障礙。

  這幾點歷史的教訓,使我對《大西洋憲章》上所規定的未來和平計劃更抱有實現可能的希望。但是工作是龐大的,還有許多工作要大家去完成,造成完全了解世界禍害的空氣,以及提出拯救的辦法。

(收入胡適思想批判參考資料之五《胡適文輯·政治》,1955年4月胡適思想批判討論會工作委員會秘書處編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