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蕪湖市繁昌區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主要數據公報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蕪湖市繁昌區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主要數據公報
制定機關:蕪湖市繁昌區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領導小組辦公室、蕪湖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繁昌分局、蕪湖市繁昌區統計局
2022年5月13日
https://www.wuhu.gov.cn/openness/public/6604731/34397211.html

根據國務院統一部署,我區於2018年11月起全面開展了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以下簡稱「三調」)工作。全區統一採用土地利用分類標準、統一應用優於1米分辨率的衛星遙感影像為調查底圖,創新應用「互聯網+調查」機制,全流程嚴格質量管控,經歷初始調查和統一時點更新兩個階段,全面完成調查任務。「三調」以2019年12月31日為標準時點,匯集了43656個調查圖斑,全面查清了全區國土利用狀況,掌握了各類國土資源家底。

經區政府同意,現將主要數據成果公布如下:

一、耕地15372.17公頃(230582.55畝)。其中,水田13787.96公頃(206819.40畝),占比89.69%;水澆地56.93公頃(853.95畝),占比0.37%;旱地1527.28公頃(22909.20畝),占比9.94%。耕地面積全區前兩位的為孫村鎮、平鋪鎮,占全區耕地的51.03%。全區位於2度以下坡度(含2度)的耕地11648.07公頃(174721.05畝),占比75.77%;位於 2-6度坡度(含6度)的耕地2315.49公頃(34732.35畝),占比15.06%;位於 6-15度坡度(含15度)的耕地 1343.50公頃(20152.5畝),占比8.74%;位於15-25度坡度(含25度)的耕地面積57.74公頃(866.10畝),占比0.38%;位於 25度以上坡度的耕地面積7.37公頃(110.55畝),占比0.05%。

二、園地459.55公頃(6893.25畝)。其中,果園163.24公頃(2448.60畝),占比35.52%;茶園154.42公頃(2316.30畝),占比33.60%;其他園地141.89公頃(2128.35畝),占比30.88%。園地面積全區前兩位的為孫村鎮、平鋪鎮,占全區園地的70.79%。

三、林地24116.03公頃(361740.45畝)。其中,喬木林地16094.62公頃(241419.30畝),占比66.74%;竹林地77.87公頃(1168.05畝),占比0.32%;灌木林地193.50公頃(2902.50畝),占比0.80%;其他林地7750.04公頃(116250.60畝),占比32.14%。林地面積全區前三位的為孫村鎮、繁陽鎮、峨山鎮,占全區林地的67.71%。

四、草地150.88公頃(2263.20畝)。均為其他草地。草地面積全區前三位的為孫村鎮、經濟開發區、峨山鎮,占全區草地的55.77%。

五、濕地64.87公頃(973.05畝)。濕地是「三調」新增的一級地類,包括7個二級地類,我區涉及2個二級地類。其中,內陸灘涂64.33公頃(964.95畝),占比99.17%;沼澤地0.54公頃(8.10畝),占比0.83%。濕地面積全區前兩位的為荻港鎮、平鋪鎮,占全區濕地的75.46%。

六、城鎮村及工礦用地9982.47公頃(149737.05畝)。其中,建制鎮用地2972.99公頃(44594.85畝),占比29.78%;村莊用地5115.29公頃(76729.35畝),占比51.25%;採礦用地1761.29公頃(26419.35畝),占比17.64%;風景名勝及特殊用地132.90公頃(1993.50畝),占比1.33%。

七、交通運輸用地1222.93公頃(18343.95畝)。其中,鐵路用地105.82公頃(1587.30畝),占比8.65%;公路用地711.46公頃(10671.90畝),占比58.18%;農村道路356.13公頃(5341.95畝),占比29.12%;港口碼頭用地37.56公頃(563.40畝),占比3.07%;管道運輸用地11.96公頃(179.40畝),占比0.98%。

八、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6496.83公頃(97452.45畝)。其中,河流水面1809.61公頃(27144.15畝),占比27.85%;湖泊水面277.54公頃(4163.10畝),占比4.27%;水庫水面168.10公頃(2521.50畝),占比2.59%;坑塘水面2579.75公頃(38696.25畝),占比39.71%;溝渠1156.88公頃(17353.20畝),占比17.81%;水工建築用地504.95公頃(7574.25畝),占比7.77%。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面積全區前兩位的為孫村鎮、平鋪鎮,占全區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的41.08%。

「三調」是一次重大國情國力調查,也是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後統一開展的基礎調查。本次調查數據成果全面客觀反映了全區國土利用狀況、土地權屬狀況和地類變化情況,也反映出我區在耕地保護、生態建設、節約集約用地方面存在的問題,必須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加以改進。要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壓實各級黨委、政府耕地保護責任,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嚴格管控「非糧化」,從嚴控制耕地轉為其他農用地,從嚴查處各類違法違規占用耕地行為。要堅持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堅持系統觀念,統籌開展生態建設,強化監測保護,實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和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逐步提升生態環境狀況。要堅持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優化國土空間布局和結構,科學劃定城鎮開發邊界,嚴格控制新增建設用地,盤活城鄉存量用地,加強開發園區管理,着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要加強數據共享應用。各級各部門應充分應用「三調」成果,將其作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科學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編制國土空間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支撐自然資源管理等工作的底圖底數,有力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