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美帝國主義的不治之症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美帝國主義的不治之症
雷民
1969年8月5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美帝國主義瘋狂地推行侵略政策和戰爭政策,弄得財政赤字累累,債台高築,通貨膨脹和國際收支逆差日益嚴重,黃金儲備外流,美元信用衰落。美帝國主義已經陷入了財政金融危機的深淵,連美帝頭子尼克松也不得不承認,局勢的發展「最後就必然會弄得不可收拾」。

日益深重的財政金融危機[編輯]

偉大領袖毛主席早在二十二年前就已指出:「美國帝國主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所增強起來的經濟力量,遇着了不穩定的日趨縮小的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這種市場的進一步縮小,就要引起經濟危機的爆發。美國的戰爭景氣,僅僅是一時的現象。」

歷史的發展,完全證實了毛主席的這個科學的預言。曾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大發戰爭財的美帝國主義,在大戰結束以後,經歷了四次經濟危機;美國的「戰爭景氣」,早已成為歷史。美帝國主義陷入了不可解脫的危機之中。特別是財政金融的危機,更是美帝國主義的燃眉之急。

戰後的二十多年,美國的軍費開支累計已達一萬一千億美元左右。龐大的軍費消耗,成為財政困難、入不敷支的主要原因。從一九四六年至一九六八年,年年都有巨額財政赤字,累計一千二百多億美元。尼克松上台以後的第一個財政年度軍費預算,又增到了八百四十多億美元,開創了戰後美國軍費支出的新紀錄。全年財政預算支出,則增加到了一千九百五十三億美元的空前高峰,同一九四九年相比,二十年來已增加將近四倍。

為了彌補財政赤字,美帝歷屆政府都是通過濫發公債,濫發鈔票等手段,向人民搜刮。尼克松上台不久,就下令增發新債一百二十億美元。美國聯邦政府所發行的公債到一九六八年底時就已經達到了三千零五十八億美元,單是支付利息就達一百三十億美元。在過去的五年裡,新債發行已增加了五百五十一億美元。依靠借債,填塞財政虧空,無疑是越來越困難了。

美國的貨幣供應,包括投入流通的活期存款在內,到一九六八年底已達一千九百五十多億美元,比戰前增加將近六倍,遠遠超過了工業生產的增長。一九六七年以來,生產更是日趨萎縮,經常出現停滯或下降狀態。生產停滯,通貨膨脹,物價突飛猛漲。一九六八年一年就漲了百分之四點七,今年以來,物價又以百分之六的速度上升。在美國的工人家庭開支中,繳稅占了三分之一,還債占了百分之二十二,剩下來的又被物價上漲吞噬了一部分,勞動人民的負擔愈加沉重。按照美國壟斷資產階級喉舌《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統計,五年來,由於增加稅收及物價急劇上漲,使美國人民的開支至少增加了百分之十七。美國的通貨膨脹,也早就是「不可收拾」了。

美國的國際收支,自一九五○年起,除了一九五七年和去年略有盈餘之外,年年都發生巨額逆差,總計已達三百八十多億美元。黃金儲備已從一九四九年的二百四十五億美元減少到現在的一百一十一億美元。由於黃金儲備日益空虛,美帝無法以黃金償付國際收支的虧空。因此欠債逐年累積,已達三百四十多億美元。

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裡,資本主義世界已多次遭到金融危機風暴的襲擊,美元已由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體系的支柱變成為爆發危機的先導。現在倫敦、蘇黎世等地市場黃金「價格」上漲已持續在一盎司四十二美元左右,比美國官定價格(一盎司三十五美元)高出百分之二十,美元實際已經貶值。美元的衰落與美帝經濟實力相對下降,暴露了美帝已經無力充當資本主義世界金融台柱的角色。

為了拖延美元地位的徹底崩潰,美帝到處乞討求借,美國的聯邦儲備銀行與西方國家的中央銀行已經拼湊了一百多億美元的所謂備用信貸,以備一旦告急,便從外國動用借款。但是,幾年來,並沒有因此而避免美元危機的爆發。今年第一季度,美國國際收支已發生了十七億八千萬美元逆差,前景十分險惡。尼克松政府趕緊壓使西德簽定採購美國軍火和貨物的協定,藉以貼補駐西德美軍的外匯支出,減少美元外流。然而,對於危機深重的美元,只不過是杯水車薪罷了。

無法救治的痼疾[編輯]

美國的財政金融危機,是美國資本主義制度的不治之症,是不可克服的。美帝國主義絕不會改變它的全球侵略政策和擴軍備戰政策,因此,它的龐大的軍費開支和海外開支就無法縮減。如果它縮減了這方面的開支,那麼壟斷資本的利潤就要受到損失,因此壟斷資本集團也是絕不會這樣做的。

尼克松企圖採取「緊縮」經濟政策,通過裝模作樣地削減政府開支以及增加賦稅、限制信貸等措施,妄想搶救險局。在六月十九日的一次記者招待會上,尼克松還侈談什麼「二、三個月就可以見效」。其實,連他自己也沒有信心,當時就留了一條退路,表示「如果不行,將不得不採取其他措施」,如此等等,全都是自欺欺人之談。

所謂削減政府開支,說得容易。由於擴軍備戰,一九六八年一年的政府採購數額,就達到一千九百七十二億美元。美國政府的開支,業已成為壟斷資本家攫取高額利潤的重要源泉。在擴大侵略越南戰爭以來,隨着軍需銷路的增加,公司利潤已增長了百分之三十三。為了追逐超額利潤,壟斷資本蜂擁而至,許多工業部門進一步轉向軍事生產,使美國的經濟日益軍事化。

現在,美國軍工產品在航空工業中已占百分之九十五,在造船工業中占百分之六十,在郵電設備工業中占百分之四十,全國科研費用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用於軍事目的。在一些較大的公司中,如通用動力公司,洛克希德飛機公司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銷售都是做軍火生意。一九六五年以來,由於侵越戰爭,美國壟斷資本集團又從中榨取了驚人的利潤。

帝國主義就是戰爭。列寧指出:「每一塊美元都有血跡」。為了追逐帝國主義的超額利潤,壟斷資本集團需要從瘋狂的擴軍備戰中尋找財源。今年尼克松政府的軍事訂貨,又增到了四百二十三億美元,比一九六五年增加了百分之五十九。美國的幾十萬侵略軍還霸占着越南南方,本財政年度的侵越軍費預算仍高達二百五十四億美元。美帝在海外的軍事基地大小多達二千七百餘處,駐紮在外國的軍隊多達一百五十餘萬人,每年開支一百三十多億美元。最近尼克松迫於內外的壓力,下令削減海外人員。這連美國的報刊也承認「這項命令本身只不過是個象徵」而已。

尼克松上台以後的另一個措施,就是推翻了自己在競選總統時許下的諾言,要求國會批准對約翰遜當政時增征所得附加稅百分之十的方案繼續延期實施,以期增加九十餘億美元的財政收入,來維持擴軍備戰的開支。但是,五年來,美國人民的稅賦負擔已經增加了百分之三十。尼克松政府的措施,遭到了美國人民的強烈反對。壟斷資產階級內部,也由於利害衝突而爭吵得不可開交。繼續增稅的方案,至今仍懸而未決。美帝財源枯竭,已到了捉襟見肘的地步,即使繼續增稅,也解決不了財政危機的根本問題。

為了限制信貸,尼克松政府已把聯邦儲備銀行貼現率從五厘提高到六厘,突破了四十年來的最高紀錄。尼克松政府幻想通過這種收縮銀根的辦法,既可以不影響對外侵略擴張,又可以達到控制通貨膨脹,以及吸引外國資金、平衡國際收支的一箭雙鵰的目的。可是,事與願違,對於美帝損人利己的做法,使各資本主義國家大為惱火,紛紛效尤,競相抬高利率,由美帝掀起的一場空前激烈的利率戰正在尖銳展開。

偉大領袖毛主席指出:「帝國主義制度內部的矛盾重重,無法克服,使帝國主義者陷入了極大的苦悶中。」

尼克松最近正是在美帝國主義內外交困、走投無路的背景下到亞洲來進行反革命活動的。尼克松企圖藉此轉移美國國內人民的視線,緩和美國統治集團內部的爭吵。但是,不管尼克松政府採取什麼花招,施盡渾身解數,都不能擺脫它的矛盾重重的困境。在美國國內,壟斷資本集團為了轉嫁危機,就必然要使負擔沉重的勞動人民更加貧困,國內階級矛盾更加尖銳。去冬以來,美國東海岸和墨西哥灣碼頭工人罷工,石油工人、航空運輸工人、煤礦工人等一系列的罷工鬥爭,已給了壟斷資本集團以沉重的打擊。美國黑人抗暴鬥爭烈火連綿不絕,燃遍美國各州。美國進步青年學生,普遍對資本主義制度的現狀不滿,向美帝國主義展開了持續的鬥爭。美帝國主義的日子愈來愈不好過了。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69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5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