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紀念我們的文化革命先驅魯迅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紀念我們的文化革命先驅魯迅
《紅旗》雜誌一九六六年第十四期社論
1966年
本作品收錄於《紅旗

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正沿着以毛主席為代表的革命路線,進入一個新的高潮。廣大革命群眾正在徹底批判資產階級反動路線。在這大好形勢下,我們滿懷戰鬥的豪情,來紀念我們的文化革命先驅魯迅。

毛主席對魯迅給予了最全面最深刻的評價。他說:魯迅是「文化新軍的最偉大和最英勇的旗手」,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是「在文化戰線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數,向着敵人衝鋒陷陣的最正確、最勇敢、最堅決、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魯迅的一生,是戰鬥的一生。他始終站在時代的最前列,為打倒帝國主義及其走狗,為掃除剝削階級的舊文化、傳播和發展人民大眾的新文化而堅持不懈地進行鬥爭。

過去中國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制度和舊文化,像囚籠一樣,禁錮着人民群眾,死死地束縛着人們的頭腦。魯迅深惡痛絕一切吃人的制度和文化。他「大呼猛進」,舉一切舊勢力、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悉與蕩滌」,「一掃而空」;不論《三墳》《五典》,金人玉佛,祖傳丸散,秘制膏丹,全都踏倒。魯迅以「衝決羅網」的戰鬥精神,向舊世界展開了英勇的進攻。他敢字當頭,敢於向一切敵人宣戰,把投槍似的筆,刺向敵人的心臟。他不怕威脅,不怕孤立,不怕造謠中傷,不怕明槍暗箭,不怕丟腦袋。「橫眉冷對千夫指」,魯迅一貫鄙視在敵人面前「低眉順眼,唯唯諾諾」的「奴才主義」。魯迅同舊傳統、舊勢力進行了最徹底的決裂。他是一個真正的革命家,絲毫沒有庸人習氣,對舊世界的死去,毫不惋惜。魯迅對舊世界進行了無情的批判,其威力之猛,簡直是筆鋒指處,所向披靡。

破字當頭,立在其中。只有在批判舊世界中,才能發現新世界。魯迅正是這樣。他說過,先前對於新的東西是什麼樣子,是不知道的。他在同舊制度舊文化的鬥爭中,特別是同人性論、人道主義、庸俗進化論等反動的資產階級思想的鬥爭中,在同托洛茨基匪幫鬥爭中,才找到了馬克思主義,懂得了馬克思主義的階級鬥爭學說。他用這個武器觀察社會,打擊敵人,同時不斷地「解剖自己」,改造自己的世界觀,自覺地把自己鍛煉成為一個「革命人」。正是在這樣劇烈的階級鬥爭中,魯迅由一個激進的民主主義者,轉變成了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他堅信「惟新興的無產者才有將來」,他把中國革命的希望,寄托在毛主席領導的中國共產黨身上。

今天,我們紀念魯迅,要遵照毛主席的教導,學習他的大無畏的戰鬥精神和徹底革命精神。

「打落水狗」,是魯迅的徹底革命精神的突出表現。魯迅堅決反對對敵人講「恕道」,講「寬容」;痛斥將「打落水狗」精神誣衊為「偏激」、「疾惡太嚴」的謬論。魯迅明確地指出,「狗性」是不能改變的,如果讓它「爬到岸上」,得到喘息的機會,就會有一天「咬死」許多革命者。那些動不動就說我們「偏激」的人聽着:對國內外的階級敵人,對反革命修正主義分子,對黨內一小撮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難道可以講「恕道」嗎?難道可以讓他們有朝一日爬起來「咬死」革命者嗎?不,我們要學習魯迅「打落水狗」的徹底革命精神,把他們打翻在地,使他們永世不得翻身。

魯迅痛恨在兩軍對壘中那種貌似「公允」、「平正」的「和事老」,那種所謂「不偏不倚」的「騎牆」派。「調和」、「折中」,就是「混淆黑白」,「為虎作倀」。在你死我活的階級鬥爭中,搞折中主義,實際上就是站到敵人一邊。每當階級鬥爭的緊要關頭,折中主義者總是出來大喊大叫,或者嘟嘟囔囔,然而歷史註定了他們扮演的是一個可悲的角色。當前,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以蘇共領導為中心的現代修正主義的鬥爭中,是沒有中間道路可走的。那些標榜走中間道路的人,必然滑到修正主義的泥坑。

在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中,以毛主席為代表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同資產階級反動路線的鬥爭,也是沒有中間道路可走的。在這兩條路線的鬥爭中,進行調和、折中,這實際上就是維護資產階級反動路線,反對無產階級革命路線。一切革命者要像魯迅那樣,「熱烈地主張着所是」,「熱烈地攻擊着所非」,愛憎分明,堅持原則立場。

在革命鬥爭中,不論道路多麼漫長曲折,不論遇到多少艱難險阻,魯迅始終堅忍不拔,頑強戰鬥。他反對那種把革命看得簡單、容易、一帆風順,一遇到困難就「失望,頹廢」的人。這就是魯迅所堅持的「韌」性戰鬥精神,這也就是踏實苦幹,百折不回,排除萬難,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革命堅定性。敵人對他的圍攻和迫害,使他更加堅強。魯迅的戰鬥精神,就是在敵人的圍攻和迫害中鍛煉出來的。魯迅在烏雲遮天的時候,在受到孤立的時候,他並不感到孤獨。因為他是和人民大眾同呼吸、共命運的,他是站在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一邊的。當時,他表面上孤立,但是他代表了真理,代表了中國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的利益,代表了歷史的前進方向。

反動的圍攻,鍛煉出革命的左派,這是歷史的辯證法。在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中,左派同志都應該懂得這個道理,不怕曲折,不怕圍攻,不怕孤立,自覺地在階級鬥爭中千錘百鍊,使自己成為堅強的鋼鐵戰士。

「俯首甘為孺子牛」,魯迅相信人民,熱愛人民。正因為這樣,所以魯迅善於發現社會的新生力量,堅決支持社會的新生力量。魯迅在一生中,為社會的新生事物的發展,搖旗吶喊,鳴鑼開道,為「造出大群的新的戰士」不遺餘力。他懷着滿腔熱忱,關懷着青年一代的成長,鼓舞着他們去戰鬥。從無產階級身上,從人民大眾身上,從革命青年身上,他看到了中國的希望和未來,從而增強了革命的信心和戰鬥的勇氣。對社會的新生事物的態度,是支持,不支持,或者反對,這是革命,不革命,或者反對革命的一個重要標誌。無產階級革命家,在新生事物剛從地平線上冒出來的時候,就會看到它的無限生命力,看到它偉大的發展前途,就熱烈歡呼,給予堅決的支持。而政治上的庸人,他們是瞎子,看不見新生事物,或者怕燒傷自己的手指,不敢予以支持。腐朽勢力的代表人物,對新生事物則百般嘲笑,無情摧殘。在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中,革命的新生事物不斷湧現,新生力量不斷壯大,人們在他們面前,必須迅速表明態度,作出抉擇。 魯迅最值得我們學習的,在於他對偉大領袖毛主席無比崇敬和熱愛。他在早年曾有過「徬徨」,但是,當他找到了馬克思主義,特別是找到了以毛主席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找到了以毛主席為代表的革命路線之後,他就下定決心,俯首聽命,甘願做無產階級革命的「馬前卒」和「小兵」。魯迅不顧國民黨反動派的白色恐怖,不顧托洛茨基匪幫的造謠中傷,不顧周揚們的欺騙攻擊,他始終堅定地跟着毛主席走,勇敢地捍衛以毛主席為代表的正確路線。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魯迅越到晚年,革命意志越堅強,越顯出戰鬥的青春活力。這是什麼力量在鼓舞着他呢?這就是以毛主席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這就是我們偉大的導師毛主席。真正的革命者,都要像魯迅那樣,堅決跟毛主席走,走到底,按照毛主席指引的方向前進。在今天,我們比魯迅幸福多了,可以親聆毛主席的教導。我們一定要干一輩子革命,讀一輩子毛主席的書,學習一輩子毛澤東思想,永遠忠於毛主席,忠於人民,忠於共產主義事業。

我們的文化革命先驅魯迅,離開我們三十年了,但是他的革命精神仍然活在每個革命同志的心中。 在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驚濤駭浪中,需要用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無產階級硬骨頭,需要遠見卓識、智勇雙全的革命闖將。魯迅的革命精神和他的鬥爭經驗,是一份寶貴的財富。我們要遵照毛主席的教導,學習魯迅的榜樣,要用毛澤東思想作指導,繼承和發揚魯迅的敢於革命、善於革命,敢於鬥爭、善於鬥爭的精神。我們要更高地舉起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徹底批判資產階級反動路線,堅決貫徹以毛主席為代表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把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進行到底。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66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2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