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穩定山權林權若干具體政策的規定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穩定山權林權若干具體政策的規定
制定機關:福建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穩定山權林權若干具體政策的規定在維基數據編輯
法律位階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性法規在維基數據編輯
立法機關福建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在維基數據編輯
有效區域福建省在維基數據編輯
收錄於 國家法律法規數據庫在維基數據編輯

= 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穩定山權林權 =

若干具體政策的規定[編輯]

(1981年6月26日福建省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批准 1981年7月1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施行)[編輯]

穩定山權林權,落實林業生產責任制,是保護森林發展林業的根本措施。為了儘快完成這項工作,堅決制止亂砍濫伐,充分調動各方面造林、育林、護林的積極性,加快我省林業生產建設的步伐,特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保護森林發展林業若干問題的決定》精神,結合我省實際情況,對若干具體政策作如下規定:

一、穩定林權,要以現在的權屬為基礎。國家所有、集體所有的山林樹木,或個人所有的林木和使用的林地,以及其他部門、單位的林木,凡是權屬清楚的,都應予以承認,由縣(市)人民政府頒發林權證。林權有爭議的,由有關政府組織有關雙方協商解決。協商無效時,提請人民法院裁決。糾紛解決之前,任何一方不准砍伐有爭議的林木,違者依法懲處。

二、穩定山權林權,要正確處理國家與社隊集體的關係。國營林業單位經營區內,屬於土改時未分配的天然林和荒山,歸國有;屬於社隊集體劃給(或撥交)的山地或林木,應維持現狀,歸國營單位長期經營。

國營林業單位在集體的荒山、跡地上造林更新、封山育林,或採取人工促進天然更新成長的林木,林權歸國有,發給林權證,並在林權證上寫明山地權屬和主伐時付給山權單位林價款的比例數。林價款比例由雙方商定,一般掌握在百分之十至三十。林權證一式兩份,分別發給林權和山權所有者,同樣有效。

社隊集體之間,林權和山權不一致的,可仿效辦理。

三、堅持「誰造誰有,合造共有」政策,明確社隊集體之間的山林權屬和收益分配。公社、大隊林場(包括采育場、專業隊、耕山隊)要整頓鞏固,有條件的,要繼續發展。過去抽調大隊、生產隊林地、勞力、資金營造的用材林、經濟林,林權歸造林單位集體所有,並要培育好,管護好;林業收益應按投工、投資折股,按股分益。用材林,應給山權單位百分之十至三十的林價報酬;經濟林,從純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給山權單位。原有協議的,應維持原協議。

四、劃給社員自留山,加快荒山綠化。自留山的面積,一般可占生產大隊或生產隊山地總面積的百分之十至十五,不超過百分之二十。劃給社員自留山,一般應劃荒山,荒山不足的,可適當劃些疏林地,但不准分中、幼林和成林,並嚴禁破壞山林。自留山歸社員植樹造林、種茶、種果、種草,長期使用,但不得引起水土流失,不得妨礙公共設施,不准買賣、出租和轉讓。自留山要限期造林綠化,否則予以收回。社員現有的造林面積超過當地自留山數量標準的,不予收回,並發給林權證。

社員在房前屋後,自留山和生產隊指定的其他地方種植的樹木,永遠歸社員所有,允許繼承。

五、認真落實和完善林業生產責任制。社隊集體林業生產,要根據多數群眾的意願,因地制宜,實行多種形式的生產責任制,不要搞「一刀切」,不要拘於一種模式。按照林業生產周期性長的特點,着重推行「專業承包,聯產計酬」的責任制。育苗、造林、育林、護林和經濟林管理,可以包到專業隊,專業組,包到戶、到勞,聯產計酬,或收益分成。林權所有單位要同承包專業隊、組、戶簽訂長期承包合同。國營林業生產單位,也要實行多種形式的生產責任制。要區別責任制和所有制兩者的界限,不能把集體林木變為個人所有,不能把林木採伐權下放給承包責任山的專業隊、組或社員個人。

本作品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地方性法規。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所以屬於公有領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