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破舊立新,努力為勞動人民服務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破舊立新,努力為勞動人民服務
北京醫院革命委員會
1969年10月21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偉大領袖毛主席早在一九四五年就指出:「所謂國民衛生,離開了三億六千萬農民,豈非大半成了空話?」全國解放以後,根據毛主席對衛生工作的一系列英明指示,第一屆全國衛生工作會議確定了「面向工農兵,預防為主,團結中西醫」的衛生工作原則。毛主席為社會主義衛生事業指明了方向。可是,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卻以加強城市醫療衛生工作為名,極力反對把衛生工作重點放到農村去。衛生部門的走資派秉承劉少奇的黑旨意,把衛生部變成「城市老爺衛生部」,把大量的人力物力集中到大城市,大建「現代化」的醫院、療養所,竭力追求建設上的「大、洋、全」,設備上的「高、精、尖」,技術上的「高、難、深」。

過去,我們北京醫院就是一個醫生多,病人少,不面向工農兵,只為少數人服務的「老爺醫院」。醫院的那套檢查治療方法,根本不適合工農兵的需要。

我院走資派瘋狂反對革命群眾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反對突出無產階級政治,極力鼓吹「技術第一」、「業務掛帥」,散布「活命哲學」、「養生之道」,企圖把我院變成復辟資本主義的陣地。在劉少奇反革命修正主義衛生路線的影響下,我們醫院在檢查治療方法方面,一味追求什麼「正規化」,對本來用一種診斷技術就可以確診的病人也要進行全面檢查,對年紀大的病人更要經常進行全面檢查,包括心電圖、放射線、化驗檢查等。有時病人住院已經一兩周了,檢查還沒有做完,治療還沒有開始。眼、耳、口、鼻全生在一個人的臉上,得了病卻要到三個科去治。牙痛要找口腔科醫生,嗓子痛要找耳鼻喉科醫生,一個醫生看不了一張嘴裡的兩個病。就連口腔科還要分口腔內科、口腔外科。這使病人看一次病要跑幾個科,耽誤了不少時間。內科醫生到農村去,看到有些貧下中農牙疼、肚子疼,可是自己竟不會拔牙,不會開刀。我們醫院在治療方面還採取所謂「大包圍」的方法,本來用一種藥就可以了,卻中藥、西藥一起來。一個患感冒的病人,本來用上幾分錢的藥就可以治好,可是體溫稍為高些,醫生為了「安全」,就用上抗菌素了,一張處方就要一兩塊錢,完全按照少數城市老爺的口味,任意浪費藥品。

劉少奇在我院的代理人還把大量的人力物力放到研究「高、難、深」的疾病上去,關起門來大搞某些少見病的研究,而不去研究那些常見的多發病和普遍存在的疾病。

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中,我院廣大革命群眾在解放軍宣傳隊的幫助下,緊跟毛主席的偉大戰略部署,狠批了劉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義衛生路線,把醫院全面向群眾開放,並且組織了兩批「六·二六」醫療隊到西北農村去,還向山西昔陽、河北遵化等地區派出了三批醫療隊。醫療隊員一面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一面為貧下中農治病。他們打破城市醫院的洋框框,自己動手創建了簡易的手術室,從闌尾切除到複雜手術,全在這個設備簡陋的用手電筒照明的小土房中進行,治療了許多常見病、多發病,解除了貧下中農多年來的痛苦。他們處處為貧下中農着想,少用藥,少花錢,治好病,處方的平均藥價只有一角二分錢。有的醫療隊員不會拔牙,就克服困難去學。過去在醫院裡拔一顆牙,一般要一元到一元五角錢;醫療隊在農村曾經為五個人拔了牙,一共才花了五分錢。醫療隊還在農村廣泛地開展了花錢少、療效快的新醫療法。貧下中農高興地說:毛主席給我們派來了好醫生,這是毛主席他老人家對我們的最大關懷。

醫務人員到農村巡回醫療,又進一步促進了醫院的工作革命化。我們醫院合併了原來的科室,便利病人就診,改變了原來分工過細、等級森嚴等不合理的規章制度,建立了醫護共同分片包幹的新的醫療制度。留在城市的醫務人員分批走出醫院,到工廠去,接受工人階級的再教育,送醫藥上門,為他們服務。我們醫院還為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舉辦了學習班,為農村培訓「赤腳醫生」。

目前,全院革命同志正在掀起一個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的新高潮,狠批劉少奇反革命修正主義衛生路線,積極報名到農村去安家落戶,巡回醫療。我們堅決遵循毛主席關於「把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的偉大教導,進一步地開展革命大批判,促進人的思想革命化,更好地為工農兵服務。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69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5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