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用毛澤東思想占領校外陣地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用毛澤東思想占領校外陣地
廣東珠海縣香洲船廠革委會
1969年2月4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廣東珠海縣香洲船廠的工人同志,於去年十一月對香洲小學實行全面管理後,堅定地走毛主席指引的政治建校的道路,狠抓兩條路線鬥爭史的教育,使學校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但是,一小撮階級敵人拚死地和我們爭奪教育陣地。一次,一支紅小兵分隊,利用課餘時間,請一位苦大仇深的退休老工人憶苦思甜,還帶學生挖野菜,吃「憶苦飯」。這時,有個壞傢伙便煽動說:「吃這些東西會傷人的。」有個壞分子經常拉攏一些學生到他家聽黃色故事;有個四類分子用物質引誘學生,宣揚資產階級的糜爛生活。工人同志們認為,這是尖銳的階級鬥爭,在搞好校內教育的同時,一定要抓好校外教育,用毛澤東思想統帥整個教育陣地。我們遵循毛主席革命戰爭是群眾的戰爭的教導,發動廣大革命群眾,狠抓校外教育。具體做法是:

第一,堅持毛澤東思想掛帥,廣泛開展「三忠於」活動,是抓好校外教育的根本。學校以毛主席最新指示為綱,先後舉辦了九期有工人、革命居民、革命家長和革命師生參加的各種類型的毛澤東思想學習班(參加學習班的達三千多人次),在學習班裡大擺校外教育兩條路線鬥爭的事實,大批劉少奇反革命修正主義教育路線,大頌毛主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通過學習,革命家長加強了對子女的家庭教育,居民委員會的幹部也明確了自己的責任。

在工人管校委員會的直接領導下,由工人、貧下中農、革命家長、居委會幹部和學生代表,組成校外教育管理小組,並按居民區把學生組成四個紅小兵中隊,下屬五十六個分隊,由苦大仇深的老工人、老貧農講階級鬥爭課,由居委會幹部或居民組長擔任政治指導員,由學習毛主席著作積極分子擔任輔導員。

大力開展「三忠於」活動,使學生精神面貌煥然一新。有幾個學生,學習《為人民服務》這篇光輝著作以後,組織了一個「為人民服務隊」,專門給職工做好事,得到群眾一致好評。

第二,狠抓階級鬥爭教育,深入開展革命大批判。工人管校委員會和居委會,依靠廣大革命群眾,把階級鬥爭教育作為學生校外教育的一門主課。他們組織苦大仇深的老工人、老貧農給學生講家史、村史、廠史,和學生同吃「憶苦飯」;帶領學生深入工廠、街道調查兩條路線鬥爭史;通過大會、小會等各種形式,對準「活靶子」,狠批劉少奇及其代理人散布的黑貨,不斷提高學生的階級鬥爭觀念和兩條路線鬥爭覺悟。由於狠抓了階級鬥爭的教育,學生們對毛主席無限忠誠,對劉少奇無比仇恨,革命大批判搞得轟轟烈烈,做到處處擺戰場,人人口誅筆伐;家裡批,街頭巷尾批,到生產隊勞動時就和貧下中農一起在田頭批。

第三,加強校外教育的政治領導,做好家長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搞好校外教育的關鍵。為了使家長自覺地配合抓好對學生的校外教育,工人管校委員會和居委會一方面舉辦家長毛澤東思想學習班,以「老三篇」為武器,開展鬥私批修活動,一方面廣泛地進行家庭訪問,準確掌握情況,及時解決問題。

工人管校委員會建立了經常性的定期匯報制度,使學生在校外的情況,校內了解,校內的情況,校外了解,有利於有的放矢地對學生進行教育。有個學生,以前在校內校外「樹旗稱王」,帶着一群同學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工人管校委員會了解情況後,一面在校內對她進行思想教育,一面發動居委會幫助進行教育。居委會知道她爸爸是苦大仇深的老職工,就請她爸爸給大家講血淚史。她聽着爸爸對舊社會的控訴,對毛主席的頌揚,知道自己以前沒有聽毛主席的話是忘了本。從這以後,在校內,她用心聽課,回家後,和全家一起認真學習毛主席著作。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69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5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