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用毛澤東思想占領家庭陣地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用毛澤東思想占領家庭陣地

——廣東博羅縣龍華大隊廣泛開展「全家紅」活動
博羅縣革委會報道組 南方日報記者 惠陽地區軍管會報道組 《人民日報》記者
1969年2月6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在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中,廣東省博羅縣龍溪公社龍華大隊的貧下中農,在解放軍支農人員的幫助下,用偉大的毛澤東思想統帥自己的思想和行動,廣泛開展「全家紅」活動,使人們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十五個生產隊,到處有激動人心的新人新事,到處是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全大隊革命大批判搞得轟轟烈烈,農業生產大發展。過去一些被認為是「老大難」的問題,現在已得到了解決。

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的課堂[編輯]

龍華大隊開展「全家紅」活動,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廣大貧下中農自覺地緊跟毛主席的偉大戰略部署,按照毛主席的一系列最新指示辦事。

每當毛主席的最新指示一傳下來,「全家紅」的家庭都做到學習不過夜。他們把毛主席的最新指示抄寫在家裡的黑板上,全家人一塊學習,一塊討論。因此,毛主席的每一個最新指示,在這裡都是深入人心,迅速得到落實。

毛主席教導說:「歷史的經驗值得注意。一個路線,一種觀點,要經常講,反覆講。只給少數人講不行,要使廣大革命群眾都知道。」

根據毛主席的教導,龍華大隊開展「全家紅」活動以後,把階級教育和兩條路線鬥爭教育做到了經常化。許多家庭堅持定期吃憶苦飯,進行憶苦思甜,講舊社會貧下中農的苦難家史,講新社會的幸福生活,教育全家人不忘階級苦,永做革命人,永遠忠於毛主席,忠於毛澤東思想,忠於毛主席的革命路線。下中農陳成福原來階級觀點模糊,同一個近親的地主分子關係比較密切。開展「全家紅」活動以後,他的十六歲的女兒學習了毛主席「千萬不要忘記階級鬥爭」的教導,擦亮了眼睛,向父親提出尖銳批評說:「阿爸,你和地主分子關係好,這是一個立場問題。一小撮階級敵人,絕不甘心他們的失敗,我們對他們必須實行無產階級專政。」陳成福經過學習和女兒的幫助,站穩立場,立即與地主分子劃清了界線。

「全家紅」的成員,遵照毛主席的教導,通過辦學習班,解決了家庭中許多被認為是「老大難」的問題。許多經常吵架的家庭變得團結了,許多幾年不說話的婆媳變得和睦了。過去,這個大隊有的幹部家屬不願自己的親人當幹部,經常「扯後腿」;現在都改變了態度,積極支持自己的親人為貧下中農掌好權。大隊革委會主任陳桂火,從土改時當幹部以來,愛人黃珍就一直埋怨他,說他不管家務。開辦家庭學習班以後,他們的孩子陳如流幫助媽媽提高了思想認識。現在,黃珍經常鼓勵陳桂火,要聽毛主席的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鬥私批修的戰場[編輯]

在過去,家庭被認為是「私」字的「防空洞」,「修」字的「避風港」。今天,龍華大隊「全家紅」的家庭,已經變成鬥私批修的戰場。誰要是有一點私心,全家就會用毛主席的教導幫助他。

許多「全家紅」家庭,把「私」字提高到兩條路線鬥爭的高度來狠挖狠斗。貧農陳華運過去有私心,拾了糞上自留地。通過學習「老三篇」,鬥私批修,兩條路線鬥爭覺悟提高了,認識到「私」字是貧下中農的苦根,是復辟資本主義的禍根,是修正主義的總根。要為革命種田,就不能有私心。他立即把拾的糞交給了生產隊。

在開展「全家紅」的活動中,在鬥私批修的戰場上,青少年發揮了先鋒作用。他們熱愛毛主席,在老輩人憶苦思甜的階級教育下,覺悟大大提高,做到見私就斗,毫不留情。老貧農陳金十七歲的女兒陳錦娣,熱情幫助她阿爸造「私」字的反。在她的幫助下,她阿爸認清了「私」字的危害,刻苦地活學活用毛主席著作,精神面貌起了很大變化,成為全大隊活學活用毛主席著作的標兵。他說:「過去不學習毛主席著作,不鬥私批修,想的都是柴米油鹽這類私事。現在讀了毛主席的書,狠批了大叛徒劉少奇妄想復辟資本主義的罪行,自己眼界寬了,一心想的是革命,想的是為人民服務。」

許多老人通過「全家紅」活動提高了政治覺悟。過去那種「養兒防老」的舊思想,正在被「養兒防修」的新思想所代替。過去那種追求晚年「享清福」的舊思想,正在被干一輩子革命的新思想所代替。老貧農李麗過去認為自己年紀大,看看孫子、照料照料家務,就行了,很久就不參加勞動了。她學了《紀念白求恩》以後,用毛主席的教導來對照檢查自己,提高了覺悟。她用毛澤東思想指揮自己的行動,決心做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她同自己的老伴和另外兩位老人一起,為生產隊種了十二畝蕃薯地,收了一百四十擔蕃薯。

在「全家紅」家庭里,還注意表揚好人好事。老貧農陳金的兒子陳錦棠,有一天替社員買回五十斤柑子,到家一過秤,多給了兩斤。當時有人主張把兩斤柑子的錢用來買麻糖分掉,陳錦棠沒有同意,把錢帶回家庭學習班裡討論。陳金和女兒陳錦娣都支持他的意見,把錢送還賣主。第二天,陳錦棠請了半天假,特地把錢給賣主送去。晚上,全家人都表揚了陳錦棠,說他做得對。

靠毛澤東思想當家[編輯]

在「全家紅」家庭里,毛澤東思想統帥一切。誰最聽毛主席的話,活學活用毛主席著作最好,鬥私批修是闖將,一心為公是模範,誰就領導全家開展「全家紅」活動,堅定地走社會主義道路。

過去那種「老子說了算,兒子就得干」的現象,正在逐步改變。大隊革委會常委、民兵營長王昌森,一心為集體,但對孩子缺乏民主作風,有時還粗暴地動手打孩子。他在愛人陳李明幫助下,全家人建立了每天飯後二十分鐘的學習班制度,家裡有問題就拿到桌面上民主商量解決。現在王昌森對待家裡人的作風轉變了,孩子們也敢於對他的不符合毛澤東思想的思想作風提出批評意見了。

在「全家紅」的家庭中,還建立了凡事擺到桌面上共同研究討論的新家風。這種作法,在日常生活中,在兩個階級、兩條路線、兩條道路鬥爭中,使同堂二代或三代都受到教育和鍛煉,大大促進了廣大貧下中農的思想革命化,不斷增強忠於偉大領袖毛主席,忠於偉大的毛澤東思想,忠於毛主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的深厚感情。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69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5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