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海嘯警報第1期 (中國台灣海域)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海嘯警報
海嘯2024-0403-0758-1
紅色
2024年4月3日
發布機關: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
obs.nmefc.cn/Warning/TsunamiAdvice/202404030758 1 file/202404030758 1.html

海嘯Ⅰ級警報(紅色)

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根據《海洋災害應急預案》,發布海嘯Ⅰ級警報(紅色)。

2024年04月03日07時58分(北京時間),中國台灣海域(23.85°N,121.6°E)發生7.5級地震,震源深度為9千米。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根據初步地震參數判斷,地震可能會在震源周圍引發局地海嘯,預計對我國沿岸局部區域造成災害性影響。

預報信息如下:
省份 預報區域 預報點 預計抵達時間(BJT) 最大波幅(厘米) 預警級別
台灣 屏東西 後壁湖 06:52 30-100 黃色
台灣 花蓮 花蓮 08:03 >300 紅色
台灣 台東北 富岡 08:17 100-300 橙色
台灣 宜蘭 宜蘭縣 08:20 30-100 黃色
台灣 台東南 大武 08:25 30-100 黃色
台灣 屏東東 屏東東 08:26 30-100 黃色
台灣 台北東 台北東 08:27 30-100 黃色
  • 預計抵達時間 - 海嘯初波抵達某一預報點的時刻。
  • 最大波幅 - 相對於觀測站平均海平面起算的高度。
最大海嘯波幅預報圖如下:
岸段預報圖如下:

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將繼續跟蹤分析地震和海嘯監測數據,並及時發布信息。

海嘯防禦指南(紅色警報):

1、政府及相關部門按照職責做好海嘯防災減災工作。 2、身處海中、沙灘及沿岸低洼地區的人員,當收到海嘯警報後或者出現海嘯來臨前的徵兆時—感到地面有強烈震動、發現海水突然退卻或聽到像即將來臨的火車一樣咆哮聲,應停止一切活動,立刻跑往高處或穩固建築物的高層。 3、沿岸居民收到海嘯警報後,應立即通知各自家人,依照應急預案或政府安排有秩序及安全地撤離到疏散點或撤離至受影響區外的安全地方。 4、在港口的船隻聽從海港管理當局或船隻航行監察系統的指示。最佳辦法是船上人員應立即離開船隻並迅速跑往高處。如果時間足夠,也可以把船隻從港口駛往水深100 米以上的地方。 5、在深水區的船隻切勿駛向沿岸或淺水區。因為海嘯在深水區時,波高很小,不具破壞力。 6、所有海嘯預警都須認真對待。海嘯的破壞力與沿岸地形有很大關係,海嘯因為海岸的某一處可能會很小而在幾公里外的另一處可能會很大,所以即使小的海嘯也不能掉以輕心。 7、應當一直呆在安全區域內,直到政府部門發布解除警報的信號為止。


註:根據地震參數測定結果和海嘯波幅預報結論,海嘯預警產品分為海嘯信息和海嘯警報兩類。其中,海嘯信息指發生的地震事件預計不會產生海嘯,或不會對我國沿岸造成重要影響;海嘯警報指發生的地震事件預計會對我國沿岸造成重要影響。根據《海洋災害應急預案》標準,海嘯警報按照沿岸最大海嘯波幅預報結果和可能造成的災害性影響可分為黃色、橙色和紅色三級。


值班諮詢人員:盧偉 010-62104561


自然資源部 監製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